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592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2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作者:张世贤zhangshixian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沛公欲王关中驴不胜怒,蹄之在古汉语中,名词既可以活用作动词,也可以直接修饰限制动词活用 作状语。 规律总结 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为名词作状语,无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范增数目项王秦师遂东符合“名+动”格式,为名 词作状语;句为名词作动词。在“名+动”格式中,名词除了作状语,还可作主语,对此,要联系语境,看这个名词前是否另有主语,如果前面另有主语,则

2、判定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注意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句“舟”前另有主语“余”,动作“行”由主语“余”发出,故“舟”作状语。句“舟”前没有主语,动作“行”由“舟”发出,故“舟”作主语。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1. 左右欲刃相如 2. 一狼洞其中 3. 今王鼓乐于此 4. 沛公欲王关中 5.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6.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 7. 道不通,天又大风 8. 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 9. 柱以白碧,砌以青玉 10.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1. 豕人立而啼 1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3. 其后,秦稍蚕食魏 1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5.

3、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6.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7.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18.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过秦论一文,其中有云:“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对“瓮牖绳枢”,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高教版)注释为:“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牖 ,窗户。枢,门上的转轴。”一般工具书对这个短语大意的解释也都基本相同,但是具体到“瓮”、“牖”、“绳”、“枢”各自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上却存在差异。附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瓮”、“绳”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同。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尝试着来作点分析。鉴于“瓮牖绳枢”是一个并列短语,“

4、瓮牖”与“绳枢”的结构一样,这里就以“瓮牖”为例。具体说来,对“瓮”的意义和用法存在两种不同理解:一、认为“瓮”是名词作状语。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注作:“瓮、绳: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牖、枢: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户枢。” 学生古汉语字典注作:“瓮,名词,口小腹大的陶制品,此处活用,做状语,意思是用瓮作”“牖,窗户。”持这种看法的还有:学生古汉语字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吴铜运主编,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等书。二、认为“瓮”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语文(下)(任志鸿主编,南方出版社2004年版)和古代汉语词典(曾林编,湖北辞书

5、出版社2005年版)等书。我认为,第一种看法认为“瓮”是名词作状语是不妥当的。学生古汉语字典把“瓮”释为名词作状语,把“牖”释为“窗户”,是一个名词。而名词作状语的特征是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动词起修饰作用。这说明编著者心中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是模棱两可的。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把“瓮”释为名词作状语,把“牖”释为名词作动词,应该说是保持了理解上的一致性了。但是,在一个词语中,所有的成分都离开了它的本来意义和用法,而被活用了,这种理解毕竟过于牵强。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练习册(原子能出 版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B、铸以为金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此题编者也认为其中的“瓮”“绳”为名词作状语,否则这个题干就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