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58201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民间采风去到民间采风去一、家乡素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 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 面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 你的家乡的?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哪些有影响的人物?请查阅地方志,或 者向身边的亲友进行调查访问,然后对 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家乡 的事。二、认识方言1 北方方言(北方话)北京话为标准语2 吴方言(江浙话)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3 闽方言(福建话)厦门话为标准语4 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标准语5 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为标准语6 客家方言(客家话)梅县话为标准语7 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为标准。中国的七大方言:粤方言

2、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 和东部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此外,东南亚、南北美洲、欧洲 各国、澳洲、南非等国家的华侨、华裔近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 所以国外的唐人街里最流行的中国汉语,多为粤方言。粤方言在国外不 但是一种最普遍和流行的汉语外,在国内它又是一种强势的方言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

3、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编词条 走出学校,去田间、街头巷尾倾听人们 的谈话,注意他们使用的鲜活的、富于 表现力的语言,搜集广泛流传的当地民 歌、民谣、笑话(要求内容健康),在 班上与同学交流;然后选出几个你认为 有代表性的方言词语,仿照词语注释的条例,编写几个方言词 条.日期: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对于中国人来说 ,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就是春节了。风俗习惯:春节,我国城乡张 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活 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 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

4、。 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 “恭贺新禧“、“祝君如意“等来 互相祝福。春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 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 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 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 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 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 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 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 一直沿用下来。春节的起源:四月5日左右。唐代诗人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风

5、俗习惯:拜祭祖先清明节关于此节日缘何而起,历来众说纷纭。较为普 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帮助 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 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 ,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 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 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 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 一直延续到清明日。清明节的起源日期:农历五月初五民俗习惯: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端午节赛龙舟:当时楚人因 舍不得屈原死去,于 是有

6、许多人划船追赶 拯救。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 踪迹,是为龙舟竞渡 之起源,后每年五月 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 之鱼,以免鱼吃掉屈 原的尸体。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 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 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 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 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 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 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 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 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7、, 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节起源鹊桥仙秦观七夕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又叫七仙女),她私自 下凡,与父母早逝的牛郎成亲。在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 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后来,织女和牛郎 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 ,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急忙追去。眼看就要追 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 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王 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 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 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

8、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 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 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牛郎与织女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帝王有春 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 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 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 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 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 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 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之类的神话故

9、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起源: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 ,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 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 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 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 的 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 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 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 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待后羿率众人外出狩猎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 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她 当机飞

10、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 间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 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 口,向天上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绝的后 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 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 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 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 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 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 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 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 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

11、月 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 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 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 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 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 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 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 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 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 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 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传说:吴刚伐桂农历九月初九。我国政府于1988年定重阳 节为敬老节,每年九月初九,全国开展敬老活动, 关心老人生活,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娱演 出等。重阳民俗习惯:重阳节有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放风筝、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12、等习俗。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 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 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 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 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 名山高川,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 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 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 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 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 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 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 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 赶回家。重阳节的由来

13、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 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 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 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 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 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 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 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 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 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 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 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唐*李煜谢新恩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冉冉秋光 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登兰山寄张五 何

14、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宋*柳永斗百花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南宋*辛弃疾踏莎行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寿庆:成年男女平时只做生日,不做寿。有“男不做 三十,女不做四十”之忌。50岁始做寿,60岁称大 寿。72、83、94岁则大贺特贺。旧时富有人家祝 寿大摆排场,堂上张灯结彩,寿屏高挂,正中桌上 摆上筹面、寿糕、燃大红烛。寿公寿婆端坐中堂, 头戴红巾,腰系红帕,儿媳双双上前跪拜,继由女 儿、女婿、侄、孙等拜贺,然后大摆酒席热闹一番 。是日亲友送礼物敬贺,岳父母寿庆,女婿之礼特 厚。平常人家老者过生日,只剥“红蛋”,备便饭谢 芳邻长者。此俗于解放后废弃已久,今又复兴

15、。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 小髻,称总角。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垂髫:也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 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及笄: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zn 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 簪起表 示已成年。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 戴冠,表示已成年。语言与风俗- 1 修养类人有志、竹有节。 不学行,欲学飞。言人不自量力,急于求成。 力多讨人疼,嘴多讨人恼。言少说多做。 惹人遭人打,惹狗着狗咬。指不要招惹是非。 清饭清菜吞不下,冷语冷言受不着。指莫冷语伤人。 死猪不怕浇水烫。言人死皮赖脸,不怕批评责备

16、。 皮厚不死人。言厚颜无耻。 矮狗跳高灶。言不自量力。 做事累保长。比喻自己做事连累别人。 路在嘴上。在嘴上:言要勤请教人。 青盲不怕虎。盲人见不到老虎,因此没有畏惧心理。常 指人不知天高地厚-2 待人处世类 交朋友难,失朋友易。 敬人得人牵,敬神不相干。意敬神不如敬人。 树不好千刀,人不好千怨。 乞丐都有三年运。意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 过溪拆船板。言过桥拆桥,指恩将仇报。 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冥)不怕鬼敲门。 -3 家庭生活类 母疼子如牛毛多,子疼母不如牛毛长。 青柴难烧,娇子难教。 兄弟一条心,有钱买黄金,兄弟不同习,没钱买灯心。 兴家三年,败家三时。 从无做有人才会,从有做无人看低。 一个媳妇水缸满,两个媳妇水缸半,三个媳妇水缸破。 便宜买吃贵买穿。 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喻夫妻形影相随。 持家要俭,待客要丰。-4 气象节气类 早红风,晚红雨。 清明风,谷雨雨。 惊蛰水浸溪,市上无米卖。 寒在清明肚,冻死老牛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