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2618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专题8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课件人教大纲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 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牛郎织女传说的蕴含与流传的广泛性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孕育时间 最久,产生时代最早,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 经济、文化的特征,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无论从哪一 个方面说,这在世界民间传说中都是少见的。说它孕育时间 最久,因为它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 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说它产生时代最早,因为它的故事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说它 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 特征,因为故事的两个人物牛郎、织女事实上是我国 从史前时代直至近代

2、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 特征的代表。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 型的,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特 征;故事中的王母或玉帝既是家长的象征,又是国家 政府的象征,又是神灵的象征,毛泽东同志在湖南 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 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 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 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 (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大 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 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 受男子的支配(夫权)。”那么,牛郎织女故事 中的玉帝或王

3、母,便是政权、族权、神权的代表,是 中国农民几千年中所受压迫力量的象征。相对来说, 夫权的统治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不像上层统治阶级中那 样突出,因为在农业劳动中男女双方都从事劳动,因 而在家中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劳动人民是热爱自由 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不但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 歧视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他们共同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努力的状况,反映出对爱情的无限忠贞 。 这种精神,同大量民歌中所反映的精神是一致的。而 且,这个传说还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谓“门 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作为农民形 象代表的牛郎以王母的孙女为妻,也反映了上层社会 中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

4、诚爱情,上层社 会的女子宁可以淳朴的农民为夫的愿望。这些都反映 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已涉及对整个封建制 度、封建礼教的批判。说它是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 传最广的一个,因为它不仅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 广大地区,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 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他们的流传版本,同时在日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比如日 本不但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有不少诗歌 作品歌唱这个故事,据我们初步掌握,就有100多首。 而且,在日本的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 日,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说它影响最大,因为它 形成了流传两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 由此

5、产生了无法统计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和小 说、曲艺、戏剧。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作数不胜数, 我国的各个剧种中也都有天河配牛郎织女的 剧目。(选自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人文杂志)1.下列对题目中“蕴含”一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 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B.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涉及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D.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并流传了两千多年。解析 这个信息是说明“流传的广泛性”的,而且原文是说“形成了流传两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D2.对“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

6、经济、文化的特征”的依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牛郎、织女是我国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B.故事中的王母和玉帝象征了家长,也象征着国家,更象征了神灵。C.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中青年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爱,而上屋社会女子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结为夫妻的愿望。D.它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版本。解析 这个信息是“说它是我国民间传说中流传 最广的一个”的依据。D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秦人与周人的两个祖先,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B.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典型而长久的

7、。C.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D.牛郎织女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限忠贞是中国古代民歌共同的主题。解析 A项原文说“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 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B项原文说“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不能理解成“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长久的”;D项原文说“同大量民歌中所反映的精神是一致的”。答案 C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这表明,夫权的统治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比在劳动人民中相对突出。B.在日本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

8、 日,它带动了当地的中国文化旅游。C.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广泛流传,甚至出现不少歌唱这个故事的诗歌。D.农业社会中,男子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同样从事劳动的妇女的挑战。解析 B项原文只说“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C项原文信息表明“出现诗歌只是在日本”;D项原文说“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夫权统治只是相对地说没有上层统治阶级中那么突出。答案 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创立了“俗文学派”。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

9、的东西。中国的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了,于是“俗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在许多今日被视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这话是并不过分的。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它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为民众而生存。它多是口传的、新鲜的、粗鄙的。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

10、惯和传统的观念。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后,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1958年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一文写道:“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它的基本观点可以概

11、括为: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中国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民间文学史应该是现实主义发展与斗争的历史,而中国俗文学史却成了某种文学形式的延续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的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没有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涉及得也很广。八十年代初,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特别是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1984年2月)以来,全国有志于俗文学研究的学者以民间的方式集合起来,尽管还没有被主流意识和机构采纳,没有进入中文系的课堂,但关于变文、宝卷、子弟书、唱本等俗文学的研究著作已多有出版,即使有的著作不被大陆出版机

12、构采纳,台湾和香港的出版机构也接纳出版,关于俗文学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辑录,也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总之,郑振铎开创的俗文学研究逐步地进入全国繁荣阶段。(节选自吕微的中华民间文学史)5.下列关于“俗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俗文学是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B.俗文学的地盘愈来愈大。差不多一些重要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都归属于俗文学。C.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所以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都被升格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作品和文体。D.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俗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的。解析 原因和结果颠

13、倒。文中原句为“在许多今 日被视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起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答案 C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俗文学是为民众而生存,为民众所创作。产生于民间。B.俗文学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并非正统文学所能梦见。也非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C.它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它多是口传的、粗鄙的。D.20年代一帮进步文化者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解析 文中原句为“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

14、统文学所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正统文学”前面缺少必要的修饰限制的成分“一般”,这样题中的表达就扩大了语义,故不符合原文意思。答案 B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文学史的根本点在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B.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C.民间文学史认为: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不能够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D.今天,俗文学研究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

15、关注,因此,俗文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解析 强加因果。前句和后句根本构不成因果关系,前句只能说是后一句的某一方面的一个条件。答案 D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10分)“说书”艺术:第七块醒木杨 凯从传统而言,没有醒木就谈不上说书,因为开场和收场都得拍上那一下。不但要拍,还得要说,围绕醒木说上一段词儿,在江湖丛谈里,评书大师连阔如就提到了一段“醒木词”:“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警儒教,天师一块警鬼神。僧家一块劝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由此可见,这醒木是很了得的,对说书人来说,这是对自己身份的象征和提醒。醒木分7种,用的人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但是都有或统辖万民、或劝化世人的内涵。这其间的意味之悠长,用句现代话讲,大概要算是一种自我认同。关于醒木的种类,另有一种讲法,较之连阔如的“醒木词”还要详细,共分了13类,竟然赋予每种以名字。比如第五块的名字是叫“惊堂”,这是很为大家熟悉的,知县坐堂要用这个;第十二块名叫“如意”,知道的人不多,戏界人所用;学校的老师用第四块叫“醒误”;医生用第十一块叫“慎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十三块醒木中,只有第七块的名字是叫“醒木”,为评书人所用。读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