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980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9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方社会学理论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赵万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第10章 符号互动论 l一、思想来源和理论背景 l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l三、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l四、戈夫曼的拟剧论 l五、案例:自杀现象的符号互动论解释一、思想来源和理论背景 l1、符号互动论概述l2、实用主义哲学 l3、行为主义心理学 l4、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 1、符号互动论概述lSymbolic Interactionism,由布鲁默在1937年 提出的理论标签,用来指称源于芝加哥大学社 会学的理论思想和研究进路。主要代表人物包 括米德、布鲁默、戈夫曼等。l1950年代以后成为美国现代社会学

2、理论的重 要流派之一。l主要形成与发展阶段:1930s之前,1937- 1956;1960s以后。1、符号互动论概述与结构功能论相比较,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特征:l1、在研究层次上,强调个人以及人际互动的微观层面;l2、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反对唯实论的社会决定个人的极端观点,强调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l3、在研究主题上,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人的自我是如何形成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符号互动如何构成社会?l4、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考察,主张经验主义的扎根理论和定性研究。1、符号互动论概述:核心作品l Herbert Blumer, Symbolic Interact

3、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1969). l George H. Mead, 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 by Charles W. Morris.(1934). l Erving Goffman,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1959). lAnselm L. Strauss,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

4、al scientists. (1987).l Barney G. Glaser, Basic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1992). 2、实用主义哲学l实用主义(Pragmatism)产生于1870年代的美国,主要贡献者为皮尔士(C. S. Peirce)、詹姆斯(W. James)、杜威(J. Dewey)等。l主要观点:(1)反对抽象地区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张在实践或行动中将主体与客体、意义与人的活动、概念与世界联系起来;(2)真理或意义并非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它只有当人参与到这个世界并解释所发生的事情时才存在,并且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3)人们

5、对行动者的理解建立于行动者的实际行动的基础上,对世界中物质和社会“客体”的界定依赖于它们对人们的效用。 l对符号互动论的启示:(1)关注行动者与世界的互动;(2)赋予行动者理解世界的能力;(3)主张动态而不是静态地看待行动者和世界。 3、行为主义心理学 l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 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主要贡献者包括华生( J.B.Watson)、斯金纳(B. F. Skinner)等人。 l主张:(1)强调科学心理学只能研究能够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 为;(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 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与

6、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 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通过对动物和儿童实验研 究所得到的行为原理,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l对符号互动论的影响:接受行为主义的基本前提刺激强化并引 导行动,但他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质的差别,即人类具有心智能力 ,在对环境刺激或影响做出反应之前,能够进行符号反思(自我互动)。通常被认为是社会行为主义者。 4、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芝加哥大学于1892年创办全美也是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创建人及首任系 主任斯莫尔(A.W. Small)。1895年创建美国社会学杂志,早于法国的 社会学年鉴(1896)。早期主要成员除了创立社会学系的斯莫尔,还有 因研究波

7、兰农民而声名遐迩的托马斯(W.I. Thomas)、有从黑人和社区研 究而赋予城市社会学灵魂的帕克(R. E. Park)、有社会心理学的巨擘米德 (G. H. Mead,哲学系,但其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社会学系学术选修)、有提 出都市“同心圆模式”的伯吉斯(E. W. Burgess),还有率先倡导“都市生活 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沃思(L. Wirth)。【说明:库利(C. H. Cooley)是密 歇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但与芝加哥交往甚密,有时候也被认为是芝加哥学 派的开创者之一】 这个学派对城市化及由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所运用的研 究方法社区调查、参与性观察、定性分析等,在30年

8、内统治着整个美国 社会学。 4、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托马斯(W.I. Thomas):情境定义或托马斯原理。“如果某种情境被认定为真实的,那么这一情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库利(C. H. Cooley):镜中我。“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 或曰镜中我。”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l (一)生平与著述l(二)主要思想l(三)批评与评价(一)生平与著述l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行为主义心理学

9、家 、符号互动论主要创始人。 l1863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来;l1883年毕业奥伯林学院,获文学学士;l18831887年夏,任铁路勘探工和家庭教师;l18871888年夏,在哈佛大学从事哲学研究,与罗伊斯和詹姆斯一起工作;l18881891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和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后转到柏林 大学继续学习。期间受霍尔和冯特的影响,尤其是冯特的“姿式”(gesture)概 念后来成了支撑符号互动论的中心概念;l1891年秋1894年春,米德在密歇根大学任哲学和心理学副教授 ,在这里,他结 识了 C.库利和 J.杜威,并和后者成为好友;l1894年受杜威的邀请,米德到芝加哥大学任

10、哲学系助理教授。1902 年升任副教授 ,1907 年任教授直至1931年去世。(一)生平与著述l1932. 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Prometheus Books. l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Ed. by Charles W. Morr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1936. 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d. by C. W. Morr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193

11、8. 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Ed. by C.W. Morris et a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1964. Selected Writings. Ed. by A. J. Reck.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 This out-of-print volume collects articles Mead himself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l1982.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Self: Unpublished Essays

12、by G. H. Mead. Ed. by David L. Mill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2001. Essays in Social Psychology. Ed. by M. J. Deegan. Transaction Books. l中译本:乔治赫伯特米德:现在的哲学,李猛译,上海人民 2003;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1992 / 霍贵桓 译,华夏1999;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陈虎平、刘芳念译,中 国城市2003。 (二)主要思想l1、基本假设l2、心灵、自我、社会l3、主要观点1、基本假设米德的理论是从两个基本的假设出发的

13、:(1)人类机体的生理弱点迫使他们与群体中的他 人进行协作,谋求生存;(2)人类机体内和机体之间的那些有利于合作、 从而有利于生存或适应的行动将会被保存下来。2、心灵、自我、社会l心灵(mind)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隐藏性的 意识活动,因此,它是个人在他的生活世界里 不停地想做某事、去做某事的动因。但这种隐 藏性的活动只是人的行动的前奏或一种准备, 还没有在现实中展现。l心灵的内容: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映性的理智 共同互动构成。前者是心灵的主体,后者是心 灵的客体。2、心灵、自我、社会l人类心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1)用符号表示环境中的客体;(2)悄悄预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方案;(3)抑

14、制不适当的行动方案,选择一种公开行动的合 适路线。l当一个有机体能(1)懂得常规姿态的含义,(2)通过 这些姿态来领会和理解他人,并(3)想象性地预演可 选择的行动方案,那么米德就相信这一有机体具有了“ 心灵”。2、心灵、自我、社会l自我是一种心灵或心智过程,基本要素是反身性。自我 的发展经历 3 个阶段:l模仿阶段:发生在 1 岁以内,在这个阶段,孩子和他的 母亲进行手势交流,母亲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即生活初 期经常来往并对自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l游戏阶段:24 岁之间,孩子们扮演他人的角色游戏 ,并通过游戏来实验重要他人所期待的态度和动作,在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把自己看做是社会客体;l博奕

15、阶段:发生在 4 岁以后,开始与家庭以外的许多团 体发生关系,把家庭看作是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群体 ,并关心非家庭 - 社会期待与要求 - 一般化他人期待与 要求。2、心灵、自我、社会l米德通过区别主我(I)和客我(me)来阐明自我的结构。l主我是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是自我对他者的立即响应,无法 计算和预测,是自我中具有创造性和个人性的方面。l客我是个人对概括化的他人的认同,是自我中的顺从性和社会性 的方面。l自我是由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产生的,其本质又是通过主我和客我 的互动结果现实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这些行动包括主我和客我间的对话、谈判等方式。主我提出要求、愿望,客我对这些要求 、愿望加以裁定

16、,哪些可行,哪些应中止。2、心灵、自我、社会l社会是业已组织起来,通过一般化他人而得以规则化了 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彼此调适和协作,这种调适和协 作的可能性则在于心灵能力和自我能力。l社会组织的维持和变动,是心灵过程和自我过程的反映 。l社会变迁往往是难以预测的。l社会表征着那些协作活动业已构成的模式,这些模式由 行动者内心和他们之间的符号互动保持和改变。不管是 社会的维持还是社会的变迁,都是通过心灵和自我的过 程来实现的。3、主要观点l(1)人类具有思想的能力。(2)思想的能力是由社会互动 所塑造形成。(3)在社会互动中,人们习得了意义与象征 符号,从而得以运用人类独特的思想能力。(4)意义与象 征符号的运用使人们得以发生行动与互动。(5)在行动与 互动中,人们能够依据对情境的诠释而修正或改变意义 与象征符号。 (6)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上述的修正与更 改,部分是因为人具有与自我互动的能力,能检验他们 可能的行动过程、评估其相对利弊得失,然后加以选择 。(7)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