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743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章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Atmosphere and Climatic Differentiation基本要求:掌握气候的水平分带性、垂直分带 性概念和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季风、高压、低 压、地转偏向力Coriolis、焚风Foehn等概念(重 点)。掌握对流层的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全球的 气温分异、水分分异(Differentiation)规律。了解 大气成分变化和污染对人类生活、生存的作用。第5-1节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Components and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e基本要求:掌握对流层的基本特征。了解大气 的主要化学成分、污染物质和大气圈的分层情况

2、 。一、大气的组成P74:固、液、气混合物。分为 3部分:主要成分Macro/Major、微量成分Micro( CO2、N2O、SO2、CO、H2、He、Ne、Kr)、痕 量成分Trace(O3及污染物)。除去液体和固体 杂质的混合气体,为干洁大气,其主要由N2、O2 、Ar和稀有气体组成。二、大气圈的结构P81:大气圈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 逸层。1、对流层Troposphere(Tropo- changing)的特征P82:1)气温随高度降低,因为在地表接受的日辐射最多。 垂直递减率为0.65;2)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由此,将热量 、水汽传递;3)天气现象复

3、杂多变,又称为天气层。通过水汽的3 相变化实现。 该层厚度,在低纬平均1718,中纬 1012,高纬89km。另外,还有季节变化。Tropopause2、平流层Stratosphere的特征P83: 1)气流稳定,运动方向以水平为主;2)气温不随高度变化,且无尘埃,少有水汽 ,故无天气现象;3)O3 (Ozone Layer)在平流层的2225km最为集中。该层的厚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 为Stratopause 。气压趋进于0。O3层的作用和破坏机理: 作用: 1)吸收紫外线;2)使平流层增温。破坏机理: 人类活动释放的物质与O3发生化学反应, 使其数量减少。第5-2节 大气运动Atmos

4、pheric Movement 基本要求:掌握季风Monsoon、高压、低压、地 转偏向力、焚风等概念。了解行星风系、大气环 流、气候分带等现象。一、水平气压梯度力P84高、低压之间的压力 不同,其差值。气压:单位面积承受大气的力,就是空气柱的实 际重量。表示单位百帕。1个大气压1巴103毫巴105帕106达因/cm2。风向:空气运动来源的方向。二、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Coriolis)地球自 转运动对水平运动物体所产生的惯性力。特点 :1)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因此 在北半球向右偏;2)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物 体质量、纬度成正比。主要影响大气、洋流、 河流的运动。三、大气的辐合与

5、辐散P86气旋Cyclone(辐合 )、反气旋Anticyclone (辐散)P87fig.。四、大气环流Air Circulation 1、行星风系Planet Wind System P88:6大风带Six Wind zone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 Trade Wind、中纬西风Middle Latitude West Wind 、极地东风Polar East Wind;7个主要气压带Seven Air Pressure Zone: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赤道 无风带)2、3圈环流P8889图5-9:低纬哈得莱、中纬费雷尔、极地环流。3、季风MosoonP89:4层意思

6、:大规模 / 季节 变化 / 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4、局地环流Local Air CirculationP9093:海陆 风、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城市风(城市 热岛Urban Hot Island )。第5-3节 物质输移基本要求:了解水汽、CO2在大气圈中的 传输,理解全球水循环。一、水汽输移:P95 垂直和水平2个方向 进行,3维立体的。包括:1)高低纬之 间;2)海陆之间 见 P96 Fig.5-16。二、三、略第5-4节 能量传输(热量)Transportation of Energy基本要求:了解全球表面热量在大气圈中的传 输形式(辐射Radiation、对流Con

7、vection、湍流 Turbulence)和水平、垂直方向以及海陆间的热 量分布特征。显热传输:通过冷空气下降或热空气上升,进 行冷热空气的混合而达到的直接的能量(热量 )传输。潜热传输:通过蒸发、凝结导致的吸热、放热 而间接达到的能量(热量)传输。P97。 能量传输表现为3种方向:南北Latitudinal、 海陆Longitudinal(Meridian Line经线)、高低空 之间Vertical。1、纬向传输Latitudinal TransportationP98Fig.5-17接受的日辐射(总辐射与长波辐射Long Wave 的差额)基本以35N、S 为界,低纬为正值,高纬 为负

8、值。通过大气运动(高低纬之间的显热传输)实 现;而局部的热量平衡通过传导Conduction、辐射 Radiation、对流Convection、蒸发Evaporation、凝 结Condensation(潜热传输)实现。2、经向(海陆)传输1月,全球最冷的地方在东西伯利亚P99图 5-18,称为“寒极”。因为海陆的热力学性质造 成。因此,在冻夏不同季节,发生海陆间的热 传递。3、高低空之间:对流的原因、动力和本质。第5-5节 气候分异规律Climate(tic) Differentiation基本要求:掌握气候的水平分带性Horizontal 、 垂直分带性Vertical 概念和我国的基本

9、情况;基 本掌握全球的气温分异Temperature、水分分异 Water Vapor规律。一、气温分异Temperature Differentiation :具此 全球划分为5个热量带:热、副热、温、副寒和 寒带。解释P99100Fig.5-18、5-19等温线Isotherm的特 征。解释P102倒数2段“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对 照P103Tab.5-2。二、降水和湿度分异Precipitation and Moisture Differentiation P103:主要受海陆分布、大气环 流和地形控制。1、全球的降水量分布:2个多雨带2个少雨带: 赤道、温带多雨带;副热带、极地少雨

10、带。 P105图、P106图5-202、我国降水量特征:东南西北(湿润、半湿 润、半干旱、干旱);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南北 随季节移动。3、随海拔高度和山体迎风面的降水P104。三、气候分异P104: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带性 Latitudinal/Longitudinal/Vertical ZonalityP105 。解释P108Tab.5-3(海洋性Oceanic与大陆性 Continental气候差异)、P109Fig.5-21(垂直 带性)。第5-6节 大气(圈)与人类Atmosphere and Humankind基本要求:了解大气成分变化和污染对人类生活、 生存的作用。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保温效应Thermal /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P110Col 48:CO2、O3、CH4 、N2O、水汽等。能大量吸收长波辐射LW Radiation并转化成热能。其他自学、讨论,尤其是气候灾害。Climatic Disas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