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00074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毕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杨 巧 【关键词】陈之佛 工笔花鸟画 绘画思想 艺术创新 技法创新 【指导老师】陈 琼 【专业】美术学 【正文】引言陈之佛先生 40 岁以后才开始专攻工笔花鸟画,他大胆借鉴国外文化艺术中的优秀成分,开创出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天地,拓展了我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天地。本文将从陈之佛的简介、艺术经历;陈之佛的绘画思想和他的艺术成就;陈之佛的艺术特点以及他的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点(装饰风格的体现、积水法、敲撒法)及陈之佛对后世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来阐述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一、陈之佛的简介、艺术经历陈之佛(18961962 年),原名绍本,学名之伟、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近

2、代画坛久负盛名的一代宗师,是一位具有崇高品德和杰出才华的艺术家。我国著名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和工艺美术史家。他是新兴工艺美术的奠基人。陈之佛早年画山水、画花鸟,没有专其一,也没有明师的指导。直到“受宋元名迹的刺激,才开始专攻花鸟,并决心画工笔”的。为了发扬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他大量的临摹、观察、读画、写生,寻找艺术发展的规律,借鉴国外文化艺术中的优秀元素,探索新的出路。经过数十载的默默耕耘,在 1935 年,陈之佛以“雪翁”署名的作品参加中国美术会第一届美术展览,其以构图的新颖、意境的优美、清新明雅独树一帜的画风震撼的中国花鸟画坛。陈之佛先生开创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一代新风,他汇古融今

3、,中外合璧,开拓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在我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树立了又一个丰碑。在宋元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他广范的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艺术,将日本乃至西方图案的优秀元素融入到工笔花鸟画中来,创造出清宁雅致、优美生动而富于装饰意味的独特的陈子佛风格,以多样化的绘画图式表现出丰富多采的生态世界,给人们以另外的一种美的享受。他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艺术成就,堪与齐白石对大写意花鸟画所作的贡献相比肩。他以一生勤劳刻苦的探求,使沉寂了数百年之久的工笔花鸟画坛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二、陈之佛的绘画思想和他的艺术成就(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传统与创新两个大的

4、方面仍是焦点问题,发展和变革传统工笔花鸟画已达成共识。但是大部分主张中国工笔花鸟画变革的画家鉴于历史的经验和自己艺术实践的体会,并不主张抛弃工笔花鸟画传统,而是主张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掘的态度。他们认为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变革要有一个基本态度和出发点,这就是继承中国工笔花鸟画传统,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保留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本质的民族审美特征。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民族审美特征,是工笔花鸟画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线。比如陈之佛在早年就对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下了极大的工夫学习掌握传统花鸟画的技法。他十分关注五代、宋代的花鸟画,而且对元、明以来的墨笔花鸟画技法和风神,也都加以

5、深入地学习,对黄筌、徐熙、赵昌、崔白、赵佶、李迪、陈洪绶、恽寿平等人传世的花鸟画作品的精神都有独到的体会。“谁知现代有黄筌”,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在题画诗中对他在工笔花鸟画上的造诣非常欣赏,认为他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中确实达到了足很高的地步。在表现手法上,陈之佛融合了勾勒法和没骨法,不但融入古代文人的笔墨韵致,而且加入院体画家的工整严谨,从而形成为现代工笔花鸟画最为有效的创作技法。(二)、借鉴他国优秀的艺术文化成分陈之佛不仅对中国民族绘画中优秀的成分积极借鉴,对他国绘画中优秀的成分也积极的吸取,大胆使用,在他心目中没有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的庸俗的文化观念,只要于绘画有意义和价值,就积极学习,

6、将其转化为绘画的构成要素,为我所用,所谓拿来主义.陈之佛对国外特别是欧洲近、现代绘画观念非常重视,把色彩学、素描、解剖等现代绘画方法和绘画理念也带入进来,将色彩规律、造型原理等西方现代绘画知识引用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来。他从西方绘画观念和方法中,最主要引进了的是现代构图法,把现代构图法用于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使工笔花鸟画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同时,西方水彩画用水的这个特点,他也创造性地借鉴并实用,在这基础上创造了“积水法”丰富了中国绘画传统的创作方法。陈之佛非常关注国外艺术,对于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东方艺术如波斯、印度、日本艺术以及非洲、美洲艺术更的深入的研究,以汲取他们在绘画上的长处,中西

7、合璧创造出独特风格。 (三)、注重工笔花鸟画的主观性表现“写生之道,贵求形似,然不解笔墨,徒求形似,则非画矣。”(学画随笔)“中国绘画往往描写其幻想中国绘画在表现上有时虽然也有不近人情的地方,却反多清新的意味很可宝贵因为艺术的创造,究竟是我们人类的心灵的微妙的活动。”(略论近世西洋画论与中国美术思想的共通点)。这是陈之佛先生对工笔花鸟画中主观表现性的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主观表现性在绘画观念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绘画不应该单纯地描摹自然,而应该有丰富的表现内容。从以上观点出发,陈之佛认为不论是山水、油画,只有把凝结在画家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生活经验感表达出来,把画家对社会、时代生活、情感等文化的感受

8、和体验表达出来。那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陈之佛对此有着很深的感想,所以才说:“一个画家的政治立场、思想情感一定会反映到他的作品上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变了,绘画的意境也必随之而变。”(研习花鸟画的一点体会)陈子佛先生不仅仅这样感受,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喜欢借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成分来表达出现代人在文化、生活、情感方面的体验。因而他的工笔花鸟画中蕴涵着现实感受的思想内容,主观性很强。(四)、强调观察和写生写生是观察、师法造化,是工笔画创作的过程和必经途径,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不止一次地强调写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写生就是针对实际的景物或人或其他的东西进行创作,对于绘画来说,写生分为风景写生,静物写生

9、,人体写生等等.说起“写生”,现在美术院校的学生一点也不陌生,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谁都有过。但实际上,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写山水诀)。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陈之佛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特别热衷于素描结构的学习和绘画造型的训练,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厚的写实功力,他的工笔花鸟画造型大方而又简洁,形态生动而又逼真,这些特点显然与他深厚的写生能力和素描功底有着巨大关系。著名林业教育家李寅恭曾题诗道:“叮咛童稚休惊扰,免使翱翔过别枝”,赞扬他的工笔花鸟画形态

10、的逼真,对他工笔花鸟写生能力给予高度评价。(五)、有效的、系统的方法论陈之佛对绘画方法的运用非常的重视,在长期的艺术研究和多年的绘画实践经验中逐渐形成有效的、系统的绘画方法论。陈之佛提出了“观、写、摹、读”学习、创作循序渐进法。“观、写、摹、读”四字决,是陈之佛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他在创作与研究上深度、广度方面开拓了新的境界。无疑具有重大、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四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对工笔花鸟画家的素养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要求。在绘画实践中,他也反复强调“师法”的重要性:所谓“师法”就是:“写生与观察是法造化,看画与临画是师法于人,二者不可偏废。”(谈宋元明清各时代的花鸟画)认为临摹、写生地位同

11、等重要,写生、观察是师法造化的生动,临摹古人的名作是师法古人技法、艺术等经验,这些都是工笔画创作的好的意见。三、陈之佛的艺术特点以及他的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点(装饰风格的体现、积水法、敲撒法)陈之佛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传统工笔花鸟画大师,他精研细察,刻苦钻研、把重振工笔花鸟画艺术为己任。推陈出新赋予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全新的内涵,他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在工笔花鸟画发展史中的地位被世人所公认,他创新和自己创作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他的作品中院体画的严谨与文人画的洒脱并存,传统的风韵与现代的气质共在。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欣赏时你能感受到意境的优美,构图形式的新颖,色彩的典雅和

12、技法的创新。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其精髓并努力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为推进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意境的优美 在一幅好的中国画里,构图、用笔、用墨固然很重要,但意境营造更为重要. 陈之佛先生的工笔花鸟画蕴涵着优美的艺术境界,欣赏他的作品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微妙之处。下面我们就从两幅图中细细的品味和欣赏其中的意境。如图左,月夜双栖,看似画面非常的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两只体态优美小雀依偎于树枝上,一轮明月用烘云托月手法绘出,放置中下方,给人以明净高雅之感,弯曲扭转的树枝有序的穿插着,仿佛是古典音乐中节奏感很强很优美婉转的旋律。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图右图和平之春,则是另外一种美感

13、。画中 12 只形态不一、姿态优雅的和平鸽安详的栖于其间。使人从中感到宁静祥和的气氛,看后使人产生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从这两幅画中我们都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了陈之佛先生作画的意境。(二)、新颖的构图花鸟画得题材是有局限性的,大多数的构图形式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而构图的形式美与否,常常是决定一幅画的成败的关键。这点陈之佛先生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他认为构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题材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不守成规,大胆创新。从前面几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陈之佛先生在创作时对构图特别的重视,他常把一个主题勾画出许多小草图,再从中挑选出自己比较满意草图的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创作。他追求作品

14、的完美,贯穿在作画的全过程中,构图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他指出“构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画面上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必需要分明,部分间的关系不清就没有统一性”。 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和避免,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完善,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因此,看陈之佛先生的作品,你会有一种乱中见整,平中显奇的感觉。例如荷花蜻蜒画中的荷干,竟用“十字交叉”、“平头”、“齐头”等花鸟画上一般忌用的形态,但是由于花和叶适当的遮挡,芦草的穿插,不仅没有不快之感,反觉得更生动奇特。(三)、色彩的典雅色彩的运用本来就是很微妙的,但是只是依样画葫芦,不去创新,不加入自己的思想是不

15、行的。不仅着色技法须精道,而且对配色方法更应理解。陈之佛先生凭着多年对色彩学的潜心研究和他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经验。他在色彩的处理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陈之佛作品的设色不拘泥于工笔画中“三矾九染”的成法,而是追求色彩的最佳效果。着淡色时轻施薄染,有时一遍而就,恰到好处。从春江水暖、秋塘露冷等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作品格调柔和、清新而又高雅,平淡而又不枯燥。另外他着重彩时重而不滞、含蓄而又大方,艳丽而不俗气,在艳丽出显平淡。如和平之春、蕉荫小鸟,陈之佛先生竟让大红大绿配在一起,俗话说“红配绿丑得哭”但陈子佛先生的“红绿配”丝毫没有“俗”“丑”的感觉,相反使人感到绚丽高雅,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16、没有丰富得经验和大胆创新的意识,是无法达到这种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浅薄,沉厚而不流于鄙滞恶俗的效果。正如陈之佛先生所言“同是青、红、黄、绿,运用得当如否,相差就很悬殊”。他指出“花鸟画必借色而益彰,不仅着色技法须要精练,而配色方法更应理解”。正因为有了他这种孜孜不倦、工整严谨的态度,他的工笔花鸟画才久胜不衰。(四)、技法的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是陈之佛先生作画的灵魂,也是我们作画的根本之所在。“陈之佛认为振兴工笔花鸟画不是简单地复古,而必须在前人优美的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才能使这一古老画种繁荣滋长”(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艺术略论)。他精心临摹研究过徐熙、黄荃、崔白等中国历代工笔画家的优秀作品,对各绘画流派的技法特点了如指掌。这点我们要好好的像陈之佛先生学习。同时,他早年又留学日本,将日本图案艺术乃至西方图案的优秀元素融为己意,表现出既富有强烈的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富于装饰意味的独特风格。陈之佛先生的绘画富有装饰性,这是他绘画风格的一个基本特征,贯穿在创作的始终。 陈之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