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250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重新确立过程,掌握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认识实事求是既 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理论成果的 指导,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 放思想,与时俱进,走自己的路,尊重群众的实践和 伟大创造。1. 案例一:宋朝“市长”的政绩工程让今人汗颜2. 案例二:神话的破灭3. 中共干部廉政准则:禁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通过大家关注度高的社会现象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揭示其实质就是贪官脱离实际,不尊重规律,说明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导入本章内容。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最大特点:不是从地方

2、发展的实际出发,而是从升官的政治需要出发,不是求实 ,而是务虚。严重违背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败 坏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激化了干群矛盾。因此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禁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 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不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 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是 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也是加强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 产党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党的干部廉 政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怎么形成和确立的?为什么又要重新确立?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 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贯彻实事求是思想 路线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一大法宝【知识结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历史的角度理论的角度主题1: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所

4、谓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所遵循的方向 、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 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即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 认识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且在实践中得 到发展的过程。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党在初创时期,并没有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并形成一条 正确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提出了解决思想 路线的任务,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并把它确 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认知和把握。毛泽东提出了从 实际出发

5、还是从“本 本”出发这两条不同 的思想路线的问题。从我们现在查的文字材料看,在党的历 史上,第一个使用“思 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是毛泽东。毛泽东提 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 从“本本”出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 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体的说,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 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使用“思想 路线”概念。他在这封长达8000字的信中,详细列举了红四军 党内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的种种争论(信中讲了14个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在分析那些错误的思想观点产 生的原因时,把问题提到了“路线”的高度,他在信中使 用了“路线”、“政治路线”、“指导

6、路线”、“思想路线”等几个概念。 他写道:“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 环境两个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那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 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的最后挣扎。”他认为,那些错误 的思想观点,是“一种建立于农民、游民、小资产阶级 之上的不正确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不利于党的团结和革 命的前途的,是有离开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我们 必须和这种思想(主要是思想问题,其余是小节)奋斗 ,去克服这种思想,以求红军彻底改造,凡有障碍腐旧 思想之铲除和红军之改造的,必须毫不犹豫地反对之, 这是同志们今后奋斗的目标。”这是毛泽东最早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时的社 会背景和思想环境。毛泽东

7、在同年12月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代表大会决 议案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选集上只收了其中的第一部分关于 反对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主观主义”是上了 标题的,其中在讲纠正主观主义的方法中提出:要 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 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 估量;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 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 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的意思。 更具有标志意义的是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即现在毛泽东选集第

8、一卷中的反对本本 主义(这个题目是1964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由作者改定的)。 正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 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命题,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 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这是唯物论的运用;“创造 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这是辩证法的体现。从这最初的表述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 的思想路线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 体现。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 的。他当时针对的就是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 ,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 王明等

9、人脱离中国的实际照抄照搬共产国际的决议 、指示,他们认为,“对共产国际路线百分之百的忠实 ”,“是使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和苏维埃革命更加胜利 的唯一道路和保证”。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1937年在 延安讲哲学,特 别是通过实践 论、矛盾论 等著作,系统 地批判了主观主 义特别是教条主 义,从而为党的 思想路线作了系 统的哲学论证。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 学上论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 依赖关系,即理论的基础是 实践,标准是实践,又转过 来为实践服务;强调了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等等。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 届六中

10、全会所作的政治报 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也 使用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实事求 是”,这并是一种巧合,而 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阐明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 求是的模范,又是具 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因为只有实事求是, 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只有远见卓识,才 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论新阶段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 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 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倡导“实事求

11、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 学治史的座右铭。 班固 汉书 汉书 河间献王转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后来成为多个学府的校训,是人才培养的必备素质和品行:首倡“实事求是”校训的是北洋大学校长赵天 麟,第二个推崇“实事求是”校训的是湖南公立工业学 校校长宾步程。 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为校训,还反映了他对中国 教育传统的重视和继承。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在以“ 工程师的修养”为题的演讲中强调,北洋学生作为未来 的工程师,“实事求是”是其必备的道德品行。这种对 于道德的追求是我国大学校训的一大特色,在西方大学 的校训中实为罕见。 1914

12、年,宾步 程出任湖南公 立工业学校校 长,1917年将 学校迁到岳麓 书院,宾步程 为书院讲堂撰 写“实事求是 ”匾额。当时 ,中国的教育 制度正处于大 变革时期,各 种观点层出不 穷,莫衷一是 。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校之长,宾步 程深知“实事求是”这一理念对陶冶 铸造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追求真理 的做人做事原则的重要作用,因而大 加倡导。 人们还会注意到,在讲堂两旁还 有宾步程写的楹联: 工善其事必善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副楹联与“实事求是”的匾额相呼 应,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 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 ,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13、的基本原理 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合。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 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 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 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 作的向导。 1942年6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题词,“实 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 “实事求是 ” 就成了党校学员乃至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 铭。将“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给人们耳目 一新的感觉,这不仅因为这一校训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党 内的脱离实际、崇尚空谈的教条主义,更主要的是毛泽

14、 东赋予了 “实事求是”全 新的科学含义。 到了1945年党的七大,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 线就在全党得到确立。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是,1945 年5月3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结论报告中,第 三个问题是“党内若干思想政策问题”,一共讲了13个 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实事求是问题”。这是这篇报 告的结尾,可见实事求是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和在党的七 大的地位。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 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之一。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建国后,为了开辟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继续 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

15、观点和作风。“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 ,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建国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强调和背离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最基本的则。按照辩 证唯物论,思想必须 反映客观实际,并且 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 验,证明是真理,这 才算是真理,不然就 不算。” “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 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 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 人民群众的实践,或者自 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 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 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 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党在1957年

16、下半年以后走了一段弯路,逐渐不同程 度地在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 精神力量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严重挫折, 导致反右斗争扩大化;浮夸风;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开了或者说偏 离了,结果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 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进行的第一个拨乱反正,就是重 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978年12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 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观看视频】 真理标准大讨论(1)为什么要进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邓小平是怎样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视频:真理标准大讨论 “两个凡是”: “凡是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