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00660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刘国忠 书于竹帛 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文字的意义 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人类进 步的划时代标志。 文字载体的多样性文字载体古代埃及:纸草(papyrus)英语中的纸 (paper)这一单词,即是从 纸草(papyrus)发展而来。埃及纸草埃及纸草文书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和泥版文书:古代西亚的巴比 伦等文明古国把文字刻写在泥版上,由 于笔画呈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被称 为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约在公元前3000 年由苏美尔人所创造,后来阿卡德人、 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 。书写这种文字的泥版经烘干或晒干后 ,非常坚

2、硬,印刻在上面的文字和图案 可以长久保存,人们称之为泥版文书。两河流域:泥版文书两河流域:泥版文书 泥版书籍虽然造价低廉,坚固耐用, 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十分 厚重。中国:书于竹帛 竹简的制作过程:把竹子按要求锯成 一定长度的短筒,再劈成一片片篾片 ,削薄并打磨使其光滑,篾片要经过 火烤,目的是要去掉水份和把隐藏在 竹子内部的虫卵杀灭掉。经过这种处 理的竹篾片书写文字就能较长久地保 存。在篾片的竹黄一侧用墨书写文字 ,形成一根根的竹简。中国:书于竹帛 为了便于翻阅,竹简要编连成册。为了 固定编绳,往往会在竹黄一侧右边的相 关位置刻有小契口,以便使编绳不易滑 脱。编绳往往使用丝线 ,有的

3、竹简还 残留着丝线编绳以及编绳的痕迹。 木简的情况与竹简类似。书于竹帛 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蘸黑色的墨书写 而成。毛笔在中国使用很早,在仰韶 文化一些陶器上已经可以见到使用毛 笔一类工具绘画和书写刻划符号的痕 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灰坑H3403出 土一扁壶,上有毛笔书写的“文”字 ,距今已约4000多年,时代至迟在夏 代前期;殷墟有以毛笔书写而未契刻 的甲骨,等等。陶寺遗址出土 的“文”字陶 扁壶“文”字陶扁壶器形、 文字临摹图扁壶陶文与古文字对比图书于竹帛 思考: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最早的书 籍吗?书于竹帛 尚书多士:“惟殷先民,有 册有典”。 “作册” 。甲骨文中“竖起”的字 虎 象 马 犬金

4、文中“竖起”的字 虎 象 马 犬书于竹帛 汉字行款的排列习惯,也与使用竹 简密切相关。 至晚从商代开始,竹、木简已成为 我国先民最基本的书写材料,它们 当之无愧地成为造纸术发明之前中 国最主要的文字载体。书于竹帛 中国书籍制度中的许多术语都与简 的使用相关。 如“牒”本指竹简,“札”本指短 小而轻薄的木简,“篇”或“册” 或“卷”指联简成编,等等,甚至 以前信笺纸每页直书八行的所谓“ 八行书”的格式,也是根源于简牍 制度而来。书于竹帛 帛最早用作书写材 料的时间尚不清楚 ,但是大概也不会 太晚。从文献记载 来看,春秋时期已 经出现了帛书,成 语“书于竹帛”即 反映了简和帛作为 中国古代文字载体

5、 的真实面貌。郭店战国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8年7月,清华大学经校友捐赠, 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由于这批简 的内容特别珍贵重要,得到了学术 界的高度重视,媒体也作了广泛报 道。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8年7月17日,工作人员发现清华 简出现异常现象,后经分析检测, 证明竹简已经有霉变现象发生,处 境十分危险。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8年7月18日,清华大学决定, 立即开展对清华简的抢救性保护工 作。当天开始相关的物资准备。 2008年7月19日,抢救性保护工作 开始,工作人员对竹简进行逐枚清 洗、杀菌,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10 月初。

6、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学校聘请专家进行保护清理,建成了 一个简朴而符合工作要求的实验室。 对于简上的特殊现象,都尽可能注意 ,如反面的文字、编号、朱砂表线, 等等。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未清洗整理前 的竹简已经发霉的现代竹片清洗出的各种污物清洗保护后的 竹简清洗保护后 的竹简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8年9月,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 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著名历史 学家李学勤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8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邀请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 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 遗产研

7、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 博物馆的十一位学者专家,召开 “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专家鉴定意见 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初步观察以书 籍为主,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 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 书,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 是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 值;在简牍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 面也具有重要价值。专家鉴定意见 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 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 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罕见的重 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 ,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 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 远的影响。”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8年10月22日,

8、学校召开新闻发 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清华大学 入藏战国竹简的消息。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北京大学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 了AMS碳14年代测定,竹简的时代为 BC30530年,即相当于战国中期偏 晚。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对多片竹简样本 进行检测,竹简绝对含水率约为 400%。 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中国林业科学院对清华简无字残片 种属鉴定,竹简残片鉴定结果为“ 刚竹”。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从2008年12月25日开始,学校开始 对清华简进行照相工作,2009年1 月12日基本结束。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从2009年3月起,出土文献研究与 保护中心利用新拍成的数码照片 ,开始对全部竹简

9、逐支审读,并 尽可能进行缀合和编排。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根据初步整理结果,清华简大约有 64篇书籍(由于有的篇还可划分, 数字还可能增多一些)。清华简特点 时代很早。清华简抄写时代约为305BC, 没有遭遇秦始皇焚书之厄,保存了先秦古 籍的原貌,属于国宝级的奇珍; 数量众多。清华简总数约为2500枚,是迄 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内 容异常丰富。 意义重大。清华简全部都是古书,经过编 排,总共有64篇文献,内容都极其重要, 许多书籍的价值可谓空前.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9年4月13日,光明日报刊登了 保训简的介绍。保训记载周文 王临终前对其子“发”的遗言,讲到尧 舜和商朝

10、祖先上甲微的传说,为过去所 未闻见。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还很有 哲学意义。光明日报国学版专门开 辟“解读清华简”的专栏。保训简 的图版与初步释文刊登于文物2009 年第6期上。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09年4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 与保护中心举行成立仪式,李学勤教授 介绍了一篇新发现的周武王时的乐诗 耆夜,上面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 (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后,在文王宗 庙举行“饮至”典礼,参加者有武王、 周公、毕公、召公、作册逸、师尚父等 人,典礼中饮酒赋诗,其中有周武王致 毕公的诗、周公致毕公的诗等内容,为 过去所从未闻见。乐乐旨酒,宴以二公,紝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臧方武,穆穆

11、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从2009年9月开始,中心积极从事清 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册的整理工作 ,准备在百年校庆前正式出版。 整理工作以团队形式进行,各篇简的整 理委托专人负责,并在整理小组内部进 行充分讨论,最后由李学勤教授改定。 整理报告既要有清华简的正面彩色照片 ,也要有反面照片;既有原大照片,也 有放大照片。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第一册共收入9篇文献,分别是: 尹至、尹诰、程寤、 保训、耆夜、金縢、 皇门、祭公、楚居。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中心之所以选取这9篇整理出版, 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简 文内容较为完整;二是目前对它们 的整理工作较为成熟;三

12、是各篇的 学术价值重大。祭公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10年12月,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 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由上海文艺集团旗下的中西书局正 式出版。清华简整理报告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2011年1月5日,清华大学举行清华 简第一册成果发布会。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清华简第二辑整理报告收入了清华 简中的一部史书系年,该篇简 文讲述了从西周初年至战国初期的 历史,其中许多记载都不见于传世 文献,或与传世文献有很大的区别 。这辑整理报告已于2011年12月面 世。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第三辑整理报

13、告则于2012年底问世 ,其中收入了傅说之命等八篇 重要文献。 1、类似周颂的周公之琴舞 ,作于周初; 2、类似大雅的芮良夫毖, 作于西周晚期; 3、傅说之命(三篇);即真正 的古文尚书说命;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4、赤鹄之集汤之屋,记汤与 伊尹之事,与楚辞天问关 系密切; 5祝辞,是一篇讲巫术内容的 文献; 6、良臣,记载古代一些君王 的重要贤臣。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刚 刚于2013年底正式推出。 第四辑整理报告收入了筮法、 別卦、算表等三篇重要文 献,对于易学史、科技史的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这

14、四辑整理报告都受到学术界的强 烈关注,有关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 现。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清华简第五辑整 理报告的整理编写工作,预计将于 2014年年底正式出版。清华简的入藏与整理过程 今后中心计划每年整理出版一辑 整理报告。预计全部整理完毕需 要十多年时间。党 和 国 家 领 导 人 的 关 心媒 体 的 关 注 热 点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目前,清华简的整理工作才刚刚起 步,我们对于它们的认识也还很肤 浅,因此当前讨论清华简对于文史 研究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也还只能是 初步的,随着整理工作的不断展开 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清华简的学术 价值将在今后不断得以体现。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15、 1、重现了先秦时期的尚书等经 学文献及类似典籍,对于中国学术 史、历史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有重 大推动作用。例如传世本古文尚 书的真伪问题,一千多年来一直 聚讼不休,而清华简中古文尚书 的原本,可以据以判定传世的古 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仅此一项 ,即可在历史上大书特书。尹诰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2、揭示了众多闻所未闻的历史真相 。已整理出的系年简记载了西 周初年至战国前期的历史,不少记 载为传世文献所未有,或与传统看 法不同;另外还有多部历史著作目 前尚未整理。它们对于研究中国上 古史有极重要价值,可以在很大程 度上改变人们心目中对夏、商、周 历史的原有认识。飞廉商盖甘肃朱圉山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3、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清 华简耆夜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 耆国(即黎国)得胜后举行“饮至 ”典礼,典礼中饮酒赋诗,许多诗 篇前所未见。该篇还纠正了尚书 大传、史记以为周文王伐黎 的传统说法,既有历史价值,又有 文学意义。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4、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清 华简楚居不仅记述楚人起源的 种种传说,而且有完整的楚王世系 。篇内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历代楚王 居处建都的地点,不少为前所未知 ,对楚国历史和地理研究有重要价 值。过去楚简中一些零星记载,也 可与此对勘印证。楚居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5、揭示久悬未决的周易疑谜 。清华简中的筮法,是系统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