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532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三必考第31、32题题型突破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题三主题三 必考第必考第 3131、3232 题题型突题题型突破破三年考情统计年份题号材料考向31(中国)明废丞相临时约法五四宪法内阁制的作用约法的意义五四宪法原则政治文明进步趋势 20151032(世界)战后国际贸易世贸组织与全球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理由31(中国)中共八大任务经济体制改革八大背景、成果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所有制结构影响 2016432(世界)煤钢联盟欧共体、美、日经济比例欧洲联合的历程欧盟对多极化的积极作用31(中国)民国初经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特点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原因 20161032(世界)17 世纪英国王权光荣革命影响王权

2、变化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政治保障31(中国)西周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作用2017432(中外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区域经济组织1955 年万隆会议内容与特点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0171131上海租界的建立西洋服饰、习俗等传入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租界与西洋服饰引入上海的影响232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英国工厂制下工人的悲惨状况17、18 世纪启蒙思想的内容西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表现及影响例 1 (201711 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 。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

3、法权,俨然“国中之国” 。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 ”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2)阅读材

4、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答案 (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点拨 第(1)题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给出的“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 ” “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等语句进行概括论述,但不要照抄原文。第二问要注意问题问的是“消极影响” ,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

5、注意答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进行答题。第(2)题第一小问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注意题目所问是从材料二中分析,关键词有“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 ,注意是“进一步张扬” ,从给的诗词中可以看出, “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 ,之前通过服饰体现身份贵贱,现在则很难分辨了, “异言” “异眼”等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第二小问,社会生活的变迁典型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例 2 (201711 月浙江选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材料一 1762 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 ,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

6、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 ,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材料二 18 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 12 至 14 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

7、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 世纪 30 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17、18 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2)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 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答案 (1)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

8、漫主义。(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例 3 (20174 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

9、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 (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4(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点拨 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 “周人统治的机制”是指分封制和宗法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即歌颂周文王的功

10、德,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回答其特点即可。例 4 (20174 月浙江选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5 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 ,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 20 世纪 80

11、 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 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 ,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 2010 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 2020 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 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 2000 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 05%,2004 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 4.25%;中国承诺到 2000 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 15%,到 2004 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 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

12、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答案 (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2)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点拨 本题考查亚非会议和国际组织的情况。第(1)问, “诉求”从亚非会议内容的角度回答,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亚太经合组织运

13、行方式的特点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 “经验”可依据上述内容综合回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5题型分析根据浙江省 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1 月五次选考试卷的试题来看,浙江省必考非选择题第31 题、第 32 题凸显以下五大规律:(1)从考查内容上看第 31 题主要考查中国史知识内容,第 32 题主要考查世界史知识内容。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专题交叉综合的现象在这两次命题中没有出现。经济史考的较多;其次是政治史;文化史大题几乎未考。中外综合的大题几乎不出。政治、经济模块综合的题目在 2016 年 10 月试题中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史模块 4 个题目,经济史模块

14、4 个题目,文化史模块没有出题。题目集中在经济史模块。但并不能说明文化史不重要。这是一种命题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2)从命题形式上看,必考非选择题基本上每小题10 分,每小题由一段中国史料和一段世界史料两段史料呈现,两个设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设计,答案需综合政治、经济知识完成。(3)从试题的难度上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未超出考试标准的内容范围,答案均有教材知识依托,难度较低。这主要是选考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这种难度在考试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4)命题立意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历史线索性强,凸显对时空意识、史证意识、史料理解、史料阐释能力考查,史论结合的特点突出。(

15、5)中国政治史综合、经济史综合、世界史模块内综合题目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未考过非选择题。方法指导1注重基础,关注细节,构建体系历史知识体系庞杂,涉及知识点多,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历史(2014 版)统计,考试共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上百个,而且对知识点的考查要求细致。基于此,学生在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个要求,一个都不能忽略,而且在学习时要自觉构建体系,将其因果逻辑关系梳理清楚。2注重知识联系,加强专题整合历史知识虽然繁杂,但之间是有联系的,在学习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要进行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有必要对若干专题知识进行适当的综合。专题之间的知识重组仍然要立足于三维目

16、标,围绕具有时代感的主题选择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分析,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砌。3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6(1)按设问要求作答,问什么答什么,答案不改变设问的顺序。(2)审题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3)调动知识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4)注意史论结合,不要简单罗列史实,也不要空发议论。注意论从史出。(5)答案要点要齐全,能多勿少,并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1(2017温州仿真评估)体制的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和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 ,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宋史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 20 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