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9558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古诗文言文复习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过零丁洋 回答下面问题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的是_。(1分 ) 2、“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三种艺术手 法。本诗即成功地运用了“比”的手法,你能从诗中找出一 处并分析其含义吗?(2分)3、结合我国历代仁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请举例 谈谈你对“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 )儒家经典山河破碎风飘絮: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 依,时起时沉。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 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 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 国民

2、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阅读春望 回答问题(分) 1、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点明了时间和季节, 其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 实际上是写: (分)2、有人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读之令人泪 下,请写出这两句好在哪里? (2分)感时伤怀,看到鲜花使我眼泪飞溅;恨别家人,听到 鸟叫使我心灵惊动。(1分)这两名写出诗人感时伤怀 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山河依旧、草木蔓生山河破碎(国都沦陷)、人烟稀少、草木荒芜一、理解填空。 1.杜甫春望中的“_, _”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2.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诗句是: 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

3、大作一诗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 作者对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 烈愿望的诗句是:_、 _。 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 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_,_。”巩固练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卧听风吹雨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1.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诗人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2.“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 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案: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 芜的景象。 3.根据上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 含的思想

4、感情。 答案:“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 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春望赏析题“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 比喻的妙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中的“风飘 絮”比喻当时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自己的命运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悲愤和痛苦心情即 可。 答案:此处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 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 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 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 与痛苦的心情。过零丁洋赏析题1.“烟

5、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的意境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 烟、水、月、沙这四种景物,从表现柔和、幽静的氛围来描述即 可。 答案:“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 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造成了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2.诗中字面上批评商女,其真正意蕴有哪几层? 【解析】此题考查对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理解含意主要从商女 、当时统治者、人民三方面分析蕴涵的意思即可。 答案:一是特指商女犹唱,感叹南朝陈之亡。二是揭露座中那些 欣赏亡国之音的达官显贵腐朽堕落,视国家命运于不顾的面目。 三是让人民从陈

6、后主荒淫亡国联想到即将重蹈覆辙的晚唐王朝的 命运。泊秦淮赏析题读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 有怎样的特点?(2分)。(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 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对过零丁洋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 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是个比喻句,是

7、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 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 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我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 史册上留名了。 【解析】选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文天祥在江西起兵抗元后 ,曾兵败由惶恐滩退往福建境内,这里抒写了诗人忧虑不安的心 情。选择题一一、己亥杂诗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 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 。 这一句,运用 修辞,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 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 来

8、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 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 二二、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 有关“花”的诗句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不惜献身 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三、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四、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 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向东方。“天涯”天边, 指离京都遥远。

9、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 一代做出牺牲。D五、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 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 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 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 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 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 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A 六、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 不畅,也不忘报

10、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 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 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 示例: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 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 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啊!1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 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2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

11、方的诗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 怀的诗句是: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 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 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 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 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 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 时像小

12、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D4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 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 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 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 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B5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 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 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 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

13、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 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 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 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 儿女之态。B 1、给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意思。(4分) 晏子将使楚 ( ) 今方来,吾欲辱之,( ) 王曰,何坐?( ) 齐人固善盗乎?( )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 A楚王赐晏子酒 B. 圣人非所与熙也 C便索舆来奔丧 D. 因恸绝良久 3、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其实/味/不同 B

14、.其/实味不/同 C.其/实味/不同 D.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CB出使 代晏子犯罪犯罪 本来4、翻译下列句子。(4分) (9)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0)圣人非所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课文的人物性格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人写活 了,请用一个词概括晏子的性格特点。 晏子: 。(2分) 6、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从容以对,以“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设喻,使楚王十分尴尬, 其实“橘”指的是: 国人,“枳”指的是: 国人。(2 分)楚齐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能言善辩 不卑不亢 能言善辩 不卑不亢 能言善辩 不卑不亢 能言善辩不卑不亢阅读人琴俱亡,完成下面四道题。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