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1311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心理咨询的 个案类型及其辅 导策略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讲座人:杨延宝一、学校心理咨询的 对象 1.学生 来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心理正常的在校学生,当他们在学校、家庭 和社会遇到诸如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 的问题时,便有可能找学校心理咨询师帮助。二 是心理偏常的在校学生,中、小学学生中心理偏 常行为主要包括儿童多动症、学校恐怖症、儿童 厌食症、考试焦虑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学校适 应不良综合症,以及遗尿、口吃、抽动等特殊障 碍,这些大约占学生总数的510%。 2.家长 孩子出了问题,真正着急的是家长,他们整 天忧心忡忡,孩子成绩会不会下来,夜不归宿, 会不会被人带坏了

2、等等。孩子不愿意走进心理咨 询室,他们会硬逼着孩子来,实在逼不来,就自 己来吧。也有的爸爸妈妈是怕孩子对咨询敏感而 偷偷来咨询的。当然孩子家长一起走进咨询室的 也不在少数,这些孩子一般对自我改变的愿望比 较强烈,他们希望得到咨询师专业的帮助来改变 自己目前的状态,他们对咨询师没有阻抗,他们 愿意与父母一起走进咨询室。 3.教师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县中小学教师心 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校园自杀案件就有两起, 虽然是个案,但暴露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 工作生态环境恶化,考试竞争、工作竞争、人际 冲突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其次还要承受 来自许多家庭方面的困扰,如子女教育、老人赡 养、购买住

3、房等。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有了 不良情绪是需要排解与渲泄的。许多教师缺乏情 绪管理的技术,而我们的学校如果能为教师提供 这样的渲泄场所,这样个别教师遇到不良刺激易 走极端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少 二、小学生个案类型与 辅导1.逃学与厌学 有调查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 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 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 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 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

4、差, 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厌学可能表现在情绪方面,也可能表现在行为方面。如果是人格 方面的原因那改变起来很困难。 学生厌学的心理结构(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对学习的认知 对学习的体验 对学习行为的调控 家源性、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孩子厌学的主要因素。案例厌学情绪应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要和孩子讨论为什 么要厌学,了解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孩子做作业时,环境要安静。 家长只负责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量, 不负责质,对孩子作业质的检查那是老师的事情 。家长还要管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 在我咨询的实践中,发现厌学、逃学还与学生受 到了校园伤害有关

5、。案例2:一个学校恐惧症孩子 的学生厌学的心理疏导 明确学习意义 A关注学生的“存在” B激发学生的体验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矫正不良学习习惯(行为疗法) 改善认知结构 行为治疗的步骤、方 法行为疗法的步骤: 了解来访者现有问题行为及其原因;确定靶行为;说明治疗的目的、 方法,树立治愈的信心;采用具体的咨询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强化 ;根据行为变化情况,观察效果,调整咨询方案,巩固咨询效果。 行为治疗的方法: A.塑造法(连续接近):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 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 B.代币管制法: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案 例3:与一个母亲的.ppt C.消退法

6、:对不适应的行为不给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消弱 以致消失。 D.厌恶疗法:一种应用具有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 不良行为的方法。 E,电击厌恶疗法、橡皮圈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恶疗法2.人际交往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 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 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儿童期的交往行为是成人期的人际 交往的基础,因而儿童期的合群性与合作性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孩 子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无法满足其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渲泄 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 康是有害的

7、。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交往的对 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 ”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 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 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 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 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 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一个孩子难教育 ,如果是两个孩子,一个会从另一个孩子中学习到经验。多子女家庭 ,孩子会争宠,现在孩子少了,父母会在孩子面

8、前争宠,这对孩子的 成长不利。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如简单粗暴,挖苦、讽刺、体罚 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会使儿童形成人际交往障碍。小学期 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 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 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 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样的情绪还会在小学 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强化,加重其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有交往障碍的儿童往往难于结交同龄伙伴,不能与周 围人正常交往,不能与同学、伙伴友好相处,甚至与家人 也常相悖。有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成为被人欺侮的对象,因 而害怕与他人接触而呆在家里,自寻乐趣。还有的独生子 女,自

9、小处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只会与父母、长辈玩乐, 伪装成大人,而又处处被大人迁就、溺爱,从而掩盖了自 身幼稚无知的一面,在与同龄人相处时则不能适应。还有 的儿童专门与比自己幼小的异性儿童嬉戏,并喜欢做一些 与其年龄或性别不相称的游戏,因而使其无法跨越与同龄 伙伴相隔的鸿沟,这种情况使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上 都人缘不好,没有朋友,对长者怀有敌意,结果总与周围 人格格不人,可直至成年。案例3.过度依赖 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过度关怀和爱护下,有些小学生蛱乏锻炼 自理生活的机会,由此,逐渐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里都是 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

10、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 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 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的 是父母,在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 。但随着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 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也要家长给他们穿衣 、喂饭等。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 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 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感到不 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

11、成自责倾向,如 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 到来自权威人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 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较强 的依赖心理。案例 4.儿童多动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异 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 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 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 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 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需要安静的 场合,他却难以

12、安静,常常动个不停。容易兴 奋和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做 事常有始无终。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 其他儿童的活动。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 纪律。情锗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 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学习成绩差,但 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动作较笨拙,精细运 动技能差。 “多动症”与儿童顽皮的本质区别: 注意力方面,调皮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 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儿童玩什么都 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自控力方面,调皮儿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 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儿童根 本坐不住,静不下来。 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儿童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 因、有目的。而

13、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 ,缺乏目的性。 生理方面,调皮儿童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 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儿童则有明显不足 。 案例三、中学生个案类型与 辅导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 质的心理倾向。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及其重要而 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 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 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分 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

14、一时期常 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危机时期”。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 机是青少年成长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 ,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最头痛的事。 逆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接受甚至敌对;第二 ,态度上的抵触,其中包含着攻击的内容,也伴随着反驳;第三,情 感的冷漠;第四,离家出走。 案例7.ppt、案例 2自卑抑郁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 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 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 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 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15、 还有部分中学生并不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 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 等的、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 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上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 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 乐。 有些学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物的需求不能 满足,从而出现低落的情绪,如心灰意冷以及对事物无兴 趣等。其中主要是因为学习的心理压力大,进而造成精神 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 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案例9.ppt、案例 3.强迫思维 青春期孩子出现了明显的自我分化,他们更善于用内 省来思考自己和自己的问题。自我的分化导致主体我的崛 起,主体我的苏醒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矫枉过正。它使高中 生长久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