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3300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4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梳理内容把握论点(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第二节 议论类作品阅读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一、(2015温州)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幸好还有庄子流沙河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坏了,把大自然搞坏了。他说野马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

2、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坏了。人用各种办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它会咬人踢人,偷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遇,就失去了自然的天性。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歌,欢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被管束,所以

3、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梯沟到井里。他就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笨?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械,叫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庄子连用桔槔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灾难

4、。我也有一些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锋利,后来这个特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灭亡。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类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下去怎么办?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不被人喜欢。但是我

5、想,幸好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反省。(选自读者参考丛书(113),有删改)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1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反对用桔槔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4分)_ 庄子担心人使用机械后得到好处,会有了机心,变得奸诈,进而失去本性,他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用桔槔提水能提高功效,让人省力,连这样也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解析 考查结合作品内容,谈出自己观点的能力。应结合原文中的相关内容,既谈出庄子反对“桔槔提水”的原因,又分析出庄子“有些不近情理”的原因。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2下面两则材料中

6、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篇课文简要评述。(5分)【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_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解析 考查人物思想的赏析能力。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反映的是庄子质朴自然的人生追求。材料一中陶渊明安贫乐道、率性自然,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材料二中宋濂“家贫志学”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并不一致。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2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

7、第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篇课文简要评述。(5分)【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_五柳先生生活清贫,仍安然自若,这种不慕荣利、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宋濂家境贫穷,刻苦求学,以学为乐,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考点解读考点:体验解读1阅读论说类作品,能根据要求准确地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整合。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概括论点,恰当概括文

8、章的层意或段意。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二、(2014福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知 止台湾张继高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

9、”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

10、“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

11、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3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_ _(3分)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解析

12、 本题由题目涉及观点,“知止”一词是全文的论点,作者第段总结论点时,对“知止”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即“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词语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等。在阅读时,要解释的词语含义通常为语境义,解答时要联系语境作答。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真题体验考点:体验解读3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_ _(3分)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 第一讲 梳

13、理内容 把握论点 考点解读考点:体验解读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议论文、评论、杂文、文艺短评、谈后感,观后感、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近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选材,从思想内容来看,涉及三类:操守励志类、时政热点类、文化学术类。为了能更好地考查议论文各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显现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使议论文语言更精粹、结构更明晰、层次更清楚、更利于设置、更符合学生心理认识规律,命题者有意对相关文本进行了处理。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考点解读考点:体验解读常见的拟题方式有:按要求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围绕什么观点展开论述;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等。 第一讲 梳理内容 把握论点 题型整合题例:整合点拨【例1】(2013嘉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记得给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