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70428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课件13(人教版必修3)(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知识识与 能力了解科普电视电视 片解说词说词 的文体 特点以及语语言特点;了解宇宙 的相关知识识。 过过程与 方法分析全文结结构,弄清说说明的顺顺 序,体会准确严严密的语语言特色 。 情感态态 度价值值 观观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议论 和强烈的 情感抒发发,了解作者对对宇宙和 人类类的思考,并引发发自己的思 考。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 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 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1969年7月16 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进行登月飞行。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4时17分 ,登月舱终于在月球表面降落。阿姆斯特朗沿 着

2、登月舱的9级扶梯缓慢地走下来。10时56分 20秒,他的脚踏上了月球表面。他对着摄像机 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 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登月球, 上火星,遨游太空,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 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大众天 文学家,到太空中遨游吧!三、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无影无踪: _ _ 气势磅礴: _ _川流不息: _ _ 奄奄一息: _ _人才济济: _ _ 好大喜功: _ _ 微不足道: _ _2词语辨析 (1)想象幻想 辨析:“想象”也作“想像”,对不在眼前的事物 或没有发生的事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发展情形 。 “幻想”是指根据某种愿望或理想虚幻地想象

3、, 可以是永不能实现的,也可以是将来在一定条 件下能实现的。一般含贬义。 例句:大家都在_着,时间停一停,刘 翔别走。可是人们无法_,在作出退赛 的决定前,刘翔忍受了多么巨大的身心痛苦。(2)淹没湮没 辨析:“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多用于具体,事物。“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多用于抽象事物。 例句:法起寺遗址全部被水_,从此,这 个号称“淮海第一丛林”的古寺的辉煌彻底被历史 _了。(3)熟悉熟习辨析:两者都有对事物知道得很熟练、清楚的 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熟悉”,侧重知道得 详细、清楚,多用于人或事物。“熟习”,侧重 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例句:他_这一带的情况,派他去最

4、 合适。 他_这门技术,是我们车间的顾问。(4)徘徊彷徨辨析:两者都有犹豫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但意思的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不同。“徘徊”是 中性词,本义只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并不涉 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所指的心情不一定不 好,用于本义居多,用于比喻义则少见。“彷 徨”是贬义词,本义不只是指在一个地方走来 走去,还兼指想到某一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 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 这一层意思,用比喻义居多。例句:这个厂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 _。 在改革面前,我们不能_犹豫,更不能 裹足不前。 (5)消失消逝消亡 辨析:三者都表示事物从有到无的过程。“消失” 着重指失去,多

5、是逐渐的。对象常是一般的事物 ,如声音、光亮、精力、本领、心情等。“消逝” 有时比“消失”程度重,强调永远失去了,多指时 间上的过去。“消亡”着重指衰亡,逐渐失去存在 的性能,常用于重大的、抽象的事物,如国家、 政党、阶级、制度、精神、思想等。例句:飞机_在云层里。 那_了的过去,就是他们的理想。 一个朝代的_往往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自主校对】 一、1.zh hui mo w i xin qinw pn b tu cu cn yn 2po/po chn/zhn yn/yn xin/qin bin/pin sh/sh/shu 二、覆/履 萃/粹 栗/粟 踝/裸 崭/堑 砾/烁三、1.没有一点

6、影子和踪迹。形容完全消失或 不知去向。 形容气势极其雄伟、盛大。 河水流动不停。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像 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的样子。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 。 微小到不值得一提。 2(1)幻想 想象 (2)淹没 湮没 (3)熟悉 熟习 (4)徘徊 彷徨 (5)消失 消逝 消亡 一、作者档案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人,是当代科 普界的灿烂明星,也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 曾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 的作用,在行

7、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 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 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 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 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 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 亿计的星球外星球文明的探索等。二、背景回放 1976年的夏秋,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 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 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为此, 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 起制作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 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 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2 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

8、时,他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 。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了宇宙宏 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 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 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 在宇宙中的地位。一、整体悟读 联系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 (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 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是 一个无限永恒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 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对不可能是“典型”的 。 (2)宇宙真空之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 黑暗。 (3)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4)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

9、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 (5)宇宙有无穷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二、局部涵泳 1文章开头引用两段话,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一般的说明文引用别人的话,是 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说 明对象。但是本文引用这两段话,还有更深一 层的含意:“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 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这句 话暗示着作者的探究源于这种意识,一种自我 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居功,从而去探索更多的 人类所不知道的事情。“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 未知世界是浩瀚无穷的,所探索的疆域也是浩渺 无穷的,因此我只是“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 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就如同牛顿

10、所说的“我不 过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 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 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 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作者非常谦虚, 认为自己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还 是显得特别渺小,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用这两 段话可以更好地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宇宙的 无边与浩渺。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中的星星进行了细 致的说明,你能概括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对星星加以说明的吗?参考答案: (1)密度和体积。如:“有些虽 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 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 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11、” (2)形式上,分为孤独的星和有伴侣的星。如:“ 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 ,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3)亮度。如:“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 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 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4)亮度的稳定性。如:“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 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 。”(5)旋转情况。如:“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 ;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 成了扁圆形。” (6)光彩方面。如:“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 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 光源。”(7)年龄方面。如:“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 会发热;

12、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 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 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作者就是从以上七个方面对恒星加以说明的,语 言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 抒情,这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参考答案: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 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 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 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 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很多, 但并没有冲淡说明的文字,而是与其契合自然, 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所以

13、,议论和 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 蕴和人文内涵。三、开放探究 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 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思路提示一: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 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 行星,这样介绍便于梳理知识。 思路提示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 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 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一、文脉梳理二、意旨探微 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 ,是大型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本文与电视 片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是一个脚本,而是一部 独立存在的巨著,是时间、空间、地球、生

14、命、 人类和文明的历史,一首真正的宇宙之史诗。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 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 ,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 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1准确严密 例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 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 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 亿英里)的空间。”用了几个确切的数字 “18.6”“30”“7”“10”“6”来说明光传播的距离 之长,能够让人们有确切的印象。另外“约” 字的运用,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也能够看出作者思维的严密。2语言优美作者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本文 语言通俗浅显,笔调轻松愉快,向我们展示了宇 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奥秘、宇宙的久远的历史 ,从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有趣 ,更能激发起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解析: A项“眩”应读xun,“埃”应读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