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2166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9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behaviorandsocialenviromen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年期第一节 中年期的划分与意义 一、中年期的划分 究竟中年的年龄的界定究竟是怎样的呢?目前 就世界范围内界定年龄是通用三种标准,一种 是时序年龄,即以个体出生后经历的个体年龄 ,也称为法定年龄;第二种是生物学年龄,指 正常个体生理学上或解剖上发育状况所推算的 年龄,基本上反映了肌体生理功能和结构的老 化程度,也称为生理年龄;第三种是心理年龄 ,即利用测定智商的心理学表格来判定年龄。 随着寿命的延长,人类受教育年限的提 高,退休年龄的推迟,使得人的生理年 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都呈现出年龄 化的趋势,因而中年时期的年龄范围的 界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具体到我国 的特征,我们普遍认同的是中年期从

2、时 间上来讲是从35岁到60左右的时间。 二、中年人口对社会的影响 1、中年人口是社会劳动人口的中坚 力量 2、中年人口数量庞大标志着社会老龄化 或迈向老龄化 3、中年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的文 化教育事业和社会风气都产生直接的影 响三、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一)埃里克森的观点 埃里克森将中年期认为从25岁到约至50岁, 发展任务主要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 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成年男女已必须考虑使新的一代获得关 怀和满意的发展。所谓繁殖不仅是指个人的生 殖力,而主要是指对下一代的关切。有些人从 未作父母,但也深切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从 而丰富了在感情上成熟的人格。缺乏这种体验 的人会

3、产生一种假亲密的需要,实际上是一心 专注自己而产生的停滞感。 (二)莱文森的观点 莱文森(Levinson,1983)认为,成人发展 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 。前者是指成人前期、中期、晚期的稳定阶段 ,后者指每两个时期衔接的阶段。稳定期与转 折期的区别就在于生活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所谓生活结构(structure of life)就是个人的 社会角色的综合体,他强调转折期的重要性, 当从成人前期向中期转折时,原来青少年时期 所关心的“我是谁”、“我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又变得十分重要,个体开始按照原来确定的目 标来评价自己取得的成就,并根据当前取得的 成就和期望调整自己的目

4、标。 (三)哈维格斯特的观点 哈维格斯特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儿童毕生发 展的心理学家。他在总结前人有关发展研究的 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综合色彩的发展理论 ,即综合适应发展理论(Havighurst,1974 )。哈维格斯特认为中年期(4060岁)的 发展任务:完成成年人的公民和社会职责;建 立并维持某种经济水准的生活;帮助青少年子 女成长为可靠、幸福的成年人;开展中年期的 闲暇活动;与配偶维持密切关系;承受并适应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与年迈父母相互适应第二节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 在生命过程中,中年阶段会出现一系列转折性 的变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便 已经游乐明确的认识,就内经中说:“

5、年 四十而阴气半也,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 耳目不聪矣。”皇帝内经素问说:“女子 六七三阳脉衰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丈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 真牙生而长极;四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 鬓须白”以上对古代对中年时期的生理变 化的描述。 一、外貌的变化 进入中年,皮肤由于脂肪和弹力纤维的消 失而松弛,可见眼睑和面颊的皮肤下垂, 皮肤开始发皱。眼的外观出现肿胀迹象, 以40-50岁为多见。皮肤变皱,肌肉松弛 与脱发被认为是人类老化的直观指标。雀 斑样小色素斑和老年斑白斑往往30岁后陆 续出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 ,50岁时则明显增多。 人的青年期时的骨骼中无机物仅占50%,中年

6、 期可占到66%,而老年期则增加到80%左右 。由于中年人骨骼中无机物含量增高,因而骨 骼的弹性和韧性都较年轻人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应上升,同时骨质容易出现增生,容易发生 骨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等。背部 和下肢肌肉强度从30到60岁约减10%。人的 身高、体重均以中年期为顶峰,然后缓缓下降 。岁以后,肌肉开始萎缩,同时脂肪积累 增多,从岁岁,肌肉体积减少 ,肌肉的力量降低。 二、生殖系统与性的发展 从生物发展规律来说,每个人都会从生 长期到成熟期最后步入衰退期。像人体 所有的器官都会老化一样,进入中年以 后,人的生殖器官也会逐渐衰老。从心 理学上看,这些生理上的转变并不意味 着个人对

7、性行为兴趣的丧失,不再进行 性活动。国外著名的性学家认为人类性 生活的一贯性取决于男女双方从早期就 建立起来的性活动能力,而不完全由年 龄来决定。 三、体力的改变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以后,无论从体力上还是 从脑力上,一方面是稳定而健全的时期,一方 面又进入了某种生理的衰退过程。这种认识与祖国医学的认识是大致一样的,如灵枢天年 篇说:“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 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 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英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素问阴阳 名家大论中也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这里的“大盛以平定”、“阴气自 半”集中地概括了中年人

8、的生理特点。 其中,中年期体力消减主要表现在:(1)消 化与代谢。(2)心血管系统和胆固醇。(3) 呼吸系统。(4)免疫系统。(5)内分泌系统 。(6)肾功能。(7)消化吸收功能。 四、更年期的出现 长期以来,医学上应用“更年期”一词来 表示女性从中年进入到老年阶段的过渡 时期。为了更加关注妇女的身心健康和 统一认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 于90年代绝经研究进展”的会议上提出 ,用“围绝经期”的新定义来取代“更年期 ”一词,男性的更年期则被“雄性激素部 分缺乏症”代替。 据统计,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 农村妇女为47.5岁。大量的观察表明,进入更 年期的年龄与遗传有一定关

9、系。祖母、母亲、 姐姐出现更年期的年龄可以作为孙女、女儿、 妹妹的参考,但并不是绝对的,易受后天生活 条件、环境、气候、社会因素、药物、疾病等 因素的影响提前或推迟。 女性更年期一般说有这样几方面的症状:心血 管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月经及泌尿生殖系统 变化;骼肌肉系统变化;消化系统变化;皮肤 粘膜系统变化;体形变化。 更年期,其实男性身上也存在,目前大 多数学者认为男女更年期发生机理是相 似的,该病主要是归咎于体内睪酮水平 的下降,由于年龄增长,睪丸萎缩,睪 丸酮分泌减少所致。与女性更年期众所 周知的标志“绝经”不同的是,男性更年 期的到来没有什么明显的标志,它是一 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男性

10、更年期很 容易被忽视。男性更年期常见的症状有 以下几方面:精神与心理症状;血管调 节失常症状;生理体能症状;性功能减 退。第三节 中年期的心理能力的发 展与变化 中年人的生理功能由盛转衰,而心理能 力则处在相对稳定和继续发展的阶段, 中年期是个体心理能力最成熟的时期。 但是,心理能力的状况也因人而异,主 要又与个体的个性心理,如理想、信念 、世界观、人生观和性格等因素有关。 只有积极进取、正确认识社会与自我, 不断勇于探索和不畏艰险者,才能保持 心理上的青春活力。 一、心理发展日趋成熟 有人统计,1900-1960年全世界的 1249名杰出的科学家和1228项重大科 技成果中,科学发明者的最佳

11、年龄是25- 45岁,最佳峰值为35岁。 二、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 早先人们倾向于认为中年人的智力随着年龄增 长逐渐下降。近来人们通过更精细的实验设计 研究发现,并非智力的所有方面在中年期都有 下降,只是那些较直接与神经系统状态相联系 而较少依赖于后天经验的智力因素有下降趋势 ,如记忆数字能力、快速反应和注意分配或高 度集中能力等。那些较多依赖于教育和实践经 验的智力因素,如词汇、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的策略等,中年人的成绩要优于年轻人。 马森指出,科学家在40-60岁时成就显著,艺 术家在30-50岁时成果迭出。斯金姆伯格也引 证过类似的研究。他发现,学者撰写科学论文 ,30-59岁最多,是人生

12、的高原状态。 中年时期的个体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都达到 了较高的水平,智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并能 在整个中年期维持这种高水平。他们能够自主 地观察事物和积极地逻辑思维,善于联想,善 于综合分析与作出理智的判断,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善于刻苦 钻研,善于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寻找客观规律 ,不断积累成败的经验。因此,中年时期也是 容易出成果和获得事业上成功的主要阶段。在 智力理论中称之为“晶体智力”(与后天教育、 环境和知识积累有关)的智力因素水平还会继 续提高。 三、角色多重化与心理疲劳感严重 中年人的心理疲劳是指社会、家庭、工 作、生活、人际关系的多重压力所造成 的长期的

13、精神负重,使得中年人总处于 一种焦虑、烦燥、恐惧、抑郁的压力之 中,使心理隐入“心力衰竭”的状态。赫 洛克(Hurlock,1982)指出,焦虑情 绪在中年阶段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成年 中期焦虑开始呈现增加的趋势,直到50 岁才开始慢慢下降,女性的焦虑比男性 更强一些。 图中年期的焦虑(Hurlock,1982) 心理疲劳在症状一般如下:浑身乏力,对做任 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学习和工作效率低、效 果差;记忆力衰退,常常记不清东西放在什么 地方,对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容易遗忘,甚至经 常忘记计划好了的即将要做的事情;经常感到 全身不舒服,如头痛、晕眩、恶心、腰酸背痛 等;情绪控制力差,容易感情冲动,不

14、论是在 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稍有不顺心的事便大发 脾气;经常感到困乏,但躺在床上又睡不着, 并且睡眠不好,经常做恶梦;食欲下降,肚腹 胀,对任何美食都无明显的兴趣;性欲低下, 严重者产生“性冷淡”或“性厌倦”心理;对工作 感到厌烦;对生活的热情减退,甚至对家人的 温情日益减少。第四节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中年期显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性, 人格完全趋于稳定的状态,自我意识具 有更高的监控作用,性别角色已经整合 ,人际关系不断协调。与此同时,中年 人身心疾病在加剧,社会现实已经向中 年人亮起了“黄牌”,此时此刻,心理适 应和调节成为中年人保健的重要内容。 一、中年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 影响中年人际

15、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首先,交往范围的扩大是中年人际关系 的特点之一。 其次,中年人人际关系常常出现紧张的 情况。 再次,中年人际关系呈现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由于以上的阐述,我们得到结论,中年 人的人际关系呈现如下特点:(1)扮演 多重角色,在人际关系的范围上比较广 泛;(2)在生活中结交三教九流,因而 在人际关系的层次上显现复杂化倾向; (3)时间长、经历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的结构中比较稳定化;(4 )经历了各种成败的考验,在人际关系 的情感体验上比较深刻; (5)存在着纷扰的内耗,在人际关系的 交往中比较谨慎。 二、中年期的家庭关系 (一)中年期的配偶关系

16、培根说:“在人生中,配偶是青年时代的情人 ,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在中年的夫妇关系中,呈现的首要特点是相 对的稳定性,中年夫妇通过关系调适,夫妻情 谊已形成,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了。 同时,中年的婚姻关系也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 况。一方面,对于理家的技术、子女的养育、 婆媳的相处及家计安排等方面的知识较缺乏; 另一方面从往昔的罗曼蒂克到婚后的锅碗瓢盆 ,极需适应能力和面对现实的勇气。 (二)中年期与父母的关系 (三)中年期的亲子关系 处于中年期的的人们,其子女大都开始 渐渐长大,并且有了完全行为的能力, 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也出现了相应的变 化。赛尔曼(Selman,1980)曾把人际 理解力的5个水平运用到亲子关系中,并 把孩子童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划分为下列 五个水平。 三、中年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