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400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语故事求田问舍据说刘备在荆州刘表手下的时候,广开贤路,礼贤下士。(当然最后找到了诸葛亮。)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叫作许汜,去找他。向他抱怨陈登这个人对待贤士态度很糟糕,自己坐大床,让客人坐小床。结果他被刘备骂得狗血喷头:“你这人,空有虚名,整天只知道自己发点小财,整天琢磨着买房子买地,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陈登对你还算好的,换了我,我自己睡楼上,让你睡地板!”温馨提示 求田问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购买 田地,到处问询处问询 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产业 ,谋谋求个人私利。比喻喻没有远远大的志向(贬义词贬义词 )。常错错用为为褒义词义词 。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1

2、.(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职归隐 石湖(在今江苏苏苏苏 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尧章,号白石道人,饶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见范成大,这这首诗约诗约 作于此时时。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解析 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

3、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答题时要先表明自己的看法,再阐述观点。答案 (1)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仕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成大的崇仰、敬佩与赞美。(2)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成大的品格高尚。“人不到”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2.(2008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李弥逊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县(今属江苏苏省

4、苏苏州市)人,历历任中书书舍人、户户部侍郎等职职。因竭力反对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职。张罗张罗 地:指门门可罗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全诗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标题及注释中关于作者的简介,把伤春、伤时之情和诗人的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景色,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

5、世态炎凉的感叹。3.(2009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解析 思乡之情,通过“水上人歌月下归”“轻舟短楫去如飞”可以看出,想回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作者将思乡之情层层渲染。先是钟声,再是孤独的月亮,还有水上人的歌声,从而寓情于景,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

6、、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4.(20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 此诗为诗为 王寂被贬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时所作。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解析 该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羁绪”是全诗的感情线索,贯穿全诗。从注释中看出诗人写此诗时是贬官之后,仕途失意,从颔联可以看出漂泊的旅思,从颈联推知诗人信念不能实现的苦闷,从尾联得知诗人年华易逝的伤感和厌倦官场的心绪。答案 (1)漂泊的旅思,(2)谪官

7、的愁思,(3)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4)年华易逝的伤感,(5)宦海浮沉的厌倦。真题探究1.考点要求2.解读考点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考纲纲要求考查查角度评评价诗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观点态态度分析诗诗歌的内容,把握 作者寄寓的感情主旨内容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拔高。3.命题规

8、律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深厚的主观性。文学评价,是对文学鉴赏的总结和提高,是沟通作品和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者正确地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它比文学鉴赏更客观,更加注重正确、全面。考查内容:(1)思想感情积极或者消极,健康或者颓废(2)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3)风格豪放或婉约设题形式:(1)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2)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3)与评论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迎考训练中,要注意将诗、词、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一、考点剖析考点

9、1 怎样评价文章主旨内容分类整理,把握特点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主旨内容”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从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1.分类。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咏史怀古、送别悼亡、思乡怀人、咏物抒怀、山水田园、边塞征戎、爱情怨妇。2.选材。即为上述七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3.探究。复习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

10、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效果较为明显。例如“怀古”类诗歌的复习情况:(1)选定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石头城(唐,刘禹锡)、蜀相(唐,杜甫)、乌衣巷(唐,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赤壁 (唐,杜牧)、金陵怀古(唐,许浑

11、)、咏怀古迹(唐,杜甫)。(2)借助教材、相关资料、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对这些诗歌的内容作出分析和探究。(3)得出此类诗歌内容特点的“共性”一般有以下三种:a通过怀古来表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b通过怀古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情;c通过怀古来警示统治者(或“世人”)要以史为鉴。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归纳、整理,我们对“怀古”类诗歌的内容便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在以后的考试中,一旦确定所鉴赏的诗歌属于“怀古”类,其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就不难把握了。考点2 怎样评价思想感情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1.看标题

12、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 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2009年辽宁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的题目是“晚泊岳阳”在外漂泊;再从自己“失江路”,渔人“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情绪。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

13、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 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9年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联系陆游的生平和毕生心愿答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

14、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9年宁夏、海南卷)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这这首词词作于作者遭弹弹劾解官归归居时时。

15、青旗:酒旗,酒店门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联系注释中关于作者的境况答案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4.找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营

16、造出什么样的意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军城早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严武(726765):字季鹰鹰,华华阴(今属陕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剑南节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击败 吐蕃军队军队 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