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66882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与中国文学超越思想(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道家和中国文学的超越精神逍遥与风流 阅读 简明中国文学史 第七章“魏晋文学”、 第八章“南北朝与隋代文学”。 思考题 1、简论中国文学超越精神的本原 2、简论理解感同自然 3、简论任情纵性 4、简论诗意地栖居 5、试论中国文学的超越精神 第一节 中国文学超越精神的本原 老子二十章自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 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 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 我独顽且鄙。”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去子之骄气与

2、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 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 邪!” (清)胡文英在庄子略论中从十个方面描述了庄 子,我以为精辟处是:“一,庄子人品、德性、学问、 见识、另有一种出人头地处,另有一种折衷至当处。 五,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人往往竟算作没要 紧看。要知战国是什么样时势风俗,譬如治伤寒病一搬 ,热药下不得,补药下不得,大寒凉药下不得,先要将 他一团邪气消归乌有,方可调理。六,庄子眼极冷 ,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

3、;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 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十,庄子最 是深情。人递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甚于三 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 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味其旨者,笑 如苍蝇。” 老子六十章:“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 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任继愈老子新译翻译为:“用道这个原则来面临天 下,就可以使鬼不起作用。并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它 起的作用不能害人。并不是它起的作用(神)不能害人 ,而是由于圣人根本不害人,这样,人与鬼互不伤害,

4、所以(人与鬼)都(互相)称赞圣人的德。” 我的翻译:“用道(取代鬼神)来莅临天下,(原来的 人们祭祀的)鬼就不再有神威了;不但鬼不再有神威, 就是(原来人们尊奉的)神也不再会伤害人了;不但神 不再会伤害人,就是(原来害人的)圣人也不会再伤害 人了。道与人(两)互不相伤,(原来丧失的)德就会 同归于道与人了。 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 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第二节 感通自然 1 通感自然的根据 大宗师:“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齐物论:“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 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5、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 为周与。” 德充符 渺乎小哉! 所以属于人也! 謷乎大哉, 独成其天!” 大宗师 今人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 夫造化者 必以为不祥之人。” 2 自然的人性意义 齐物论 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都一样)乎?” 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 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 刻意:“夫恬淡、寂寞、虚无、 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当人脱离了喧嚣,置身在大自然中,就会从迷失的世界 里重新回归生命的本质。人离开人会孤独

6、,人在人中间 也会孤独,孤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状态。但是人 在天地万物中间,会被无边无际的亲和力所包容,你感 到的不是孤独,而是精神的完全契合,是两个生命在相 会时的亲近和喜悦,是生命在通感中达到同一的物我消 融的境界。 3人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超越 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 天,下蟠于地。” 知北游:“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 ,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 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知北游:“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 物亦不能伤也。唯无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 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刘勰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春日

7、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文心雕龙物色) 萧子显说:“若乃登高极目,临水送归,风动春潮,月 明秋夜,早燕初莺,开花落叶,由来斯应,每不能己也 。”(南齐书文学传论自序)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 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 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 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见简明中国文学史第102 页) 对于基督徒来说,没有上帝是人的被放逐,是人 的漂泊无依;对于道家或有道家情怀的人来说, 没有自然,就是人的荒凉和孤寂。 4 感通自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山水

8、诗 中国的山水诗不是对自然美的描绘,而是对自然 内在精神的向往。这种向往的永恒主题是:自然 伟大,人生渺小。 第三节 任情纵性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 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三十八章) 庄子在盗跖篇中借用盗跖的口痛骂孔子:孔 子要见盗跖,“盗跖闻之大怒”说:“此夫鲁国之巧 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 、武,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 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返其本 。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 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 ”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 人。故强

9、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 虽笑不合。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 笑而合。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 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 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 真,不拘于俗。”(渔父) 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 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 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阮籍大人先生传:当官的人是“群虱之处 裈中,-逃乎

10、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 也。”(引自晋书列传第十九)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 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 吟,弋钩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 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 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 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 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 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 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

11、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 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 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 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刚肠 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 “今 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 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 ,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止于此也!” 世说新语任诞之四十七:“王子猷居山阴 ,逢雪夜,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 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答曰:吾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

12、说新语任诞之七:“阮籍嫂尝还家,籍见 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悲设邪!“ 世说新语任诞之八:“阮公邻家妇,有美色 ,当垆沽酒。阮与王安风,常从妇饮酒。阮醉, 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世说新语任诞之三说:“刘伶病酒,渴甚, 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 ,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 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 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 ,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任诞之六说:“刘伶恒纵酒放达, 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

13、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陶渊明饮酒第二十首:“终日驰车走,不见 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 ,君当恕醉人” 人生活在群体中,很多人走进你的生活,有的是偶然的 相遇,有的是必须的结识。大多数人都是匆匆地走进, 又匆匆地离去,在你还没有看清的时候就已经消散。他 们走进你的生活,却没有走进你的生命,只在记忆中留 下了微渺的似曾相识。但是总有一些人,或给了你生命 ;或掀动了你的灵魂;或支撑了你的心灵。不论你在哪 里,不论他(她)在那里,也不论他们是否还存在,你 都无法把他们从你的生命中剥离,因为他们曾经在你的 情感世界中停留或永驻。财富、地位、得失、荣辱的价 值只在

14、他人面前才能显现,一旦面对自己,面对将临的 死亡,它们早已被忘却,只有情感和造就情感的人让你 欢乐或伤痛,挥之不去,留恋不已。因为情感是人与人 之间最真切的遭遇,是心灵之间最深挚的牵扯,是一切 快乐和痛苦的根源。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 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 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四节 诗意地栖居 人是一个肉体性的存在,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 。人的肉体性牢牢地将人束缚在大地上,无可选 择生,也无可选择死,被动地重复着一段生命历 程。现实的生活、环境,自身的意志、性情在永 远也不会满足的欲望中总是缺憾和悲哀。但是, 人的精神性却要挣脱大地的束缚,用神圣的向往 ,发现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 当你在时空中消泯了功利得失的欲求之后; 当你拉开距离回头凝视的时候;生命中的 一个片段,自然界中一个孤立的存在,都会 在精神的向往中成为一个美的极至。让你在 痛苦中发现悲壮,在悲剧中看见崇高;在缺 憾中发现温馨,在杂乱中看见和谐;在短暂 中发现永恒;在世俗中看见神圣。这就是诗 意地栖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