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451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嘉兴协作体学考评估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此场景的出现主要源于西周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C世袭制 D郡县制答案 A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但由于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造成后期的王室衰微,诸侯割据。2(2017衢州名校学考评估检测)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 ,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C科举制 D郡县制答案 B解析 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传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

2、,故 A 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与题干中的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相吻合,故 B 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与此题时间不符合,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3(2017宁波协作体学考评估检测)孟子离娄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2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 D家国一体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可知材料是在探讨家与国的关系,凸显家国一

3、体的理念,故 D 项正确。4(2017义乌学考评估检测)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得出有利于文化的整合,故A 项正确;指令要求尊重当地原有的法令制度而不是吸收,故B 项错误;扩大了统治的疆域是分封制的作用但题干没有体现,故C 项错误;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与题干意思相反,故 D 项错误。5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

4、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 ,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答案 A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那么就必须要实行郡县制,因此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故 A 项正确;仅依靠此题无法说明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仅是在关于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这个讨论中其作用有限,故 B 项错误;单凭材料无法看出秦始皇早已决定实行郡县制,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并非秦朝开始,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故 D 项错误。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下列哪一项政治举措对打破贵族专

5、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刺史制答案 C解析 官僚制度是制度上的创新。从商鞅变法开始实行的职官任命制和俸禄制,摆脱了宗法3制的约束,以军功赐爵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度。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据此分析,分封制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宗法制也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郡县制与史实相符,故 C 项正确;刺史制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7(2017浙江教育绿色学考押题)公元前 127 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A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B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C进一步加强

6、了中央集权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答案 C解析 材料中采取“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不是恢复西周的分封制,故 A 项错误;“推恩令”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导致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故 B 项错误;“推恩令”削弱地方封国的实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故 D 项错误。8(2017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加试题)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C州牧 D刺史答案 D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

7、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9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 “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汉武帝的内外朝制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答案 B解析 汉武帝的内朝主要是秉承皇帝的旨意作出决策,外朝执行,故 A 项错误;唐朝三省分权中,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集体讨论、决策,故 B 项正确;内阁制中的阁臣听命于皇帝,故 C 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跪受笔录” ,对皇帝负责,故 D项错误。10(2017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只许

8、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4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答案 D解析 宋代负责转运钱粮的是转运使,故 A 项错误;州郡长官是地方行政长官,故 B 项错误;宋代依旧实行官僚政治,官员有薪俸,不得世袭,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可直接上报朝廷,故 D 项正确。11(2017杭州满分检测)下图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清朝答案 C解析 随着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衰落,到宋代,门阀政治基本解体,宋代实行

9、“重文轻武”政策,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宋代宰相的权力被分为三部分,因此材料反映的朝代是宋代,选择 C 项符合题意。12(2017温州命题交流)某朝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其地位与六部相同。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兵刑等事务。该机构是( )A宣政院 B理藩院C军机处 D提点刑狱司答案 B解析 宣政院,元代专门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涉及到新疆,故 A 项错误;理藩院,清代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有西藏和新疆,故 B 项正确;军机处,清代雍正设置的中枢机构,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故 C 项错误;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故 D 项错误

10、。13(2017金丽衢协作体学考押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 D5解析 材料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是指底层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上层社会,故答案选 D,A 通过血缘世袭官位,B 察举制选官标准为“孝、廉” ,C 九品中正制依靠家世门第成为高官。14(2017桐乡满分检测)“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 ”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

11、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 D解析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位高权重,掌握监察大权,故 A 项错误;唐朝尚书令负责政令的执行,位列宰相,故 B 项错误;元朝中书令位高权重,掌握行政大权,与题目中“地位虽然低”不符,故 C 项错误;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地位较低,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负责政令的审核、批示,故 D 项正确。15(2017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A BC D答案 D解析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形成割据势力,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

12、割据的局面,排除。二、非选择题16(2017绍兴学考押题交流)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

13、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6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答案 (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17(2017衢州学考适应性检测)自古代至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往往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

14、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的表现。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2)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已拆卸的旧体制” “新的体制”分别是什么?答案 (1)表现: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或: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缺乏人才。(2)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旧体制:君主专制政体;新的体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