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040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 元第 三 节晨背关键语句第 1 部 分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考向一 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1概括归纳归纳 法记忆记忆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规动规 律二分定位置:春分秋分,位于北半球;秋分次年春分,位于南半球。二至定方向:夏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次年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2概括归纳归纳 法记忆记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变化规规律(1)纬纬度变变化: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侧递 减。(2)季节变节变 化:太阳直射哪半球的回归线归线 ,该该回归线归线 到极点的范围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值,另一半球达最小值值。3概括

2、归纳归纳 法记忆记忆 昼夜长长短变变化规规律(1)太阳直射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长夜短,且纬纬度越高昼越长长,极点附近出现现极昼现现象;另一半球昼短夜长长,且纬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现极夜现现象。(2)太阳直射哪个半球的回归线归线 ,则该则该 半球各地昼长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值,另一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值。自读教材抓基础1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时针 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顺时针 方向。2轨轨道(1)形状:接近正圆圆的 轨轨道。(2)对对地球的影响3周期一个恒星年( 日 时时 分 秒)。西东东椭圆椭圆36569104速度(1)近日点附近:速度较较 。(2)远远日点附近:速度较较

3、。5“斜身”绕转绕转 黄赤交角(1)概念: 平面与 平面的夹夹角,目前大小为为。(2)影响: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归运动动(如下图图),周期为为365日5时时48分46秒(1个 年)。赤道黄道2326回归归快慢跟随名师解疑难1黄赤交角的特点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一轴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变”。其含义义如下:一轴轴两面三角度一轴轴地轴轴(自转轴转轴 ,与赤道面垂直)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转的轨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地球自转转的平面,与地轴轴垂直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夹角,为为2326地轴轴与黄道平面夹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为6634地轴轴与赤道平面夹夹角90含义义三个基本不变变地轴

4、轴指向地球在公转过转过 程中,地轴轴的空间间指向基本不变变,北极始终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大小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变,目前保持2326运动动方向地球运动动的方向不变变,总总是自西向东东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归线 之间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动,其运动动周期为为365日5时时48分46秒,叫做1个回归归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季节节移动动可用以下图图表来表示:位置移动规动规 律3月21日至6月22日北半球向北移动动6月22日至9月23日向南移动动9月23日至12月22日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向北移动动探规寻律一点通地球公转转示意图图上四个节节气的判断方法此问题问题 要

5、分两种情况进进行分析判断:(1)太阳位于地球椭圆椭圆 公转轨转轨 道的一个焦点上,如右图图所示。此时时可直接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进进行判断,地球距太阳近(离近日点较较近),对应节对应节 气应应为为冬至,C处处距太阳远远(离远远日点较较近),对应节对应节 气应为应为 夏至,再根据地球公转转方向与节节气的演变变次序判断出其他位置对应对应 的节节气。但此图图中应应注意地轴轴的倾倾斜方向,可简单简单 地依据北极“外倾倾(即背离太阳)为为冬至,内倾倾(即倾倾向太阳)为为夏至”加以区分。(2)太阳位于地球椭圆椭圆 公转轨转轨 道的中心,如右图图所示:此时则时则 需要根据A、C两位置的太阳直射点进进行判断,

6、若图图中未画出赤道,可先根据赤道与地轴轴始终终垂直画出赤道,可以看出地球在A位置时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南,北半球为为冬季,对应节对应节 气为为冬至;C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北半球为为夏季,对应节对应节 气为为夏至;然后再依据地球公转转方向和节节气演变变次序判断其他位置对应对应 的节节气。 活学巧用大冲关1读读“地球公转图转图 ”,完成下列各题题。(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时,日期是_前后 ,速度_(快或慢),这时这时 地球的位置接近_(近日点或远远日点)。(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时,太阳直射在_(纬线纬线 )。(3)每年从12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动规 律是( )A向北移 B向南移

7、C先向南移再向北移 D先向北移再向南移解析:第(1)题题,在A处处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线可知,A处为处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接近近日点,公转转的速度在加快。第(2)题题,A点为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转方向可推知D处处为为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第(3)题题,12月1日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动,之后向北移动动。答案:(1)12月22日 快 近日点 (2)赤道(或0) (3)C自读教材抓基础1概念一日之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而太阳高度则则是指 与 之间间的夹夹角。2随纬纬度变变化(1)同一时时刻:由 向南、北两极递递减。(2)夏(冬)至日:由 回归线归线 向南、北两极递

8、递减(北半球)。(3)春秋分:由 向南、北两极递递减。太阳光线线地平面直射点北(南)赤道3随季节变节变 化(1)同一地点:直射点离得近时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2)北回归线归线 及以北地区: 日最大, 日最小。(3)南回归线归线 及以南地区: 日最大, 日最小。(4)南、北回归线归线 之间间:当太阳直射该该地时时,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为值为 ,每年有 次直射。 夏至冬至冬至夏至90两读图思考拓认知教材P16图图136本图图的主旨是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纬度分布规规律。分析图图中内容,明确下列问题问题 :(1)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纬度分布规规律是什么?提示:从图图136可以看出

9、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纬度分布规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侧递 减,赤道上为为90,南北两极点上为为0,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值和最小值值之间间。(2)同一日期,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都在同一纬线纬线 上吗吗?提示:同一日期,地球上总总有两条纬线纬线 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以直射纬线纬线 南北对对称分布。(3)某纬线纬线 与太阳直射纬线纬线 之间间正午太阳高度差与纬纬度差有什么关系?提示:相等的关系,即某条纬线纬线 与直射纬线纬纬线纬 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跟随名师解疑难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变化规规律可以结结合示意图图来理解正午太阳高

10、度随纬纬度、随季节节的变变化规规律(下面所述夏至日、冬至日均为为北半球节节气):(1)随纬纬度变变化规规律:(2)随季节变节变 化规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应用(1)确定地方时时: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值时 ,此时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时是12时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归线 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归线 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计计算楼间间距:一般来说说,纬纬度较较低的地区,楼间间距较较小;反之较较大。确定楼间间距的关键键是

11、计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并计计算影长长L。L应应大于h/tan H,如下图图甲。(5)计计算热热水器安装角度:应应使太阳能热热水器集热热面与太阳光线线垂直。即集热热板与地面之间间的夹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图乙所示,H90时时效果最佳。探规寻律一点通公式:H90两点纬纬度差“两点”指观测观测 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纬度差为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纬度差为为两点的纬纬度之和。如下图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计算方法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 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

12、0N)时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 90(102326)5634活学巧用大冲关2读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1)在图图上画出晨昏线线,并指出所画的是晨线还线还 是昏线线。(2)此时时太阳直射的纬纬度是_,北半球是_(节节气)。(3)此时时,_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大值值。(4)此时时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晨昏线线上的太阳高度是_。解析:根据地球自转转的方向可知,在图图中画出的部分离昏线线附近的地区正由昼转转向夜,因此是一条昏线线。从图图中看出,此时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归线 ,北半球是冬至日,南回归线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

13、到一年中最大值值。赤道与南回归线归线 (H90)的纬纬度差是2326,因此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北极圈与南回归线归线 的纬纬度差是90,正午太阳高度则为则为 0。在晨昏线线上,太阳与地平面的夹夹角为为0。答案:(1)图图略。 昏线线。 (2)2326S 冬至日 (3)南回归归线线及其以南地区 (4)6634 0 0自读教材抓基础1昼夜长长短的产产生(1)昼弧与夜弧:昼弧是纬线纬线 圈位于 的部分,夜弧是位于 的部分。昼半球夜半球(2)昼、夜弧与昼夜长长短的关系:昼弧长长于夜弧,则则昼 夜 (日出早于6:00,如图图甲中南半球、图图丙中北半球各地);夜弧长长于昼弧,则则夜 昼 (日出晚于

14、6:00,如图图甲中北半球、图图乙中南半球各地);昼弧等于夜弧,则则昼夜 (日出6:00,如图图乙中全球各地)。长长短长长短等长长2昼夜长长短的变变化情况(1)春分秋分(如图图丙):北半球昼 夜 。纬纬度越高,昼越 。极点附近,出现现极昼。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纬度昼最长长;北极圈内,出现现 ,南半球相反。(2)秋分次年春分(如图图甲):北半球昼 夜 。纬纬度越高, 越长长。冬至日,北半球各纬纬度 最长长;北极圈内,出现现极 ,南半球相反。(3)春、秋分(如图图乙):全球昼夜 。长长短长长极昼短长长夜夜夜等长长跟随名师解疑难1联联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动规 律看昼夜长长短的季节变节变化(以北半球的季节为节为 例)夏半年(OD)(3.219.23)春秋分(3.21/9.23)冬半年(DE)(9.23次年3.21)a(3.21)6.22)A(夏至日)b(6.229.23)O/D/E c(9.2312.22)B(冬至日)d(12.223.21)北半球长长短昼长长夜短昼夜等长长昼短夜长长变变化昼渐长渐长夜渐渐短极昼范围变围变 大昼最长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为极昼昼渐渐短夜渐长渐长极昼范围变围变 小昼渐渐短夜渐长渐长极夜范围变围变大昼最短夜最长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为极夜昼渐长渐长夜渐渐短极夜范围变围变 小夏半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