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自然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179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诗的自然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的自然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的自然物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的自然物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鉴赏古诗的自然物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的自然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的自然物(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诗的自然物象何谓意象? 象:客观的自然景观 意:作者的主观情感 意象: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自然景观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先 想 到再 想 到总 结 一 下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 熔铸了作者主

2、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 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蓝本96)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梧桐 杜鹃 寒霜 寒蝉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 离别、游子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何谓意境? 意境: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画面特征 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意境:凄冷忧伤 常见意境特点举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

3、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方法指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验情感 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思考: (1)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 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 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 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 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 境。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 生命的热爱考题剖析(20

4、08琼宁高考)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 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 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1、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 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 ),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2、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 详的气氛。(2009高考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

5、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 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 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 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大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 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 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 ,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 石湖风景。 1、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 思

6、想情感(景物 画面 情怀 思想)2、解题模式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寂、生机盎然、幽静 、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恬静、苍凉雄浑 、旷远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借景抒情类规范的答题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 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 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 、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 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

7、只身漂泊异乡,孤 独的羁旅之愁。意境描摹画面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v【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2、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赏析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式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1、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8、描摹出来 (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 ,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 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 ,语言力求优美。 2、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 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 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 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 或高远辽阔等等。 3、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 想感情。(悟情)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香,泥融

9、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静睡,(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 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 的图画),表达了的 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 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 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 (步骤二)_ (步骤三)_ 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 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步骤一)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

10、着热烈,(步骤二 )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步骤三)(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 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 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 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 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 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