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036187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优美的语言和奇特的想像,引领人们步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去领略自然带 给人们的各种美好的感受。四篇课文通过对大自然一景一物的细致描绘,让人们充分感受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 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 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 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

2、的;交流暑期生 活感受。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 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同时, “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 ,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 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让展开联想和想象,表

3、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让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想像,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来体会作者描绘的情景,感悟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

4、1 课时,习作 23 课时, “回顾拓展”1 课时。1、山中访友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奇特,富于想象力、充满童心的散文。作者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 了一个如诗入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 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 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

5、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由于本文语言丰富生动,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 材料,所以,学生应该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 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探访过你的好朋友吗?能说一说当时的情形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将跟着一位作家,一起山中访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在读课文之前,你猜

6、想,作者拜访的是怎样一位朋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 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学生可能会说: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 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 的世界。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汇报读字、词。 (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地方。 ) 2、汇报主要

7、内容。 3、汇报层次。 (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学习“出门” ,感受心情 1、读文章的开头,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话 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2)出示带“满怀”的两个句子,体会不同的含义: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满怀:风迎面吹来。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满怀:全部,所有。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8、 四.学习第一部分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山中访友(古桥) 。 2、出示古桥图片。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3、作者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谈自己的体会。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 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 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 4、再读,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

9、儿感受到的?引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古桥的一片情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 方法。 5、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 了哪些事?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 ,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 6、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布置作业:背诵“古桥”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到山中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古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 山中访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作者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快速默读下文,画

10、出朋友的名字。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寻找一份荚)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 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 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

11、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这么多的朋友,在这些朋友中,你对作者的哪位朋友最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再来读 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3、汇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说,可以跳跃式的读书,在汇报同时进行感情朗读。 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出示: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出示: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 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

12、流淌。 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第 5 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 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 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 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 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

13、是飞行中 看到的好风景。 a、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 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 c、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 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

14、句中,对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所领悟。 第 6 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师总结:从“一朵落花” “一片落叶” “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 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第 7 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 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 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 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自

15、由读,谈自己的理解或收获。 将“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三.朋友分别,不忍离去 读一读文章的结尾,你又有什么感受?和开头有什么关系?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 ,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 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 ,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我们跟随作者山中访友之后,你对课题有没有新的理解? 四.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 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16、 。这就是拟 人的写法。这种写法,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不愧是一篇美文。 这正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的结果。相信你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就会写出一篇篇妙笔 生花的文章来。 五.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 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2*山雨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神奇的想象,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 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浓浓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略读课文,选编意图一是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 是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三是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