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956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52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 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 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 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真正确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 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必须对语文课堂 进行科学自觉地选择和实施教学方法,从而 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科学习能力。一、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一般情况下,动机越强,由动机所支 配的行为便越发坚定,且表现出坚忍 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而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外露在“兴趣 ”上。1、以“趣”激“趣鉴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 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欲 望。例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设计巧妙且 富有趣味的教学过程。我创设了“小导游介绍草原 美丽风光与风土人情”,“写草原广告词”等情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这一学习情境一直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激发儿童用多种多样的阅 读方法去感悟草原的美,最后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 言介绍草原,使学生的兴趣一直延续下去。“趣” 得实在,“趣”得巧妙2、以“新”激“趣”研究表明,新鲜新奇事物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激活其“兴奋点”,少年儿童尤甚。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一句话充分阐明了“新 鲜、新奇”诱发学生

3、积极的效用。不难想象,墨守成规 ,千篇一律的课堂怎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 的动机呢?故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新激趣 ,时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就 强调课堂“有趣”、“有效”。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 次有趣的游戏时,我就让学生一边做着有趣的游戏( 掰手腕),一边享受习作的乐趣(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表 达真情实感)。因为“新”,使儿童的思想得到完全地 释放,敢于大胆的想。因为“新”,使儿童在快快乐乐 的心境中习作。3、以“情”激“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 动过程,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 心灵,以情动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许多知名

4、语文教育专家也提出“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教师的感 情投入,没有感情就不能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必 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信息附加情感色 彩,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 言、生动的情节.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让学 生阅读、思考,学生的心田才必定得到滋润,主动 学语文的劲头才会更足,学习自然就成为学生乐意 接受的事情了。二、着力引导学生积累、创新1、积累语言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厚 积”才能“薄发”,我们经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 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学,重视积累势在必行(1)多读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

5、懂,愤悱在心了 ,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 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 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 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巴金先生说过 :“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 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 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 深的。例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就将第一课时几乎 全花在读上,读通,读懂,读会,读好。(2)说写结合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

6、文字。”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 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机制。如特级 教师徐善俊老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认 识了内洞外洞及孔隙的特点后,教者不是就此结束 全课,而是设计了这样的说写训练,“我们跟着叶 爷爷玩了半天,现在就要和他老人家分手了,你不 想和他说几句吗?”启发学生或赞美双龙洞,赞美 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谢叶爷爷,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供我们学习,简述学到了什么;或告诉叶爷爷,我 们的家长也有美景,我也要把家乡的美景写出来, 先说后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归 纳中心再不是索然无味的了。2、引导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

7、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 学生创新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会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一针见血地指 出了质疑的重要价值。的确,在“主动学习”课堂 教学中,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A、保证质疑的时间。质疑既然如此重要,切不可走过 场,所以,应该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B、处理好质疑的时机。一般上语文课堂质疑或是课始 从题目处质疑;或是课中针对内容理解方面的质疑;或 是课后查漏补缺性质的质疑。比如秋天的怀念一课 ,我们不妨让学生从课题处质疑:“怀念什么?”“秋 天的怀念是什么意思?”再如学习挑山工一课,我 们不妨抓重点句“从泰山回

8、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 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 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 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他。”让学生质疑: “这个它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抓住了这些问 题,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C、教给质疑的方法。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发 问。所以引导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再到“ 会问”还涉及到一个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教 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从题目处质疑 ;抓重点词句、关键语句质疑;从课文中看似 矛盾处质疑;从文章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 重复处质疑从标点处质疑等等。总之,质疑是凸现“创新、自主”的最好手段。当 然,质

9、疑后要析疑、解疑。这样,对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大有补益。(2)让学生会辩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讨论)机制能够极 大地调动儿童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 在辩论中创新,在辩论中提高。A、辩在重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辩 论,可起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作用。比如凡卡 一课,文章最后写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凡卡做了个甜 蜜的梦。这是作者一种委婉的写法,暗示凡卡的希望只 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含泪的微笑”。学生不易懂。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分歧:一方认为爷爷收 到了信,另一方认为爷爷收不到信,组织学生辩论,要 求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说明。结果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 景,联

10、系凡卡写信封等情况来说明。更有一学生说:“ 即使爷爷收到信,也不会带他走,因为爷爷当初就是养 不活凡卡,把他送到城里来的。”另一学生马上补充: “是的,这个结尾有力证明了当时社会中穷人命运的悲 惨,今天我们却.”思路一经打开如泉涌.B、辩在疑问处。在课文之中看似疑问的地方组织 学生辩论。比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第二部 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陈赓说,我受骗 了!小红军真是骗陈赓吗?”学生在辩论时明确 正是因为这个“骗”显示小红军的倔强的性格,显 示他宁死也不连累别人的高尚品质。“骗”字不但 用得准,而且用得巧。C、辩在恰当时。辩论毕竟属于一种较为高级的口 头表达、思维训练的活动。教学时要注

11、意选择恰当 的时机。“宁缺勿滥”,万万不可盲目乱用。三、让学生学会合作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但在 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有人将合作学 习理解为课堂上讨论学习,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 的。合作学习不仅指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探讨, 也包括学生在课后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 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应该都是 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到整个 学习过程中。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 跃。要如此必然就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 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1、营造平等的参与环境 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

12、围,使师生之 间信息渠道能够保持畅通。教学课堂上呈现出一种 “绿色平衡”。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 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 誉的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 ,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 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 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 ,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 ”。这样才会真正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天 堂,“凭鱼跃”的大海。2、满足成功的情绪体验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存在的价 值。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期望,学生自己 满怀信心,期望才有可能传递、接受、生效,在这 期间成功的“情绪”体验起到了关键作用。语文教 学中教师就要擅于创设成功机会的“最佳区域”, 使师生的相互期望形成合力,转为“成功”的情绪 体验,长此以往,师生就会把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 愉快等同,从而去追求成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习 动机。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 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 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采 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才能真正 意义上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