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9358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2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历史一模分析(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思一模得失 争创高考佳绩自扫门前雪 兼顾瓦上霜 中华中学 王兵命题思路反思提升主要数据阅卷反馈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一、命题指导思想突出两大性质: 检测、模拟1.依据:省2011年说明,落实考核目标与要求. 2.风格:模拟省2010年高考历史卷,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 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3.立意:以主题与能力为切入点,契合课改精神,融会课改理 念,注重“新材料”“新情景” 的创设与运用。 4.原则: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出新。基本实现对历史学科主 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目标考查。 5.目的:充分体现“期末”检测的诊断性和导向性功能,以促 进“二轮”知识体系复习的提升

2、和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反映学科现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追踪高考方向,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仿真性:全卷力争与2010届江苏历史试卷“形似”与“ 神似”并举。命题中注意强调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 框架的整合,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 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方向。试卷适当加大难度,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预设全市均分65分左右,难度系数为 0.55左右。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二、试题特点突出五大特点:仿真、原创、思辨、覆盖、诊断原创性:本试卷确保每题原创,并具鲜明的时代性。以 “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为前提,重视细节与 图表化,重视题目形式多样,不拘泥于同版本教科书的具 体表

3、述,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文献资料。20道选择题,19题 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其中,图片、表格材料7件。非选择5 题中,文字材料13道,表格4件。目的是让同学们根据材 料(包括图表)创设的情境,调动、选择和运用相关知识, 解决问题,适应新课改理念与高考的精神。 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二、试题特点突出五大特点:仿真、原创、思辨、覆盖、诊断思辨性:考核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高考主要职能。 说明中明确规定了考核的四大目标十二项要求,要求获 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 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合理的解读。强调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认识历史 事物的

4、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论证和探讨问题,独立地 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等等。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二、试题特点突出五大特点:仿真、原创、思辨、覆盖、诊断覆盖性:试卷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在知 识覆盖面、能力梯度、知识密度上严格把关,利于考查学 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二、试题特点突出五大特点:仿真、原创、思辨、覆盖、诊断必修一:第3、7、9、10、11、13、16、19题,计24分; 第2

5、1题,计14分。共计38分,涉及第1、2、3、4、5、6、7 、8单元。 必修二:第1、5、6、8、14、17、18题及第10题部分选项 ,计21分;第23题,计14分。共计35分,涉及第1、2、3、4 、5、6、7、8单元。 必修三:第2、4、12、 15、 20题,计15分;第22题,计 12分。共计27分,涉及第1、2、3、4、5、8单元。 选修一:第24题,计10分。涉及第1单元。 选修四:第25题,计10分。涉及第4单元的1位人物。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二、试题特点突出五大特点:仿真、原创、思辨、覆盖、诊断诊断性:本试卷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与解题能力的考查 ,另一方面加大新增考点的检测

6、力度,以利于强化对历史 教学的诊断和提示。 经检测,发现了较多问题。主要错误表现在:很多同学针 对材料提供的要求把握不到位,针对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 效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能力方面存在 明显的不足。同时,新增考点中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达成度 也较低。命题指导思想与试卷特点二、试题特点突出五大特点:仿真、原创、思辨、覆盖、诊断一模结果及其反映的现状一、一模主要数据: 考试试人数均分分数 段=100=90=80=70=60=50模底 1242 956.9人数694617233953168748比例0.0 50.7 64.9 618.842. 870.4一模 1135 661.1人数112

7、191246358064198747比例0.1 01.9 311. 031.556. 577.0分数段人数及比例统计表:一模结果及其反映的现状考 试试人数等级级A+AB+BB及 以上CD模底 1242 9人数67/310756/671338/4 732984比例25.054.038. 17.92一模 1135 6人数83/8 0073/1 98368/1 36161/19 68611246/4 315929比例7.0 417. 512. 017.353. 838. 08.18等级测算统计表:一、一模主要数据: 一模结果及其反映的现状二、模块、题型得分率抽样统计模块块题题型总总分得分得分率(%)

8、题题型模块块 必修一选择题选择题2417.874.866.6非选择题选择题147.150.7 必修二选择题选择题2111.253.352.9非选择题选择题147.352.1 必修三选择题选择题1511.575.865.8非选择题选择题126.755.8选选修一非选择题选择题104.747.0选选修四非选择题选择题103.434.0题题号12345 得分率47.267.486.154.242.4 题题号678910 得分率40.361.155.675.090.3 题题号1112131415 得分率37.596.579.298.691.0 题题号1617181920 得分率72.961.125.7

9、79.285.4一、选择题得分率抽样统计表: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不能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结论,或不能依据试题情境,调动、选择 、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审题不清、题意不明。本是“要我选择”变为“我要选择”。处理题干或选项中历史材料的能力不足、方法欠缺,不能揭示题意,找不准切入点和关键词。一、选择题出错原因概述: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题题号21.121.221.321.421满满分363214得分率54.4%50.9%47.0%49.7%50.6%题题号22.122.222.322.422满满分334212得分率50.2%60.9%48.3%71.

10、5%55.8%二、非选择题得分率抽样统计表: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题题号23.123.223.323满满分46414得分率46.5%50.5%60.4%52.2%题题号24.124.224.324满满分25310得分率76.4%47.2%25.5%46.5%二、非选择题得分率抽样统计表: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题题号25.125.225.325.425满满分314210得分率46.8%4.9%39.4%18.1%33.9%二、非选择题得分率抽样统计表: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系统性。不能系统有层次地掌握并理解说明规定的主干知识。以致无法根据题意的指向 选择、调动

11、、运用相关知识。文字表达欠严谨,缺乏规范性。不能用历史语言规范、客观、准确地描述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常用口语描述 。不能史论结合地阐释历史,常泛泛而谈,或简单堆砌史 实(材料),没有做到要素化、要点化、关键词化。二、非选择题出错原因概述: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审题不清,题意不明。抓不住、审不清关键词,不能准确把握试题提供的信息、考查意图及要求,答非所问。不能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信息,或只能获取材料字面上的信息,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揭示字里行间包含的深层次信息;或不能按试题意图表达,只是简单摘抄材料。二、非选择题出错原因概述: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解读、获取信息与调动、运

12、用知识能力不足。或不能获取、解读试题信息并依据试题要求作答;或不能根据 试题提供的时间、空间、角度等提示,建立试题特定情 境与已学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缺乏必要的通史基础和历史思维能力。表现为不能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历史问题,并 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正确的看法。二、非选择题出错原因概述:阅卷反馈的主要问题与归因分析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强化全局意识。三门总分与选修科目对相当一部分学生 而言,犹如人的两条腿,只有一样长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走得自然。从这个角度而言,两者同样重要。不能简单 偏颇哪一方,必须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兼顾。因此,在后 期复习教学中必须将“区别对待”落到实处

13、,避免一刀切, 务必要明确三“过”人群:“该过的、能过的、想过的”。教 师一定要把好这个度。切记:任何好心善意,假若过了, 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学质量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紧扣考试说明。考场如赛场。任何无准备之战,不可能 取胜。因此,赛前训练必须得道、得法、得力。对高考而 言,就是方向必须明确,目标必须清楚。说明就是我 们考前复习的“葵花宝典”,不仅给出范围,也指明了复习 思路。在课时减少、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必须紧扣说明 ,不考的内容坚决不讲,对此无需犹豫,必须果断。要 善于在说明上多做点文章。道理都懂,关键看谁能落 实到位。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

14、学质量对2010年考试说明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更应 当和教学要求进行对照分析,并和新课程高考样题结 合起来深入地研究,真正吃透大纲,达到灵活运用,要非 常熟悉考试说明对高考各种能力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逐 渐向高考靠拢。 研究考试说明中增加和删除的内容。 研究说明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变化。 研究“典型题示例必做题部分”的变化。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学质量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充分用好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高考基本不考书上内容,教材没有必要重视。试问 ,如果我们教学时将教材丢掷一边,那么你拿什么材料带 学生复习?教辅资料?即便其质量再高的资料

15、也是辅助教 材,仍以教材为依托,且无法取代教材。因此,在后期复 习时必须继续将教材抓在手中,充分用好教材,尽可能吃 透教材。当然,也要避免将“教材”当“教条”。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学质量认真阅读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 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 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 基本内容。因此,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高考取胜的根本 保障。有效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突出主干,抓大放小,强化重点知识复习。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学质量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确保及时训练。尽管目前课时减少,时间所剩无几,

16、但必要的训练不可少。考试是检测学习有效度的一种常用手 段,而训练则是达成有效度的最佳方式。再精彩的讲解也 代替不了训练。殊不知,趁热打铁方可随心所欲,及时训 练才能水到渠成。鉴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后时间难控,建 议后期复习时教师必须精选试题,宁少勿滥,确保每一节 课都留有一定时间当堂训练,以便及时巩固所学考点,力 争使教学有效、实效、高效。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学质量一、下一阶段教学建议注重讲解到位。历史学科高考有五本教材,那么多的考 点,而课时有限,实在难以应付。鉴于此,复习时,课堂 上,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这就需要思考,需要删减,需 要取舍。假若面面俱到,不分轻重,一路下来,效果未必 就好。建议在复习时要重点讲解历史主干知识,讲清知识 结构与体系,讲透重要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 助学生学会对同类问题思考的角度,找出规律,同时讲解 各类题型解答的方法、基本思路与技巧等。这样的讲解不 仅必须,而且有用。科学运用一模结果,提高二轮教学质量一、下一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