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594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3修订)(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3)主讲:万家富n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n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n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n第一单元 感觉叙述 P22 n一、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n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 n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P2324 n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绝对感觉阈限、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n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P2426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n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

2、动觉、 内脏感觉、痛觉 n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P3132 n一、知觉的定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n二、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 、理解性 n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P3336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上次课程回顾第四节 记 忆第四节 记 忆n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n一、记忆的定义 n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所谓 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事物,做过的事情,它们都会在 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一定条件下以经验 的形式重现出来。n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n二、记忆的种类: n1、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3、 n2、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n3、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 记忆。 n4、语词-逻辑记忆(语义记忆):对语词概括 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n5、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 的记忆。第四节 记 忆n介绍几种记忆策略(记忆需要策略,没有最好,只有适应自我的) n1、串联记忆法 n历史朝代歌: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 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n2、归纳记忆法 n现代汉语修辞歌: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反语;设问反问反复,对照对偶排比 。 n3、对比记忆法 n点戍(shu)横戌(xu)戊(wu)中空,边上十字念

4、作戎(rong) n4、口诀记忆法 n我国30个行政区名称 n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晋福吉安;四西二宁青陕甘,还有内台北上天。 n5、联想记忆法 n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 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 一天二两(22)饼(0)”。 n6、谐音记忆法 n“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 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第四节 记 忆n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n三、记忆过程 n记忆从识记开始,念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是 识

5、记的过程; n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n回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 n再认: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 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 n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没有识记就不 可能有保持,没有保持也就不可能有回忆或再认; n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记、保 持、回忆的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 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第四节 记 忆n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n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n遗忘:指记过的信息在需要是却不能回忆或再认。对于遗忘的原因 解释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6、 n1、衰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 消退的结果。2、干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 就能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倒 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作用。)3、提取失败理论:即某件事情明明知道,但就是回忆不起 来。4、动机性遗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自己不想记, 而将某些经历过的事情推出记忆之外。这是因为记忆某些内容会使 自己感到痛苦。第四节 记 忆艾宾浩斯保持曲线n第

7、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n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n遗忘规律: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 率越来越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n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的 复习。如果不及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 内容就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还 没遗忘或忘的较少的时候赶快复习,这样能得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节 记 忆n第二单元 表象 n一、表象定义 n1、表象: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 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也叫表象。 n2、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性(感性特点),又具有 一定的概括性(理性特点)。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像 知觉,表象的概括性像思维。 n

8、3、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虽然表 象的概括程度比思维低,但表象的这种概括特性使 它发挥了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作用。第四节 记 忆n第二单元 表象 n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n1、直观形象性。因为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记忆,所以,表 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他的表象的内容,也就是他的感性知识就比较丰富。 n2、表象的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是可以被 操作的,就像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手里摆弄一样,表象的 形象也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 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 n3、概括性:表象出来的形象已经是经过概括了的,它已经 丢掉了这个事物的一些次

9、要特征,具有了概括性。 n4、表象的作用。表象的直观形象性、概括性 使它起到了从 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是心理发展过程中从感知向 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第四节 记 忆n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n一、什么三个记忆系统n认知心理学将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 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 、储存和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 长短的不同,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第四节 记 忆n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n二、三个记忆系统特点及相互联系 n(一)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 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

10、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n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的实验证明,向被试者呈现一组信息,刚看完时能 记住的比较多,但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斯波林将刚看完卡片能保持很短 时间的记忆叫瞬时记忆。 n图像记忆: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象记忆。 n声象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 n瞬时记忆的特点: n(1)鲜明的形象性。即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n(2)容量大,但保留时间很短。 n(3)信息如果被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否则信息就会消失。第四节 记 忆n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n二、三个记忆系统特点既相互联系 n(二)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

11、忆。 n短时记忆的特点: n(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n(2)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 n(3)信息通常可被意识到,因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 正在加工的信息。 n(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第四节 记 忆n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n二、三个记忆系统特点既相互联系 n(三)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 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n长时记忆的特点: n(1)容量(信息的种类或数量)是无限的。 n(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两类。即语义编码(用语词对信息进行加工 、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以感觉映象形式对 事物的意义进行

12、的编码)。 n(3)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只有当人们需要时,才被提取到短时记 忆中,也才能被人们所意识到。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 们是意识不到的。 n(4)长时记忆的遗忘是因自然的衰退,或因为干扰(倒摄抑制和前 摄抑制)所造成的。第四节 记 忆n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n系列位置效应 n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证明,让被试者记忆所提供的材料的时候,系列两头的材料比 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见图116)。系 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问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 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13、第四节 记 忆单字位置 图116 系列位置效应正 确 率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n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n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n(一)思维的定义: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反映。 n(二)思维的特征: n1、间接性:是指通过其他事物为中介来认识某一事物 。 n2、概括性:是指所概括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本质特征、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不像感觉和知 觉那样,只对个别事物发生反映。n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n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n(一)分析与综合 n分析:是在头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组成部分、

14、方 面、要素、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分析活动 使人的认识从事物的表面开始逐步向事物的内部深入下去 。 n综合:是指将头脑里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方面、要素 、阶段,按照一定关系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来系统思考 的过程。 n分析与综合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操作方 法,比较、抽象、概括都是以分析综合为基础的。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n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n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n(二)抽象与概括: n抽象:是在头脑里抽出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其 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n抽象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找出具体事物的个别属 性。通过比较,可以找到许多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 通过抽

15、象,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 。 n概括:是在头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联合 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n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n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n根据思维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类: n(1)动作思维(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 n(2)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n(3)抽象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叫逻辑思维)如注重 公众的需要。 n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n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 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 题答案的思维)。

16、 n三、再造思维和创造思维 n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 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n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n一、概念的掌握 n(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n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 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 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少 ,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 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越广。 n所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例如, 鸟这个概念的外延,即属于鸟这个概念的个体,包括所有 的鸟。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所有动物,也包括鸟,因 此要比鸟的外延广得多。但鸟的内涵比动物的内涵深,因 为它不仅是动物,而且比其他动物来说,它还有羽毛、喙 等特性。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n第三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