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548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规划谈 松华主要内容历史地位l宏观背景l发展任务l改革创新一、历史地位l纲要是由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关心和指 导、将由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新世纪第 一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改 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四个指导全局的重要文件。l 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l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l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l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l 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竞争格 局的变化; l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

2、济产业结构对教育 和人力资源开发的 新要求; l 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引起社会结构、社会利益 关系变化对 建议的 影响纲要制定过程及其形成的主要特征:1、层次高:是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决策,是向全党、 全社会提出的、需要共同完成的国家任务 。2、制定过程体现决策的民主、科学3、内容全面、深刻、具有时代特征4、直面现实、体现改革创新,有诸多亮 点二、宏观背景l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过去两千年中的很长一段时经是世界

3、上最大 和最先进的国家,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国内生 产总值约占全球25%,1820年为33%。中国的人 均收入在12世纪前一直领先于西欧,在18世纪前 一直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后来,它错过了工业 革命,经济出现停滞,1949年GDP仅占世界5% 。世界银行: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 2001年l 21世纪初党中央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做出了新的判断:我们正站在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判断同样符合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实际:中国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面临着新 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实现战略性的转 变1、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 年文盲,为提高国

4、民素质奠定基础。2006年,全国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 、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到 99.3%、97%、59.8%、22%的历史最好水 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 达到98%,其中西部为96%。l1993-2005年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从 48%提高到近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内 。同期初中和高中毛入学率都提高了20多个百分 点,分别达到95%和53%,高中阶段在校生从 1700万人增加4000万人。发展中国家从基本普及 小学到普及初中,一般要用三十年左右,韩国较 快也差不多用了15年,我国仅用了10年。而且这 一时期的普及,是在中学学龄人口比以往高峰期 多

5、出两到三千万的背景下实现的。全国城乡生均 义务教育校舍面积基本持平,2005年高中校舍建 设3.3亿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1.3亿平方米, 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本形成 层次类别齐全、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等 教育体系,实现了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立足 国内的目标。从1999年高校扩招,高等学 校在校生规 模从1998年的880万2005年底达到2300万 人,2004年招生达到668万人,高等教育毛 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5年 的21%,年的。l经过1998-2005年间各地方各部门和高等学 校的共同努力,学生总规模由不到800万人 增加到2300万

6、人,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 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由9.8% 提高到21%,稳步进入“大众化”阶段。高 校近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量,相当于建国 50年总和的两倍,校舍建筑面积由2000年 1.9亿平方米增加到近6亿平方米。我国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也 取得新的进展,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成 为l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高 校拿到了国家级64%的自然科学奖,60% 的技术发明奖和55%的科技进步奖,获得 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国家社科基金 77%的重点项目。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 支持、知识贡献的能力明显增强。与此相 关,最近国外网上热论中国软实力问题, 就频

7、繁引用美国迎接风暴报告,“(令 美国人担心的是)每年中国大学至少培养 60万工程师,印度培养35万。而美国仅为7 万。”l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200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74所(其中:专科学校219所,职业技术学院548所,成人高校607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8。8%,在校生752。6万人,占总数51。4%l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1995年和1999年分别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到2001年底,99所高校立项,完成155。43亿元。l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 科院校600所,专科学校417所,本、专科 学校比例为3:2,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 340万人

8、,本、专科生之比为1.9:1;2003 年全国普通高校1553所,其中本科院校642 所,专科学校911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 2: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90万人,本专 科生之比为1.27:1 l l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5%上升到上升到15%15%,美国,美国 用了用了3030年、英国年、英国2525年,法国年,法国2828年、日本年、日本2323 年、韩国年、韩国2424年,平均用了年,平均用了2626年。中国人口年。中国人口规模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高等教育毛入学规模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从率从5%5%提高到提高到15%15%,仅用了,仅用了1010年的时间

9、,年的时间, ,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技能性人才 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 职业教育三年扩招250万人,每年有近500万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新 增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增强国民受教育程 度不断提升,城乡在职人员多种形式的继续教 育初具规模,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改革取得重 大进展,为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和 制度保证。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形成了政府办 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格局,民办 学校有7.6万所学校(机构),3000多万在 校生规模,占全国教育总规模比例超过 1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下部门和地方封闭办学、“条块分割”的状 况,通过“共建

10、、调整、合作、合并”等措 施,原中央部委管理的310所普通高校减少 到38所,其余(连同200多所成人高校)交 给省级政府管理,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 理、省级管理为主”的新体制。职业教育也 基本形成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 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统筹 ,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财政经费为主、个人 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社会教育经费相结 合的投入体制,特别是公办高校学费并轨 且提高收费标准(从基本不收费到几千元 ),这样大幅提高学费在法国、墨西哥曾 导致社会动荡,而我国在社会与学校基本 稳定的状态下完成了顺利过渡,这种成本 分担制度及时解决了高教规模迅速扩展而

11、财政经费不可能全部包揽的关键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从人口大国 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越,为增强综合国力 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 年限分别达到8.5年以上和10.5年左右,总 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4600多万增加 到7000万左右 。l 2、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国内外 环境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l 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改变国际经济政 治和国际竞争格局,竞争知识人 才教育,教育越来越处于国际竞争和 社会发展核心的地位,担当新的时代使命l 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转变,全球 化背景下,经济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环 境的变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12、 必将进行调整,必将引起产业结构、技术 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动;也引起利益格局 调整,社会公平问题突显,既对教育结构 和质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公 平问题、传统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模式提出 了挑战。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一方面“人口红 利期”的结束,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劳动力 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 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学龄人口的波 动影响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既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生源供给,高等教育将会由”卖方市场 ”转变为”买方市场”,也会减轻教育规模扩张 的压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较为宽松的环 境.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和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目标,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迫切

13、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国际变化中的一个新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创造 和传播的加速。科学知识的进步以及知识 的编码化使得在分子水平上构建新材料和 通过生物技术创造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上个世纪的最后25年中,1兆赫兹运算 能力的成本由7500美元下降到20美分 发送1万亿比特数据的成本由15万美元下降 到10美分。”“知识创新速度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每年的新的专利数。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每年的专利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2倍,由每年8万件增加到每年18万件。”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历史性转 变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生存型社会转变 为发展型社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由”人口大

14、国人力 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变 为质量提升为主;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需求导 向型“。中国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 ,教育需求转向公平、质量、多样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由新旧体制 转轨为主要内容转变为以制度建设为主要 内容。政策取向: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转变为确立教育公平为教育的基本政策, 兼顾效率;发展的动力: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 需求导向型“。中国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 展型阶段转变,教育需求转向公平、质量 、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取向:由”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转变为确立教育公平为教育的基本政策 ,兼顾效率;发展的体制环境:由新旧体制转轨为 主要内容转变为以

15、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历 史性转变发展的目标:由”人口大国(人力资 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即由“穷国办 大教育”转变为“大国办强教育”;发展的方式: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 质量提升为主;发展的动力: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需求导 向型“。中国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 ,教育需求转向公平、质量、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取向: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 变为确立教育公平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兼顾效率 ;发展的体制环境:由新旧体制转轨为主要内 容转变为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三、发展任务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 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总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16、基本形 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目标:普及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体制1、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2020年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达到40%教育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责任增强, 担当起“适应、促进和指导社会发展的作用l 2、公平教育公平与发展的关系是发展观演变的重要内容。早 期的发展就是增长,就经济增长而言就是GDP的增长 ;从增长到发展,就从经济总量的增长,到质量、结 构、效率和发展成果的分配。可持续发展则提出以人 为中心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则总结了发展的理论成果 和实践经验,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即发展为了人 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观变化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值得重视 的,那就是: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