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9281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课文朗读课文赏析歌曲欣赏迁移拓展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 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她出身于书 香世家,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 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和谐美满。靖 康之难后,她与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在途中 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 孤苦,卒年不详。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 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 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描 写自 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后期词主 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 永遇乐

2、(“落日镕金”)流露了对现实的不 满和关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作品反 映了南渡时期背井离乡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 现实意义。武陵春,调名出陶渊明桃花 源记所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事。 又名武林春。词谱以毛滂词 为正体。平韵,双调,四十八字,八 句。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别有在末 句加一字,或在上下片二三四句各加 一字的,是变格,换头七字句亦有用 平起的。北宋兵败之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清州陷入金 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 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 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 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

3、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 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 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 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处境凄凉,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所 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感 情。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舟泛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欲语泪先流。分析并思考: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文眼)愁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一、从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这 句话采用含蓄手法,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 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灰暗的心境和 阑珊的意绪。

4、望江南中“梳洗罢”,是一 种信心,一种希望,刚好与“倦梳头”相对。二、扣住细节来写愁:“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 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 。那夺眶而出的眼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 外在表露。三、运用新奇的比喻来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 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 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 妙好辞。3、“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 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 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 是春意阑珊(将尽)

5、的季节。触景生情,以景衬情(间接抒情 ,用语含蓄)。而后的“物是人非事 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抒胸臆,一 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 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渲泄, 只好任其自由渲泄。4、“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 分别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闻说”、“也拟”、“只恐”这三 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 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 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 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 、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一波三 折,耐人寻味。愁扣住细节描摹动作神态新奇比喻直接抒情语言:含蓄、率真间接抒情交待季节特征: 风住尘香花已尽 叙述哀伤

6、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利用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内 心的浓重哀愁: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词人用轻灵跳荡的笔触,展现自身瞬息 变幻的复杂心灵,开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的新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采用夸张性的比喻,化虚为实,描摹愁思: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1.婉约派。主要写帝都的壮丽,城 市的繁华,自然景物和恬淡生活等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2. 豪放派。主要表现其爱国忧民, 怀古思今的情怀,言志咏物,风格 大气豪迈。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苏:我词何如柳七?幕僚:柳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須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冮东去”。写愁名句集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了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小组讨论,写一个表达愁绪的比喻句。武 陵 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