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264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材料课件(54张)(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伟长 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 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 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 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 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 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 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 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 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 ,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 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 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 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 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 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 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 数

2、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 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 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 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 奔走。 经典语录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为祖国和人民的忧而忧,为祖国 和人民的乐而乐。 2、比如走马路,会有很多障碍,有沟、石块什么的。有的人碰到沟、石 块,他非得把沟填满,把石块搬掉才肯过去,把时间和精力泡进小问题里去 了。其实,只要你跨过去,绕过去就行。 3、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 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教育事业 会更加繁荣,我们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3、。 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5、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 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 6、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7、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 者,一个具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 业知识的未来的专门家。 8、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 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 这种方法。 事迹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

4、显露出非凡才华。 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 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 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 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 ,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 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 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 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 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

5、、教育每个领域 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 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 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 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 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 国。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事迹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 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 人,孙水林弟弟。 事迹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 回到天津,原定

6、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 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 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 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 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 ,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 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 ,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 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 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 ,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 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7、。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 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 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 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 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 选“中国好人榜”。 经典评价 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 照,值得我们整个社会照,值得我们把自 己的心掏出来照。颁奖词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 绎出现代传奇。 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 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 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 锵有力。 才哇 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8、才哇,男,青海省玉 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 村第三社社长。 事迹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 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 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 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 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 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 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 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 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 人后事的场

9、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 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 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 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颁奖词 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 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 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沉静 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郭明义 “雷锋传人“ 郭明义,1958年12月生,辽宁 鞍山人,1977年参军,1980 年入党,1982年复员到齐大 山铁矿工作。历任鞍山钢铁集 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 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先后任 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 间团支部书记、

10、矿党委宣传部 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 英文翻译等。郭明义曾先后获 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 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 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 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 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经典语录 “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 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 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 理由!”“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 、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 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雷锋的道路就 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

11、是我的人生追求” 。“让爱自然地流淌,它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上海 这片红色的热土上。” 事迹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 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 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 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 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 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 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 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 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 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事迹 1

12、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 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 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 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 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 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 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 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 ,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 、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 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王伟 大荔军人 舟曲之子 王伟,27岁,陕西 省大荔

13、县埝桥乡游斜 村人,武警甘肃总队 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 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 事迹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 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 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 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 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集合 哨响起,73名武警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 开始清点人数。集合完毕不久,营房开始 晃动. 事迹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 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 ,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 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 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 何工具,

14、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 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 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 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 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 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 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 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颁奖词 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 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 。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 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 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王万青 草原曼巴 王万青,男,汉族 ,66岁,上海人,中 员,甘肃省甘南 藏族自治州玛

15、曲县人 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2003年退休。 事迹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 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 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 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 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 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 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 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 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事迹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 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 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 例,

16、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 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 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 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 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 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 ,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 空白。 事迹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 ,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 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 ,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 体检。 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 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 了开展计划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