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2637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人教必修5)(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单 元 古 代 抒 情 散 文晨读识记板块第 4 课归 去 来 兮 辞 并 序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领读课文精读课文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全解课文读美文滋养心灵背名句烂熟于胸读人物知人知情本单元学习我国古代抒情散文。这些散文所抒发的感情,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亲情的抒发。它们语言或典雅华丽,或沉郁顿挫,或质朴自然,都能给我们以无限的美感,细细品读,都会让我们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读美文滋养心灵 留住心灵的清纯人生就像一场盛宴。平淡是它的本色,自然是它的历程,清纯是它的馈赠。能坚守清纯的人,不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

2、粗俗,不受世俗的污染而丧失本真。历尽人生的磨难,仍对未来寄予厚望;饱经世事的风霜,仍对生活投以热忱。这是真正的清纯,一种经过生活漂染、岁月过滤后的释然而洒脱的清纯。荷尔德林说:只要良善、纯真与人心同在,人便会欣喜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读书清净,看花欢喜。清纯的人善于用感恩的心境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沙滩踏浪,林海听风,领悟落叶飘飞的深意,赏玩旭日东升的美景。一湾溪流,激扬岁月的钟鸣;一波巨澜,昭示心灵的哨音;一杯清茶,斟酌际遇的变迁;一樽美酒,品味人世的离情。亲见三千年湖光山色,超越平凡,孕育生机活力;体味八万里蓝宇长空,历尽风尘,显露深邃温馨。“把尘世的礼物扔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

3、心灵!”这是哲人的睿语。命运之神的最高奖赏,不是才华横溢,不是美丽绝顶,不是富甲天下,不是一呼百应,而是心灵的清纯。这是人生的清单中至高无上的东西。于颠簸起伏中演绎坚强,于高低错落中战胜忧伤。从简单渐趋复杂,再从沧桑回归清纯。人生的诸般历练、诸多奥秘,也许尽在于此!读人物知人知情简简历历陶渊明(365427),东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诗人、辞赋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谥靖节节。浔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父亲亲早死,母亲亲是东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29岁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镇军 参军军。后任彭泽县泽县 令。因不事权贵权贵 ,弃官隐隐居。52岁时

4、岁时 回归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浔阳,逝于柴桑。作品诗诗歌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诗饮饮酒咏荆荆轲轲挽歌等,辞赋赋和散文感士不遇赋赋闲闲情赋赋归归去来兮辞五先生传传桃花源记记。评评价 被后世称作“田园诗诗人之祖”“隐隐逸诗诗人之宗”。二、人物颂歌自然中释放生命芬芳的陶渊明你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跨越百年的沧桑,仍留在人们的心中。你宁与宅边五柳同住,不与朝中高位同舞,勾勒了一道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风景。你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菊花与你作伴,飞鸟与你畅谈;悠悠的南山留不住溢入喧嚣红尘的菊香,一杯杜康醉不了你一颗爱民的心,浩瀚的苍穹盛不了你迷茫的眼神,一间陋室,一盏清茶,一种暗香,便有了一道抑郁的风景

5、。你的追求犹如汩汩流淌的溪水,绕开山下的欺诈倾轧,自由地嬉戏在你人生的乡间小路边,一直流淌了几百年。你是一道朴素的乡间风景,你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你不与世俗同流,生活清贫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你的刚正不屈,你的气魄犹如巍峨的高山,强硬而正直,将官场中那“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的是非颠倒压在脚下;你的现实超脱,亦在中国精神史上留下了光辉印迹,在众多风景中熠熠夺目。欣赏你带月荷锄的淡泊宁静,渴望你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浑浊官场中,你选择离开,物欲横流,你不同流合污。笑傲风月的形象成为田园诗派中的一道绚丽风景。你是岸上的野菊花,独自倾吐你的芬芳,流年似水。唯有你,千古不变,永世流芳!

6、你用诗作充实自己,点亮了生命的火把,照亮了世人的眼睛,呈现出世间最灿烂的风景。你是中国诗坛上的一支秀丽的奇葩,你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你,就是自然中释放生命芬芳的陶渊明。背名句烂熟于胸 1 ,知来者之可追。2实迷途其未远, 。3 ,鸟倦飞而知还。4景翳翳以将入, 。5 ,乐琴书以消忧。6 ,泉涓涓而始流。7 ,临清流而赋诗。8聊乘化以归尽, !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悦亲戚之情话木欣欣以向荣登东皋以舒啸乐夫天命复奚疑一、相关知识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

7、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二、背景链接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

8、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三、主旨领悟文章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生活的歌颂,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对当时政治,尤其是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从中也流露出作者“乐天安命”和“人生无常”的消极避世思想。四、行文脉络答案:(1)幼稚:古今异义词,指小孩。(2)生生,维持生活。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3)去:距离。(4)人事:古今异义词,指做官。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_(2)遂见用于小邑。_(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答

9、案:(1)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2)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被动句)(3)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见”“见于”是借助了介词“见”表示被动意义,其形式是:“见不及物动词”“见不及物动词施动者”。_环节二 分析文理3下列语句属于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A BC D解析:是陶渊明求官的想法,辞官的表层原因。答案:D答案:(1)

10、将:将要;胡:何,为什么。(2)奚:何,为什么。(3)是:正确。(4)“以、而”均为连词,表修饰。(5)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既自以心为形役。_(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_(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_答案:(1)既然知道心志是被形体役使。(被动句)(2)我已深知违心意的往事已不可挽回,但辞官归田还来得及补救。(3)问询行人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为”“为所”是借助了介词“为”表示被动意义,其形式是:“为施动者及物动词”“为施动者所及物动词”。 _环节二 分析文理3下列各句属于诗人深深反思后的心得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11、胡不归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C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解析:A项是写作者归去的理由;B项,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表明了作者的态度;C项是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评价,是作者反思后的心得;D项点明归家的迫切心情。答案:C4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部分从“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为何辞官归田。B本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C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乘舟

12、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和“恨”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之情。解析:D项表达的是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答案:D答案:(1)乃:于是,然后;“衡”通“横”,横木;载:语助词,且。(2)引:拿,取;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怡:使愉快,使动用法。(3)审:明白,知道。(4)日:名词作状语,天天;而:表转折,却。(5)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扶老:拐杖;矫:举。(6)“景”通“影”,日光;盘桓:徘徊。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僮仆欢迎,稚子候门。_(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_答案:(1)家僮欢快地迎接(我

13、),幼儿们在门前迎候(我)。(省略句)(2)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环节二 分析文理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从以下三方面写了归隐之“乐”:家人相迎,一乐;家室之乐,二乐;自得安适,三乐。B本部分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C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作者在这里运用情景交融手法,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解析:D项是借景抒情,而不是情景交融。答案:D答案:(1)言:助词,无实意。(2)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亲戚:古今异义词,这里指乡里故人。情话:古今异义词,这里指知心话。(3)有事:古今异义词,这里指耕种之事。(4)或:有时;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5)窈窕:古今异义词,深远曲折的样子。(6)善:喜好、羡慕。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复驾言兮焉求?_(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_(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_答案:(1)还要驾车出去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