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786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纲下载世界洋流的分布规规律,洋流对对地理环环境的影响。考纲解读1.识记识记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规律,洋流对对地理环环境的影响。2理解:北印度洋季风风洋流。3应应用:结结合等温线图线图 判断洋流的性质质、名称、影响等问题问题 。第 三 章 地 球 上 的 水第 二 讲 大 规 模 的 海 水 运 动夯基础析考点明考向提能力强专项返回 返回 大规模寒流暖流盛行风风地转转偏向力稳稳定返回 反气旋型 气旋型 西风风漂流逆时针时针 顺时针顺时针返回 指点迷津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

2、的暖流水温高。(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返回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热热量和水分降温 增湿返回 2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海区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2)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如北海渔场、 渔场和 渔场。(3)上升流形成的渔场:如 渔场。北海道纽芬兰秘鲁返回 3对航海的影响(1)顺洋流航行,不仅加快航速,而且省时安全。(2)寒暖流相遇形成的 对海上航行不利。(3)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1) 。(2)加速净化速度。海雾

3、扩大污染范围返回 特别关注 渔场分布往往受洋流影响。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返回 返回 考点一线串1洋流的形成示意图返回 2洋流的分布名称副热带热带 大洋环环流副极地大洋环环流分布海区中低纬纬度副热带热带 海区北半球高纬纬度海区环环流方向北半球:顺时针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时针北半球:逆时针时针组组成环环流的洋流性质质大陆东陆东 岸或大洋西岸:暖流;大陆陆西岸或大洋东东岸:寒流大陆东陆东 岸或大洋西岸:寒流;大陆陆西岸或大

4、洋东东岸:暖流返回 名称副热带热带 大洋环环流副极地大洋环环流太平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返回 名称副热带热带 大洋环环流副极地大洋环环流大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返回 名称副热带热带 大洋环环流副极地大洋环环流印度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返回 应用闯一关1(2012北京西城期末测试)读图,回答(1)(2)题。返回 (1)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2)A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返回 解析:第(1)题,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数值越大,故图示区域应位于南半球;等

5、温线向高纬方向弯曲,说明有暖流经过。第(2)题,根据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西岸为暖流,故D项正确。答案:(1)C (2)D返回 考点一线串洋流作为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的动力之一,对全球地理环境有较大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返回 2对渔场的影响返回 (2)上升流:返回 3对航海的影响返回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返回 技法一招鲜渔场形成的原因的思路分析在海洋表层海水中只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必然有大量的鱼类,而能使海洋表层营养物质丰富的原因有三种:(1)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2)在大陆架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返

6、回 返回 应用闯一关2(2012北京朝阳区统考)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返回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3)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返回 解析:第(1)题,根据所给经纬度以及区域轮廓可判断,此区域为澳大利亚,其西岸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属于印度洋海域。正确答案为C。第(2)题,寒流对流经区域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暖流对流经区域具有增

7、温增湿作用。图中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故正确答案为D。第(3)题,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北半球受季风影响吹东南风或西南风,其中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转为西南风,因此由澳大利亚开往上海的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为顺风顺水。故选A。答案:(1)C (2)D (3)A返回 返回 例1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1)(2)题。返回 (1)下列四幅图中,与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返回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该船逆水航行 B处风平浪静

8、C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地森林密布返回 (1)从区域图中经纬线可知地所在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2)从“日出景观”中时区4时可获得地日出时间。(3)从四幅光照图中可获得昼夜长短和晨线或昏线信息。返回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知:地经纬度为30S,45E,位于东三区;从题中“在处看到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可计算出地日出地方时为7时,即昼短夜长;结合“日出景观”可知位于晨线上,故选C。第(2)题,从图中处位置可知该处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其流向与船的航行方向一致;处此时受西风带影响,风浪很大;地为地中海气候,正值雨季,河流进入丰水期;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影响为荒漠景观。答

9、案 (1)C (2)C返回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返回 (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 )A西南 B东北C西北 D东南返回 读材料可获取以下信息:(1)从图例可知地震深度大小。(2)从图例分布可知变化规律。(3)从问题中可知污染物随洋流扩散。返回 解析 第(1)题,东部多浅源地震,中部多中源地震,西部多深源地震。结合

10、选项可知D选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福岛的位置”结合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可知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散。答案 (1)D (2)B返回 返回 洋流图的判读返回 1洋流的判断和应用(1)判定南、北半球: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南北半球确定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返回 根据洋流性质判定:返回 (2)确定季节:根据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返回 (3)洋流名称、流向的分解判定:根据纬度判定:根据经度判定:返回 2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在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上,经常遇到有关洋流流向及对其热力

11、性质判断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主要有:(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返回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返回 返回 灵犀一点 (1)“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2)大陆东岸即大洋西侧,大陆西岸即大

12、洋东侧。返回 (2012南昌联考)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水平温度,从而导致海水剖面图水温等温线发生变化,若下图海水表面水温仅仅考虑洋流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返回 (1)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实线所致,且a20,b18,该现象发生在大西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北大西洋暖流C巴西暖流 D加那利寒流(2)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虚线所示,且c17,d15,那么其沿岸可能会形成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返回 解析:第(1)题,从海水的等温线分布图来看,温度向南逐渐递减,该海域为南半球,且等温线向南弯曲,表明该海域温度受暖流影响,南半球大西洋暖流为巴西暖流,选择C项。第(2)题,如虚线所示,从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看,该地受寒流的影响,沿岸降温减湿,大陆西岸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C (2)C返回 返回 点击下图进 入返回 点击下图进 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