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633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权利和义务一、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1.规定公民的( )是法律的重要内容2.法律通过规定(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权利和义务二、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1、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 ),按照( ),向( )寻求法律保护。2、可以通过( )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3、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 )和( )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法定程序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协商和解、提起诉讼权利义务纠纷制裁违法犯罪(中考试题)一天下午,兰兰、小虎、小强三人去公园玩,在路上遇到了几名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强行搜走他们身上的钱,还威胁说:“不许报

2、警,以后每个星期还要交30元钱作为保护费。否则,杀了你们全家。”三人又气又怕,兰兰说:“惹不起,但躲得起,我们想办法凑点钱给他们算了。”小虎说:“我去找些朋友来帮忙,狠狠教训教训这群人,让我们也解解恨。”小强说:“还是告诉老师,想办法报警吧。”请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加以分析,你认为哪种看法最好。【思路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公民应采取的正确对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打击报复、以牙还牙,要依法维权。在解答时要注意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三人的不同选择并作出评价。答案:(1)兰兰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应当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

3、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这样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2)小虎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是违法行为,是用违法对待违法,不可取。(3)小强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又能有效制止不法行为。因此,我认为小强的看法是最好的。(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20分钟 50分)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五楼的殷先生非常苦恼。六楼的王某喜欢在深夜听音乐,并总是把音量开得很大。民警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对六楼进行批评教育,制止了他的不当行为。据此

4、回答1、2题: 1.这一案例说明(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B.邻居之间产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C.只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就一定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D.法律只对违反法律的人起作用【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的形式。居民殷先生受邻居噪音干扰,正常生活受到影响,靠法律才最终解决,说明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2.这一案例表明法律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A.对公民进行批评教育B.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C.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D.制定详细、明确的法律制度【解析】选C。王某的错误行为被纠正、规范,是依据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说明法律通过规定公民

5、权利和义务的形式来规范公民的行为。3.(太原中考)朱某因无法忍受李某不断用手机给自己发送侮辱性短信,将李某告上法庭。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A.发送短信会造成社会危害B.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C.诉讼是唯一的维权方式 D.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禁止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李某给朱某发送侮辱性短信,是违法行为,法院作出“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判决,是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来维护朱某的人格尊严,说明了我国法律具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从后果来看,李某的行为并未给朱某造成严重的影响,因

6、此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另外,朱某提起诉讼只是众多维权方式中的一种,并不唯一。4.“世界是个小天地,小小天地太拥挤,你有你的性格,他有他的脾气。”人们之间发生纠纷和冲突在所难免,而解决这些纠纷和冲突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是( )A.法律 B.宗教 C.纪律 D.风俗习惯【解析】选A。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的方法很多,但是法律是最有效的。原因是: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可以使纠纷得以有效解决;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使它对涉及纠纷和冲突的所有人都会发挥作用。5.大学生小乐到商场购物,被商场保安怀疑偷东西并被强行搜包,结果包内空无一物,小乐得理不饶人,抓起保安的警棍将其头部击伤。

7、如果你是法官,将判决谁承担法律责任?( )A.小乐一人承担B.保安一人承担C.小乐和保安都应承担D.各有各的理由,两人都不应该承担【解析】选C。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要看他们是否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保安未能依法行使权利,侵犯了小乐的人身安全权;小乐虽然被侵权在先,但是将保安击伤,属于打击报复,维权方式不当,也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因此二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6.(南京中考)某公司婴儿配方奶粉被查出人为添加三聚氰胺,作为其受害者,应当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B.依据有关法律要求获得合理的赔偿C.封堵公司,哄抢财物D.趁机勒索公司,以获取赔偿【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公民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

8、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后,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忍气吞声,这是缺乏维权意识的体现,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纵容;二是依法维权,既保护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者的嚣张气焰;三是非法维权,用违法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一、三不可取,一太消极,三太过激,只有二才是正确的选择。权衡四个选项,选B。7.夏林经常被一伙校外不良分子勒索、殴打,他感到难以忍受,准备“反击”。下列手段不可取的是( )A.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C.向人民法院起诉D.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到执法部门控告【解析】选A。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靠法律武器来维护,这是

9、合法、有效的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属于打击报复,以错纠错,同样是违法的,不可取。8.刘某回家发现家里被翻得一塌糊涂,他撞开厕所门,抓获一名小偷。但是,刘某并没有马上报警,在邻居们的提议下,将小偷关在房间里,让他的家人拿钱来赎。但刘某没想到的是,他和小偷杨某一起被处以治安拘留5天。此案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要敢于报复B.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要忍气吞声 C.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可以采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如何依法维权的问题。刘某抓获小偷是维护自己的财产权,是合法的;但是抓获后将其关起来属于侵

10、犯他人人身自由权,让家人拿钱来赎,则是敲诈勒索。本意是维权,但是因手段不当反而受处罚,充分说明了运用法律维权的重要性。二、漫画分析题(共12分)9.(1)你对漫画中爸爸和妈妈的说法有何评价?(6分)(2)如果你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样做?(6分)【解析】本题以漫画题的形式考查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正确选择。结合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有三种选择:一是不当维权,二是依法维权,三是不维权。爸爸属于第一种选择,妈妈属于第三种选择,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第二种依法维权。答案:(1)爸爸、妈妈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爸爸的说法是用暴力手段打击报复对方,不符合法律的要求,会受到法律制裁;妈妈

11、的说法是缺乏维权意识的体现,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也会纵容商家的这一做法。(2)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材料分析题(共14分)10.材料一 人民网2010年1月6日报道:公安部日前作出部署,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2010年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方向开展。材料二 自2006年2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4年来我国共成功打掉了涉黑组织1 300多个,铲除恶势力14 59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万余起。公安部

12、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刑事犯罪的高发期,黑恶犯罪处于活跃期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要切实增强“扫黑除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地推动专项斗争。(1)对黑恶势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什么意义?(6分)(2)“扫黑除恶”体现了法律对公民怎样的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的?(4分)(3)“扫黑除恶”体现了我国法律怎样的本质和特征?(4分)【解析】本题以“扫黑除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法律的作用、本质及特征等一系列问题。第(1)问,解答意义要注意:意义一般涉及对个人的和对社会的两方面,对社会的意义往往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解答时可以一一对照,加以分析。第(2)问要理解:“扫黑除恶”直接体现的是国家对违法犯罪的打击,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第(3)问中“本质”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其次,“打击”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另外,凡黑恶势力,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是法律普遍约束力的体现。答案:(1)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实现。(3)本质: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特征:我国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探 究 新 视 点课 时 速 提 能典 例 深 剖 析目 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