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5036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 学评价及风险评估概述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 1.物理性不安全因素 2.化学性不安全因素 3.生物性不安全因素 4.假冒伪劣食品 5.新型食品的安全问题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国家标准(GB15193.12003)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对 受试物的要求1单一化学物质,应提供受试物(必要时包括杂质) 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配方产品,应提供受试物 的配方,必要时应提供受试物各组成成分的物理、 化学性质有关资料。 2提供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人体可能的摄入量等有 关资料。 3受试物必须是符合既定配方和生产工艺的规格化产 品,其组成成分、比例及纯

2、度应与实际的相同,在 需要检测高纯度受试物及其可能存在的杂质毒性或 进行特殊试验时可选用纯品,或以纯品及杂质分别 进行毒性检测。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实 验内容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遗传毒理学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30天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 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三、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 的原则1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一般要求进行四个阶 段的试验,特别是对其中化学结构提示有慢 性毒性、遗传毒性或致癌性可能者或产量大 、使用范围广、摄入机会多者,必须进行全 部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2凡属与已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并

3、允 许使用者)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 类似物,可根据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 结果判断是否需进行第四阶段的毒性试验。三、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 的原则3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WHO已公布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以下简称日容许量)者 ,同时申请单位又有资料证明我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国外 产品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若试验结 果与国外产品的结果一致,一般不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毒性 试验,否则应进行第三阶段毒性试验。4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 食品、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辐照食品、食品及食品工具 与设备用洗涤消

4、毒剂、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的安全性毒理 学评价试验的选择。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 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一)毒理学试验的目的1.急性毒性试验 测定LD50,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为进一步进行毒性试验的剂量和毒性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并根据LD50进行毒性分级。2.遗传毒性试验 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进行筛选。3.致畸试验 了解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 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4.30天喂养试验 对只需进行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的 受试物,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0天喂养 试验,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观察对生长发育的 影响,并可初步

5、估计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5. 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 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 水平经较长期喂养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作用 的靶器官,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发育 毒性,观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初步确定最大未 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和致癌的可能性;为慢性毒性 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 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6.代谢试验 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 排泄速度以及蓄积性,寻找可能的靶器官;为 选择慢性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种、系提供依据 ;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情况。 7.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了解经长期接触受 试物后出现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最后确 定最大未观

6、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受试物能否 应用于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 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二)各项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 1.急性毒性试验 2.遗传毒性试验 3.30天喂养试验 4.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5.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6.新资源食品五、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1.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分析试验组 与对照组指标在统计学上差异的显著性时,应根据 其有无剂量反应关系、同类指标横向比较及与本实 验室的历史性对照值范围比较的原则等来综合考虑 指标差异有无生物学意义。此外如在受试物组发现 某种肿瘤发生率增高,即使在统计学上与对照组比

7、较差异无显著性,仍要给以关注。 2.生理作用与毒性作用 对实验中某些指标的异常改 变,在结果分析评价时要注意区分是生理学表现还 是受试物的毒性作用。五、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3.人的可能摄入量较大的受试物 应考虑给予受试 物量过大时,可能影响营养素摄入量及其生物利 用率,从而导致动物某些毒理学表现,而非受试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所致。 4.时间-毒性效应关系 对由受试物引起的毒性效应 进行分析评价时,要考虑在同一剂量水平下毒性 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五、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5.人的可能摄入量 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 考虑特殊和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及高摄入量

8、人群)的摄入情况。对孕妇、乳母、或儿童食用 的食品,应特别注意其胚胎毒性或生殖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 6.人体资料 由于存在着动物与人之间的种属差异, 在评价食品的安全性时,应尽可能收集人群接触 受试物后的反应资料。志愿受试者的体内代谢资 料对于将动物试验结果外推到人具有很重要的意 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遵照有关规 定进行人体试食试验。五、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7.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 在试验得到阳性结果 ,而且结果的判定涉及到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时, 需要考虑结果的重复性和剂量-反应关系。 8.安全系数 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外推到人时,鉴于动 物与人的

9、种属和个体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一般采用安 全系数法,以确保对人的安全性。安全系数通常为 100倍,但可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大小、代 谢特点、接触的人群范围和人的可能摄入量、食品中 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增大或减小安 全系数。五、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9.代谢试验的资料 毒性试验中,原则上应尽量使用 与人具有相同代谢途径和模式的动物种系来进行试 验。研究受试物在实验动物和人体内吸收、分布、 排泄和生物转化方面的差别,对于将动物试验结果 客观地外推到人具有重要意义。 10.综合评价 在进行最后评价时,必须综合考虑受试 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大小、代谢特点、蓄积性、接 触

10、的人群范围、食品中的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人的 可能摄入量等因素,在受试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 的危害以及其可能的有益作用之间进行权衡。第二节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定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 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 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危害特征 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暴露评估( exposure assessment)、风险特征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等。术语nrisknhazardnNOAEL/LOAELnADInbenchmark dose ,BMD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有关 规定n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n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 n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GBl5193.12003) 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