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4744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6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QMS培训基础 知识讲解提纲目录:第一章 术语和定义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第三章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第四章 质量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第五章 工厂质量体系发展概况第一章 术语和定义 1、体系system: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 一组要素 2、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 管理体系。 理解要点: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为实现质量 方针和质量目标所规定的一组相关的对过 程的控制要求。换一句更简单的话说,就 是防止过程失控的一组相关要求。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按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 的有效应

2、用,促进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 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是对 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 了合格供应商的产品的可信程度。 2、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 法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 和管理每个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进行系 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此外,质 量体系为组织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 加了顾客和其它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因此 ,质量体系为有效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和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3、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国际 化,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已逐渐成为国 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一种需求。在国际经济合

3、作和贸易中,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 的基础,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国际上是得 到互认,并纳入了国际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 贯彻ISO9000标准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国际 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建立ISO9000质量管 理体系,取得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参加国内 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建立一致的、国际化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 系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 十分积极的作用。 4、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 的需求和期望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 这就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 质量体系恰恰为组织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 了一条有效途径,有

4、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 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第三章、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从20世纪初 ,随着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 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开 始的。质量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根据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 一般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即第 二次世界大战前,通常称为质量检验阶段 ; 第二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末,通常称为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 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仅 限于

5、质量检验。作为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主要通 过检测设备和仪表进行百分之百的质量检 验,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 品质量。 追溯至手工业时代,产品的质量主要取 决于工匠个人的经验和技能。18世纪中叶 兴起的产业革命从欧洲传到美洲大陆,工 匠变成了工人,师傅变成了工长,质量保 证不仅依靠工匠的技艺,还加上了监督和 检验。但是,刚开始工厂的产品检验都是 通过工人自检进行的,出了在人员中按职 能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工的要求,首次将质 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直到20世 纪初,美国出现了以科学家泰勒为代表的“ 科学管理运动”,提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 了专职检验部门和专

6、职检验制度。质量管 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至工长,又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故起初称为“工长的 质量管理”,后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这种事后 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 制的作用,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费用。 在大量生产时代,由于事后检验信息反馈不 及时所导致的生产损失很大,其弊端突显, 因此引发了“预防”思想、质量控制理论的诞 生。 第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质量管理强调“用数据 说话”,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管理,称为 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阶段。 早在20世纪20年代,

7、英国数学家费希尔 提出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等理论,为近代 数理统计学奠定了基础;1924年,美国贝 尔(Bell)实验室休哈特博士提出统计过程 控制(SPC)理论,发明了过程控制的工 具-控制图,并与他的同事道奇和罗米格 于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验方法,最早 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为质量管 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但20世纪20-30年 代恰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 所以这些理论乏人问津。直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由于国防工业迫切需要保证军 火质量,上述理论的应用实际效果又非常 显著,因此,统计质量管理得到了广泛的 承认,战后遂风行全世界。从此,质量管 理进入了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

8、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 理的结合,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 ”发展到工序控制,形成了质量的预防性控 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统计方 法的应用减少了不合格品,降低了生产费 用,但是,由于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 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 法,是统计专家的事。在计算机和数理统 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使许多 人感到难度大、高不可攀。而随着现代化 大规模生产,影响产品的质量因素是多种 多样的,单纯“依赖统计方法,限于制造和 检验部门”也不可能解决一切质量问题。随 着大规模生产和系统科学的发展,质量管 理也走上了系统工程的道路。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9、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 业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对质量 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人们运用“系统工程 ”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 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 企业的管理。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 TQC)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全面质 量管理一书。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 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 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 径。全面质量管理虽起源于美国,但却是 首先在日本真正取得成效。日本在20世纪 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对 其进行了发展创新,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

10、理(CWQC)、QCC团队质量改进方法、 田口质量工程学、5S现场管理、TPM全面 生产维护、QFD质量功能展开和JIT丰田生 产方式等,归纳整理了“老七种”(常用 七种工具)和“新七种”(补充七种工具) 工具并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使 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质量 管理的手段也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 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质 量管理的英文缩写起初为TQC,后发展为 TQM,更加突出了“管理”,在一定意义上 ,它已经不再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而演 变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 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日本企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获得了极大的 成功,产品或服务质量迅速

11、提高,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 念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各国结合自己的 实践皆有所创新发展。目前世界闻名的 ISO9000族质量体系标准、美国鲍德里奇奖 、日本戴明奖、欧洲质量奖等各种质量奖 及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等,都是 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多年来,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形成 了一些有影响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 想,也涌现了许多质量管理专家,他们对 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其中著名的有爱德华戴明的“质 量信条十四点”、约瑟夫M朱兰的“朱兰质 量三部曲”、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 克劳斯比的“零缺陷理论”等。 21世纪,

12、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 机遇。市场经济就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众多的企业家已经饱尝了市 场经济的残酷。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摩 托罗拉公司就是迫于日本电子产品的压力 ,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质量振兴活动,提出 了六西格玛质量策略,并被美国通用电气 公司发扬光大,柯达、西门子、诺基亚、 索尼等世界级大公司纷纷响应,六西格玛 的烈火在全球企业熊熊燃起,并逐步发展 成为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如何在 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获 得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向六 西格玛质量战略迈进已经成为世界级大公 司的重大战略。所以,质量管理的进一步 发展就是由全面质量管理迈向六西格玛

13、质 量管理。在21世纪这个“质量的世纪”,六 西格玛将大放异彩。第四章 质量体系理论基础- 八项 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含义:组织依存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 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 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理解要点: 1)明确了组织与顾客的关系是依存关系。没 有顾客或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组织是不能生存的。关注顾客也是关注 组织自己,两者是辨证的统一。 2)顾客需要是变化的。不仅要考虑顾客当前需要,也要 考虑顾客未来的需求,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原则一:以顾

14、客为关注焦点3)确定顾客要求、满足顾客要求是组织的责 任。原则二:领导作用含义: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的一致。他们应当创 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 的活动。理解要点:1)“方向”,指组织的发展方向。方向一般由最高管理者确立的经营方针所体现。质量方针是经营方针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组织的质量方向。2)组织的方向是通过组织确定的目标体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就是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原则二:领导作用3)领导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工作气氛,使他们为组织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原则三:全员参与 含义: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

15、有他们 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 来收益。 理解要点: 1)“参与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是 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 2)参与的关键是激励。组织的管理者应善于利用各种 激励因素,包括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自我价值激励等。原则三:全员参与 3)激励因素的对立面是不满意因素。不满意因素多由 于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关系不协调,分配不公等造成;消除不满意情绪同样 也能提高参与意识和工作效率。 4)各部门、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过 程,不能涉及质量都是质量管理部门的。原则四:过程方法 含义: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 管理,可以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理解要点: 1)任何

16、活动如设计、制造、服务、决策以 至一个会议都可视为过程。 2)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 过程方法。原则四:过程方法 3)采用过程方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 过程的连续控制和过程的持续改进,从而 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4)输入是过程的条件,输出是过程的结果 ;过程的关键是增值转换。 5)识别不同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是过程控制和过程改进的关键。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含义: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 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 率和有效性。 理解要点: 1)管理的系统方法,实质上是指用系统的 方法去实施管理。 2)系统方法的重点是过程,一个过程也可 能就是一个系统;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是 两个十分“亲和”的概念。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