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281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 考试说明解读沈阳市教育研究室 吴 燕一、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性质二、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变化三、探寻提高复习课实效性的途径一、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性质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因此,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相应的难度,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初中语文教学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二、2008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变化依据的原则稳中求变的原则具体的变化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要求试卷结构试题分值考 试 范 围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为依 据,参照教材进行命题。诗文背诵默写的考 查篇目为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推 荐背

2、诵的50篇优秀诗文及教材九年级(下) 中的词两首(毛泽东)。古诗词赏析的 考查篇目为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 附录推荐背诵的相应篇目。文言文阅读的考 查,包括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阅读部分 考查的具体篇目见附录。现代文阅读的考查 ,阅读材料均源于课外;议论性文体与说明 性文体都属于考查范围,但在试卷呈现形式 上只出现其中一种。附录:1.鱼我所欲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出师表 6.桃花源记 7.三峡 8.杂说(四) 9.陋室铭 10.小石潭记 11.岳阳楼记 12.醉翁亭记 13.爱莲说 14.记承天寺夜游 1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6.秋水考 试

3、内 容 要 求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了解教材精读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和 作品知识;掌握语文课程标准(7-9年 级)推荐背诵的篇优秀诗文及建议阅读 的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及作品知 识。第二板块 阅读理解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 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判断。1.鲁迅朝花夕拾 2.冰心繁星春水 3.吴承恩西游记 4.施耐庵水浒 5.老舍骆驼祥子 6.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7.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8.罗曼罗兰名人传 9.高尔基童年 10.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试 卷 结 构试卷满分为150分,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

4、与运用,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满分为30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满分为60分;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为60分。试卷中各块内容占分比例:积累与运用20%;阅读理解40%;写作40%;试卷中选择题分数不超过15%。试 题 分 值 积累与运用分值调至30分,其中诗文默写调至12分。阅读理解分值调至60分,其中记叙性文体不多于25分,说明、议论性文体不少于20分,文言文体不多于18分。三、探寻提高复习课实效性的途径(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二)认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三)建构复习课的总体框架(四)调整复习教学的策略(五)发挥教学手段

5、的辅助作用(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科学的计划是高效复习的基石。九年级复习伊 始,制定一套科学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在计 划中,我们要关注复习时间的安排、复习内容 板块的划分、复习重难点的选定等方面内容, 特别是复习内容的板块划分这一问题内涵更为 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校的复习计划以语文整 体内容的知识点为基点组成,例如,基础知识 的积累与运用共五大考点,教师将这五点分别 设置专项复习课进行讲解式训练,这样的复习 方式不但枯燥,而且实效性差。我们应当将基 础的复习融入阅读理解复习的过程中,将立足 点放在“运用”上,最后再进行集中梳理;应 当将文言文的复习与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交叉融 合,而对文言

6、诗文背诵默写的复习应贯穿复习 始终;应当重视写作的专项指导和习作讲评, 并在指导中重视学生写作的实践训练和语文思 维开发。(二)认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关系 梳理语文课程标准的脉络 明晰中考语文学科考查的内容要求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是教育教学评价的法定性文件。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沈阳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因此我们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密不可分。梳理语文课程标准的脉络语文课程标准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即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

7、录。 前言部分明确了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诠释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理清了课标的是 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部分揭示了义务教育 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同时又将其细化为 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实施建议部分提出 了教材编写、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的建议 ;附录部分推荐了诗文背诵和课外读物阅 读的具体篇目,并囊括了语法修辞知识的 要点。明晰中考语文学科考查的内容要求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 第二板块 阅读 第三板块 写作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能认准字形、能 注音、能释义;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 ,不写错别字;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 审美价值。(2)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

8、;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 辨析词语的意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能正确运 用句子表情达意。(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 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几种修辞 方法。(4)了解教材精读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知识;掌握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推荐 背诵的篇优秀诗文及建议阅读的0部古今 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及作品知识。(5)对于文言诗文,能正确诵读其中的句子;能 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部分;能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情趣。第二板块 阅读文言文阅读能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

9、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现代文阅读能根据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了解叙述、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 法,养成默读习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文学样式。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 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 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10、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 学思想方法,能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答阅读中的一些 问题。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 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 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学会 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阅读方法与读书方法速度、方法、习惯 了解表达方式,区分文学作品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本阅读的要求整体把握深入分析揣摩词

11、句欣赏品味对说明、议论文体的阅读要求只是一个普通人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 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 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 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 着一个看

12、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 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 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 不要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 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 师坐在

13、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 “ 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 学生补充说。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 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 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

14、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 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 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 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 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 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

15、谢。11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12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13“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14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整体把握) 2.阅读选 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深入分析)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揣摩词句)4.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欣赏品味) 5.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揣摩词句)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 一下子僵住了。6.选文人物众多,请任选一个,谈谈你对他的看法。(欣赏品味)老妇人乘车, 众人反感漠视,商人解囊相助 。 年轻人赤脚下车, 众人揣测赞叹。第三板块 写作(1)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2)能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 中心,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 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简洁得体。(3)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 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