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262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细胞膜(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第3 3章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NA细胞壁细胞膜纤毛鞭毛核糖体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肉细胞模式图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真正成熟的细胞核,只 有裸露的DNA分子构成的拟核区域,细 胞中除了核糖体外无其他复杂结构,由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具有真正成熟的细胞核, 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细胞中除了 核糖体外还有其他复杂结构,由真核细 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细菌水华现象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但无叶绿体质膜支原体细胞模式图放线菌细胞模式图问题探讨问题探讨细胞膜的存在如何证实?显微镜操作变形虫体内注入伊红,伊 红很快扩散到

2、整个细胞, 却不能逸出细胞。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说明了什么?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边界等渗状态等渗状态正常形态 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的红细胞一、细胞膜的获得讨论讨论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 ,还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还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从混合液中分离出 纯度较高的细胞膜。二、细胞膜的成分1.1895年欧文顿的实验非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1917年朗姆瓦的实验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 酸所组成的分子,“头”部是亲水 的,“尾”部是疏水的。2.1917年朗姆瓦的实验磷脂分

3、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 展开为一层磷脂分子在水中 排列为球状3.1925年荷兰的高特和格伦德的实验实验: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抽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 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 的两倍。4. 1935 年J. Danielli & H. Davson 发现细胞膜的强度 和黏性比人工构建的单纯的磷脂双分子层高很多 。又有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 (提示:已知脂滴表面 如吸附有蛋白质成分时,强度增加)推测膜中还含有蛋白质 。5. 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 膜的暗明暗结构,提出了“三明治静态模型”人细胞诱导融合鼠细胞4

4、0分 钟后 370C6.1970年弗雷和艾迪登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结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荧光 标记变形虫任何部位可以伸出伪足,说明细 胞膜具有怎样的特点?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用冰冻蚀刻技术将磷 脂双分子层撕开用冰冻蚀刻技术处理后 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3、思考: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 结构模型有何异同?相同点:都认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不同点: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 不均匀的。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均匀 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2、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 的,而三层结构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时间和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结论

5、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磷脂分子铺在水苯界面上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 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电镜下膜呈“暗亮暗”三 层结构三明治静态模型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 提出分子结构模型。膜含脂质膜中含磷脂和蛋白质脂质双层结构膜具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1972,桑格和 尼克森1970年弗雷和 艾迪登1959年, 罗伯特森1925年, 高特和格伦 德1917年朗姆瓦1895年 欧文顿细胞膜结构的研究历程总结膜中含磷脂1935年细胞膜可以被蛋白酶崩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 50%蛋白质 40%糖类 2%10%蛋白质在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细胞膜 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6、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三、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原始海洋我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想一想想一想在腌制糖醋蒜时,醋酸是细 胞不需要的小分子,蔗糖是细胞 需要的大分子,但是为何可以吃 到又甜又酸的糖醋蒜?细胞被杀死变成了全透性细胞对物质的出入有选择性,气体、 水、脂溶性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 要选择吸收的离子或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而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 通过。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内分泌 细胞靶细胞激素血管受体(1)细胞分泌 的化学物质随血液 到达全身各处,与 靶细胞表面受体相 结合,将信息传递 给靶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发 出 信 号 细 胞靶 细 胞与膜结合信 号分子(2)相邻两个细胞接触,信息 从一个细胞传给另一个细胞。(3) 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传递 信息。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