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02962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编写时间:编写时间:201201 年年 月月 日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201201 年年 月月 日日 总总 个教案个教案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写作写作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目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 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 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 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 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开阔文化视野,积累

2、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活动过程】组织学生观看表现战争的影片(五月八月 、 南京大屠杀等)或请 历史老师作一个关于战争题材的讲座。向学生介绍几本关于战争的书籍或提供 有关网址。一、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a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历史学家” 、 “军事学家” 、 “政治学家” “文学艺术家”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项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同 一专题的同学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并自主选出自己的组长。在组长的领导和组 织下,制定本小组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 第一组历史学

3、家搜集战争史料,重点了解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重大战役.以电子作品形式或手抄报形式发布活动结果。第二组军事学家搜集关于武器的资料,以电子作品形式或手抄报形式 发布活动结果。第三组政治学家审视当今国际社会,就美国攻打伊拉克事件发表自己 的见解,思考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战争特点和性质。世 界 何 时 铸 剑 为 犁第四组文学艺术家1.搜集关于战争的故事。2.搜集关于战争的名言。3.研究某部战争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4.搜集关于战争的古诗词。b教师明确活动的评价方法。二、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阶段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阶段。在组长的组织与协调下,各小组展开活动。 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

4、要与本组其他组员及时交流,互相2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活动时间为一个星期,在活动中,学 生要将搜集的资料及活动过程记录存档,以备老师评价使用)。三、全班交流阶段在全班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四、回味资料、感知战争a、回首二战 b、日军滔天罪行 c、关注阿富汗、关注伊拉克五、知识竞赛(学生分四组:历史学家组、军事学家组、政治学家组、文学艺术家 组)第一轮必答题(每题 10 分,计 40 分,超时或答错均不和分)第二轮抢答题(每题 10 分,计 40 分,本组学生可进行补充,超时或 答错均不给分。 )第三轮风险题(计 40 分,答对得相应的分数,若答错则扣掉相应的分

5、 数)六、铸剑为犁应有日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七、拓展作业1、仿写一段歌词(可仿写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 弹起我心爱的土 琵琶等)2、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八、活动反思3编写时间:编写时间:201201 年年 月月 日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201201 年年 月月 日日 总总 个教案个教案 阿长与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三、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领会作者围绕

6、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五、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目标二、目标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目标四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二、三;第二课时完成目标四;课后完成目标 五。第一课时 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 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 习一遍生字生词。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点名回答(一)注音:掳()去震悚()惶()急疮(

7、)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骇()(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莫(名)其妙()名字 说出 名誉 有名的、 (念)念不忘()惦记,常常地想 念头 读 “廿”的大写、 (疏)懒()分散 不亲密 粗心 不熟悉、烦琐之(至) ()极 以至 到 至于(三)点评检查情况并一分钟记忆。 三、导入: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 经有什么关系呢?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 一个人呢?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二、三:4(一) 、仔细阅读课

8、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 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 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来山

9、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 ”一事是重点。、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切切察察” “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 态饶舌多事。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 ,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 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 “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 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 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

10、。体现 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 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 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 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 “不虚美” , “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 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

11、人实事散文的 典范之作。、明确问题三: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 甚至“最讨厌”的。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 ,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 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 ,后来竟“淡薄起来” ,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 ,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 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5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 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

12、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 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明确问题四: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 ,后来发生“新的敬意” ,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 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 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三)小结:将上面归纳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构成附表一。 五、作业:巩固性训练、语文练习册本课练习一、二、三、四,巩固训练目标一、二、三。、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二,巩固训练目标二、三。

13、六、板书设计:见附表一。附:参考资料及文章:潘旭澜的艺术施承权、黄政安鲁迅散文、散 文诗选读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越国旗主编的初二语文(上) 中学教材全解第二课时 一、回顾目标二、三,导入本堂课的讲述内容:(一)设计问题,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 事件有哪些?、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二)明确问题,导入新课:、明确: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

14、,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 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明确:先抑后扬。、明确: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 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讲“长毛”的故事属于“扬”的 方面的事件有:、买山海经、明确:这些事件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抑一部分;扬一部分。根据这些事件的划分, 又可以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开头部分,介绍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 形特点。然后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扬”的部分。最后是结尾部分补叙她的身世,并 抒发怀念之情。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让学生自己归纳段意及层意。

15、(三)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扬”的部分。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标四:(一) 、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括号的字注音:(霹) (雳):震(悚):粗(拙):孤(孀):(二) 、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艺术特色的体会。6、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 的什么心理?、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我”有什么反应?表现 出怎样的心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 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 人物的哪些特点?(三) 、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明确问题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 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