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651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积分在近似计算中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积分基础及应用课时说课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说 课 提 纲一、课程的定位1二、教学目标2三、本次课内容3 3四、教法4 4五、学法5六、教学过程4 6一、课程的定位一、课程的定位高等数学是高职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是高职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电子专业课程的也是电子专业课程的 工具课程工具课程, ,它为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它为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如: : 电工基础电工基础、电工技电工技 术基础术基础、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 在讲授该门课程之前在讲授该门课程之前, ,我对电子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我对电子专业学生的数学

2、学习状况进行了 调研调研, ,分析如下分析如下: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 :以应试教育为主、强于运算、认识面狭窄、应用以应试教育为主、强于运算、认识面狭窄、应用 能力不强能力不强. .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 :如如电工基础电工基础、电工技术电工技术 基础基础、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都要用到数学都要用到数学, ,所以必须以数所以必须以数 学为手段加强对专业课程的掌握学为手段加强对专业课程的掌握. .根据以上的调研根据以上的调研, ,我讲授的高等数学我讲授的高等数学: :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 正确的数学观、数学应用软件正确的数学观、数学应用软件.

3、 .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应该解决专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应该解决专 业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业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说 课 提 纲一、课程的定位1二、教学目标2三、本次课内容3 3四、教法4 4五、学法5六、教学过程4 6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求函数的微分、熟练掌握微分在近 似计算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利用微分的知识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 解并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养成主动获取 知识和敢于探索求知的习惯,树立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 合作交流意识。说 课 提 纲一、课程的定位1二、教学目标2三、本次课内容3 3四、教法4 4五、学

4、法5六、教学过程4 6三、本次课内容教学重点:1、微分的定义 2、求函数的微分 3、微 分的近似运算.教学难点:1、微分定义的理解 2、微分形式不变性 3、微分的近似运算的应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以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 数学兴趣,以数形结合促使学生理解微分的精髓,使 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本次课内容本次课在专业中的定位微分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电子专业学生在专 业领域中遇到的:1、金属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改 变量及估值问.2、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量、电 功率等的改变量、近似值及其误差估计等问题.3 、也能够加深电子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把握.三、本次课内容本堂课在课程中的定位微

5、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导数与微分.微 分为后面的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和应用(弧 微分及弧长计算)打好基础.说 课 提 纲一、课程的定位1二、教学目标2三、本次课内容3 3四、教法4 4五、学法5六、教学过程4 6四、教法研究型教学法 结合实际问题及学生的专业背景,让学生自 己动手,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还介绍数 学软件,如Matlab, Lindo,Lingo 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增加数学应用的实例,通 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进而深入了解数学应用 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采用讨论形式,强调学生的直接参与,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6、造性,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辅助教学法 教学中制作了高等数学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网络教学课件、高等数学网络教学辅导课件、创建 了课程网站等. 说 课 提 纲一、课程的定位1二、教学目标2三、本次课内容3 3四、教法4 4五、学法5六、教学过程4 6五、学法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主体参与 小组交流 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体验学习 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探索用微 分的知识解决专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 课 提 纲一、课程的定位1二、教学目标2三、本次课内容3 3四、教法4 4五、学法5六、教学过程4 6六、教学过程l导入新课 (5分钟) l讲授新课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 (35分钟) l学生讨论、课堂小结 (5分钟) l教师提出并行问题 (5分钟) l学生实践 (35分钟) l教师总结 (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