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923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件(苏教版必修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苏洵 苏轼苏辙咏赤壁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 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 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 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目标解读u了解作者、文章的创作背景和赋的特点。u掌握文中的重要诗词、虚词和句式。u背诵课文,积累名句。u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 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苏轼(

2、):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 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 之列。在任地方长官期间 ,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 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 众拥戴。苏轼的文学作品 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 高成就。v嘉祐二年(1057) 进士及第丧母守孝v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 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 、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v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 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3、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 “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 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 到黄州。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 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 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v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 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后 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v绍圣元年 (1094) 又遭贬职惠州儋州。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 贬儋州(今海南),v元符三年(

4、1100)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66岁死于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 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 中找到精神归宿。名人评价 v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 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 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 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v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5、)v欲写受用现前无边风月,却借吹洞箫者发出一段悲 感,然后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风月不死,先 生不亡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 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傅 雷雷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苏东坡喜爱烹调,以红烧肉最 为

6、拿手,他曾以诗介绍其经验:“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百姓们知道苏东坡喜食肉,那 一年的春节,大家不约而同给他送 来猪肉、绍酒。苏东坡收到这么多 肉和酒,觉得应该与数万疏浚西湖 的民工共享,便吩咐家人烧好,连 酒一起回赠民工。家人误以为连酒 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 美,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 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 方法。 从此以后,以这位大文学家命 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为杭州的传 统名菜。赋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 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 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 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v(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运用大量华丽的语

7、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指导 1本文虽是一篇散文赋,但它毕竟不是纯散文,也不 是诗,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而是用比较自由的句 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因此,在诵读本赋时,应 特别注意各段中的韵脚和对偶句。并从反复诵读中, 体会它的声韵美。现将各级押韵字和换韵情况抄录如 下:第一段:“间” “天” “然” “仙” 第二段:“桨” “光” “方” “慕” “诉” “缕” “妇” 第三段:“稀” “飞” “诗” “昌” “苍” “郎”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穷” “ 终” “风” 第四段:“往” “长” “瞬” “尽” “主” “取” “月

8、” “色” “竭” “适”第五段:“酌” “藉” “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 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 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至于 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 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三 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 ,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山名,一今湖 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武赤壁) 。一在今湖北黄冈,即苏轼游览处(文赤壁)。有人 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

9、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 没有弄错。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 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 ,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nx zho nio h l qio lio zh

10、l jngsh shu qio pin po fyu zng j ji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v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v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v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v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农历每月十六通“嘱”,指劝人饮酒弥漫,充溢任往 广阔,辽远 凌空 悠远的样子循,依 唱和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端正本来 片刻多有所得 竟一眨眼 享有 互相枕着垫着通“繚”,盘绕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苏子与客泛舟

11、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助词,无实义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音节助词代词,代“歌” 助词,取独助词,的介词,在 介词,从介词,被介词,给代词,它,指“一苇”代词,那 代词,指箫声代词,他,指曹孟德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v顺流而东也。v下江陵。v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v歌窈窕之章。v正襟危坐。v渺沧海之一粟。v不知东方之既白。v击空明兮溯流光。东,名作动,向东进发下,名作动,攻占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歌,名作

12、动,朗诵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很白,形容词动词,显出白色空明,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v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v西望夏口,东望武昌v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v侣鱼虾而友糜鹿 v哀吾生之须臾。舞,泣:使动用法 西,东:名作状侣,友:意动用法南,名作状哀,为动用法,为哀叹v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v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v 凌万顷之茫然v 渺渺兮予怀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v 而今安在哉v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成语积累 v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v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v不绝如缕

13、: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v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危:端正的样子。v沧海一粟:形容非常渺小。v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乱七八糟的样子。v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v旌旗蔽空: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v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一、文段解析 第一段: 【思考】 (1)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 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 如何?明确: (1)可分三层: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 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第二、 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

14、后的情景。(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 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 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第二段: 【思考】 (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1)可分两层:写作者的歌声。写客人的箫声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 (2)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答: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 。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 成更大的反差。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 情怀? 答:“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君王),代表一种理想的 追求。它表现

15、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 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 而不甘沉沦的情怀。(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 的? 答: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体现。作者借助夸 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 形象、真切。 (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转折过渡【合作讨论】 文中“苏子”与“客”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何不同?这与作者所处的境遇有什么联系 ? 提示:“客”触景伤怀,悲人生短促;“苏子” 抛却人生愁怀,从变与不变的哲理分析中, 表达了一种豁达开朗的情怀。前者渗透着作 者的失意之叹,后者流露出他对政治迫害的 蔑视和身处逆境的自信与乐观。二、疑难剖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