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39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讲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先秦考纲解读考点考纲主要内容高考示例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017 课标,242017 江苏单科,12017 海南单科,12017 北京文综,37(1)2016 课标,242016 海南单科,32015 江苏单科,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1)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出现(2)青铜器;铁器出现(3)商人出现;城市商业;重农抑商政策2017 课标,242015 课标,242013 江苏单科,12013 海南单科,8“百家争

2、鸣”及科技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科技成就(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4)文学成就(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2)石氏星表;夏小正(3)甲骨文;金文;帛画(4)诗经;屈原离骚2017 课标,242017 海南单科,22016 海南单科,42015 课标,242015 山东文综,132015 海南单科,1分析解读 先秦时期,指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就命题规律而言,有以下特点:(1)从题型看,政治、经济部分多为选择题,思想部分如“百家争鸣”等内容多结合社会热点命制非选择题。(2)从内容看,分封制、宗法

3、制、小农经济、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等属于重点考查的内容。(3)从形式看,原始材料、图片、表格的运用较多,多以此创设新情境。(4)从难易度看,政治、经济方面试题较为简单,诸子百家思想方面试题较难。 从备考的角度,有如下建议:(1)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整体把握先秦时期中 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得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奠基时期的结论。(2)以联系的观点,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 系。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巨变密不可分。(3)把握一些重要的 历史概念,如分封制、宗法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等。命题探究2五年高考考点一

4、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7 江苏单科,1,3 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B.礼器 C.食具D.货币 答案 B 2.(2017 海南单科,1,2 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 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 D 3.(2016 课标,24,4 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 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

5、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4.(2016 海南单科,3,2 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 “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答案 B 5.(2015 江苏单科,1,3 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

6、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3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6.(2015 浙江文综,14,4 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 D 7.(2014 课标,24,4 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答案 C 8.(2013 课标,24,4 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

7、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 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9.(2013 广东文综,12,4 分)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10.(2017 北京文综,37,10 分)

8、(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 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 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 10 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 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 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 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 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 20 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

9、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 分)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 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教师用书专用 11.(2016 江苏单科,1,3 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 D 12.(2015 上海单科,32,3 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礼义立,

10、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4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答案 A 13.(2014 广东文综,12,4 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答案 A 14.(2013 海南单科,2,2 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

11、户对” 答案 B 15.(2013 山东文综,9,4 分)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 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答案 B 16.(2013 浙江文综,14,4 分)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 A.B. C.D. 答案 D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2017 课标,24,4 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

12、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 A 2.(2015 课标,24,4 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 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5答案 C 3.(2013 江苏单科,1,3 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 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

13、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 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 B 4.(2013 海南单科,8,2 分)右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 B 教师用书专用 5.(2016 上海单科,5,2 分)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原因 周王室式微,列国纷争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结果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少数民族政权

14、入主中原 农民起义频繁 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B.C.D. 答案 D考点三 “百家争鸣”及科技文化 1.(2017 课标,24,4 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 A 2.(2017 海南单科,2,2 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心而为

15、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答案 A 3.(2016 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 A 4.(2015 课标,24,4 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5.(201

16、5 山东文综,13,4 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答案 C 6.(2015 海南单科,1,2 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 B 7.(2014 山东文综,13,4 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A 8.(2014 海南单科,1,2 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 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