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7358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X 页数:113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整合技术的多样模式2 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的不同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的不同n n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技术培训:1.1.是如何让教师把学会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是如何让教师把学会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2.要告诉受培训的教师如何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受培训的教师如何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去,而不是单纯地做技术培训,关键是强调怎么去把技术去,而不是单纯地做技术培训,关键是强调怎么去把技术 用好。用好。 3.在培训方式上,每节课均按照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材 围绕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

2、学设计来编写。 4.教育技术培训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让教师 学会有效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掌握并运用教育 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与教学的 整合,使教师能够用好信息技术等各种技术工具和手段为 教学服务。 3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是教学设计 n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 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 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 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 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 ;也只有以“教学

3、设计”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4一、初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第1步:阅读案例5I 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案例 孟老师的影子课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有一篇描写影子的课文,把影子比作小黑狗和好朋友。教师用Authorware制作了一个课件。该课件分为三部分:看图、学文、字形。在看图部分,教师用四个动画向学生阐述了太阳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不同导致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四种情况(如图2-1所示)。在学文部分,课件展示了与影子有关的字词句供学生朗诵和识记;而在字形部分,课件通过相关字词句的字形和朗诵进一步学习该部分内容。专家点评:这个软件是典型的演示型教学软件,适合于支持

4、基础课的授导教学。6II 教师作为设计者 例 我和我的影子美国老师要求学生在整点时刻站在阳光下测量自己影 子的长度,并将此数据绘制成一张Excel表以便清晰地表现影子在一天中 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影子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现 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出来。学生绘制的图表:一天中我的影子的变化7II 教师作为设计者 案例4 我和我的影子学生作品展示:影子变化示意图专家点评:这个案例属于探究型教学设计,这样的框架是一种探究学习。8案例3与案例4的比较带 给孟老师的思考影子教学的对比,带给孟老师最大的震撼是:“我们的教学设 计远远落后于别人,这之间的最大的差距,也是最重要的差距,就在于 设

5、计思想。”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只是停留在从写在备课本上到输入到计算 机里,从原来是板书、放音、看电视到现在用大屏幕多媒体数字投影仪 等的变化上,那么教育设施与资源的信息化,不可能带来教育的变革, 最多是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果只是讲技术帮助灌输,技术应用仅仅停留在如何将课件 制作得精美,过多的考虑技术帮助自己教,而不把主要的心思转移到如 何设计学的重心上来,我们的教学依然是燃烧自己而别人不愿意 被照亮,或者根本照不亮别人。”9信息技术的作用(国内)(国外)情境创设 知识表征 交流合作 其他(若有,请具 体列举)两个“影子”案例对比表评论2这节

6、课应用信息技术确实和我们的常规用法有 很大的不同 信息技术是给学生“做”的,不是给学生“看”的板书也不仅仅是写字,而是交流的工具。从设施 环境看,课堂上设备可谓齐全,但教师还是边讲 边用板书写上“推测”这个词,是用来突出主题, 也是一种交互,因此,所谓用多媒体演示取代板 书是提高效率的说法是片面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摘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概念解析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 学的整合,不只是信息技术在 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应用,也不 仅仅是媒体和技术层面上的操 作问题,而首先是涉及到教学 过程

7、诸多要素的系统科学的方 法论问题 。案例研讨n故事1 赵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数学教师 他板书优美 讲授生动 学生很是爱听。近期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活动 赵老师针对教学内容 制作了很漂亮的演示文稿 为了吸引学生听讲还给演示文稿配了好听的音乐。但是当他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时却发现完全失去了自己平时教学的生动性 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赵老师很是失望。事后他说 “其实粉笔黑板挺好的 很适合于讲授。”最后他终于放弃了使用信息技术。13n故事2 张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 在高等师范院校学习时 他就接触了现代技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参加工作后他很乐意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中 平日里他总是留意身边对教学有帮助的

8、数字化资源 建立与自己学科教学相关的数字资源库 将这些资源进行改造后用在课堂中 课堂氛围生动活泼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张老师经常说 “是信息技术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 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真的很好。”14小组讨论1. 为什么在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同的教师对它有不同的看法和应用结果2. 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整合活动的开展15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6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这些错误认识涉及三个方面:*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不清楚为什么要整合为什么要整合?*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不了解什么是整合?什么是整合?* 对“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不掌握如何实施有效的整合?如何实施有效的整合?任何一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都必须能够对上述三 个方面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并要能够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实 践的检验,尤其是想要达到深层次整合的要求,就更要能经得起这 种检验。下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实现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 方法作一扼要的介绍。1、为什么要整合?n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 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 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为了 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美国教育部 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有关的权威论 述。17那么,什么是“21世纪的能力素质”呢?

10、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2001)报告则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 (即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18新世纪学生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是3X:探索(eXploring)、表达(eXpressing)交流(eXchanging) 即利用新式的数字媒体来探索、表达和交流思想。毫无疑问,获得这三项技能的最好工具之一就是互联网。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 想的教学环境n(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n(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

11、保持 n(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n(4)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n(5) 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2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综合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的多处论述和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报告的观点,最后我们可得出关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

12、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

13、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经过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定义或内涵内涵可以表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信息化教学环境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教学结构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3n在教学实践中添加了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就是把信

14、息技术与课程整合?n在一节课中,有信息技术的身影即可?n在一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交流、评价等, 即为整合?n在这一次公开课评比活动中,有几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 所谓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整堂课,从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一直到达标检测,几乎每一个环节 都用上计算机,25是教育方式的革命?还是新瓶装旧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和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我们多年来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有多少是在改变教学系统的结构?或者说在改变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应该说在第三次全教会之前只是凤毛麟角(在第三次全

15、教会之后,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才开始有所变化)。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2、整合的本质:教学教学结构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 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教师、学生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n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n 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n教学媒体是

16、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n教学内容基本由教材决定,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2829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弊病: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源自德国源自德国SchwankSchwank教授教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这种动物的特征。鱼作为“学生”,很有学习兴趣,而且很认真地听讲。但在结果上,鱼心目中的鸟却是一种“鱼化“的鸟。青蛙还对外面世界的牛、人都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