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531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题五主题五 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合点的主要视角视角一 秦始皇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结合1统一全国(1)东方:公元前 230 到公元前 221 年,攻灭东方六国,结束诸侯混战。(2)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3)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4)“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2创立皇帝制度统一六国后,创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具有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3创立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度2(1)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体现了分权制约理念。(2)郡县长官由

2、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4采取了多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5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1)防御性军事工程。(2)伟大的艺术宝库:建筑艺术成就: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成就:雕饰精美、精雕细刻、雕梁画栋、美观。文学艺术成就:产生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6

3、秦始皇陵的文化内涵(1)秦始皇修建陵墓是因为古人相信“灵魂不灭” ,他为了死后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无上的尊严和荣华富贵。陵园建筑按“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局。(2)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冥冥世界中的庞大帝国。(3)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雕塑、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卓越才能。7秦陵兵马俑反映的历史状况与艺术特色(1)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有先进的军事制度,具有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当时秦朝社会的尚武风气。(2)艺术特色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

4、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秦陵兵马俑反映出中国古代工匠在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用高度概括和细3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8秦始皇功过评价(1)功(千古一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2)过(

5、一代暴君)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激化了社会矛盾。滥用民力:修长城;大兴土木,建宫殿、骊山陵;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激化了阶级矛盾。严刑峻法:专制暴虐的统治使秦朝短暂而亡。(3)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视角二 唐太宗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布达拉宫结合点1对历史贡献善于用人: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政治方面 完善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方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法律方面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尊重生命,体现仁德,保护劳动力)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政策

6、: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策略:“战而后和”民族关系措施:(1)武力征服(战而后和):629 年,派兵打败厥,俘获其首领(2)设置机构: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世袭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3)册封:630 年,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嗣(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方针政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设置专职机构:鸿胪寺 对外交往 交往史实:(1)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2)对相隔较远的国家遣使来唐,都复信答礼4(3)“示存异方之教” ,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玄奘西游(4)日本、朝鲜学习唐文化2.三省六部制

7、(1)机构与职能: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3)影响: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为后世所沿用。3科举选官制(1)背景:门阀士族衰弱;庶族地主崛起。(2)发展历程:隋朝创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3)评价:(科举制是读书、考试、选官三位一体)积极性: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中

8、央掌握了选官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科举制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统治者控制的制度。4布达拉宫具有浓厚的藏族建筑风格(1)采用藏族民居的碉楼体系,即砖石外墙、平顶、小窗的外观风格。宫殿整体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2)它充分吸取了汉式建筑风格:殿顶飞檐翘角,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全部用铜瓦鎏金装饰,殿内的木结构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5大昭寺是藏汉建筑技术的合璧之作以大昭寺主体建筑经堂大殿为例,其白石砌墙

9、、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还有柱头檐部的装饰等,都是典型的藏族风格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为汉族古典建筑的做法。视角三 康熙帝、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昆曲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结合点1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贡献史实对内:巩固统一(1)平定三藩之乱;(2)统一台湾;(3)平定准噶尔叛乱;(4)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对外:维护国家主权抵抗沙俄入侵52.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曙光(1)经济上: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

10、普遍种植。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2)思想上,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潮产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3)文化上,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色彩。(4)对外交往上,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3故宫的技艺风格及文化内涵(1)技艺风格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

11、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布局井然有序,突出中轴线,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皇宫的中轴线和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整体气魄宏大,细部装饰也非常精致,堪称实用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红色与黄色是主色调,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2)文化内涵遵循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4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1)古民居特点:大多建于清代,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2)古建筑研究价值: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

12、念,体现了“神人共治” “儒道佛” “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5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1)背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晋商的崛起;携带大额现金外出经商的不便;镖局运输的不安全性;西裕成颜料庄的分号遍布北方各省;创始人雷履泰的才能。(2)经营业务:总汇和存放款。6(3)文化内涵:开拓创新、科学管理、诚信至上。6皖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仿船型而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宗法制的体现:胡氏家族部落,祠堂 (敬爱堂);书院,体现了在重农抑商背景下,顶住社会和世俗压力的可贵勇气,富裕后尊重知

13、识、重视知识的重学精神。(2)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7昆曲的拯救和保护(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昆曲“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昆曲的角色体制、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2)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新中国成立后的措施:1957 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解决方法:对昆曲拯救和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视角四 孔子、百家争鸣、弘扬传统文化结合点

14、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经济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2孔子的主张、特点及评价(1)主张仁的思想:“仁”者, “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

15、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以为仁” ,匡正社会秩序。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过犹不及” ,要恰到好处, “和而不同” 。7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2)特点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重视血亲人伦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3)评价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理和修订“六经” ,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

16、容。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和借鉴。3儒学所具有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特性战国时期针对春秋儒学受冷落的境遇,荀子改造儒学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地位魏晋隋唐时期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宋代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基础上,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明代王守仁把理学发展到心学,更多吸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