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96933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818 讲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的传播A A 组组 基础过关题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6 北京海淀二模)梁启超说:“欲救中国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以下历史文献能够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应诏统筹全局折A. B. C. D.2.(2017 北京东城期末)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3.(2018 北京

2、丰台期末)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A. B. C. D.4.(2017 北京丰台期末)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运动时说“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文化品格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这场运动应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2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2018 北京西城五校联盟)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时代的年青人。这幅漫画

3、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D.袁世凯鼓吹“尊孔复古”6.(2017 北京西城一模)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人士提出过很多主张。以下观点在提出时就得到群众广泛支持的是 ( )A.王韬的“君民共治,上下相通”B.张謇的“富民强国之本实在工”C.严复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D.北大学生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2015 北京东城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

4、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 年)材料二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8 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应该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尊孔”与“反孔”的现象。(3 分)3B B 组组 能力提升题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7 北京大学特优测试)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

5、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 )A.回应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B.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支持C.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D.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2.(2016 北京平谷一模)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 )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3.(2018 北京海淀期中)陈独秀指出:“国家者,乃人

6、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 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4.(2017 北京四中期中)近代有学者写道:“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该文最有可能发表在( )45.(2017 北京大学特优测试)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

7、丹,全都踏倒他。”以下与鲁迅先生上述议论最为相近的是( )A.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温饱问题B.近代中国的笫一要务是谋求独立C.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D.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6.(2018 北京朝阳期中)胡适说:“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反映出当时( )A.仍然坚守“华夷之辨”的文化认同B.思想家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C.进化论思想顺应了民族救亡的需要D.弘扬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的潮流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2017 北京海淀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材料 19 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1901 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作为 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10 分)56答案精

9、解精析答案精解精析A A 组组 基础过关题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A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即借助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托古改制,符合这一要求的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故选 A 项。2.D 根据材料中“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是严复,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翻译天演论,批判君主专制,故选 D 项。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主张自由民主和改良,A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领袖,不赞成改良,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李鸿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反对变革社会制度,C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3.A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洋务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为三民主义的内容,是维新思想,故 A 项为正确答案。4.D “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文化品格”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C 民国四年即 1915 年,结合图片可知,漫画讽刺的是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这说明民主思想并没有被广大人民接受,中国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故 C 项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B 项指的是袁世凯篡权,与题意不符;漫画没有体现“尊孔复古”,排除 D 项。6.D 王韬属于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其“君民共治,

11、上下相通”主张在中国发展君主立宪政体,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故 A 项错误;张謇的“富民强国之本实在工”,主张“实业救国”,仅限于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故 B 项错误;严复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在当时仅限于一些资产阶级改良知识分子,故C 项错误;北大学生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与题干中“提出时就得到群众广泛支持”相符,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 答案 (1)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儒学。(3 分)时代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

12、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了新文化运动。(5 分)(2)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3 分)7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来回答;第二小问,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可。第(2)问采取辩证的方法来回答。B B 组组 能力提升题组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B 当时社会主流价值是传统儒家思想,严复把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不是为了回应传统思想,故 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把生物学的优胜劣

13、汰引入人类社会,用以说明不进行变法中国将被淘汰,为维新派的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 B 项正确;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不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故 C 项错误;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符合严复所处的时代和个人主张,故D 项错误。2.B 根据材料中“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可知,梁启超认为研究历史必须让后人引以为鉴,强调修撰史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故 B 项正确。3.C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直接针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袁世凯称帝的图谋,故 C 项正确。4.D 依据材料中“劳工社会”“社会革命”“庶民的胜

14、利”,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为李大钊,题干材料来自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故选 D 项。5.C 根据材料中“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可知,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谋求独立,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可知,鲁迅先生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故 D 项错误。6.C 材料中“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体现的是严复进化论思想,这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有关,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 项错在“序幕”;D 项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 答案 述:梁启超主张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2 分)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2 分)政府只有顺从民意,满足民众的需求,才能使国家在世界各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 分)主张将中国建设成为近代民族国家。(2 分)评:梁启超吸收启蒙思想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阐述了近代国家理论,体现了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进步意义。(2 分)解析 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民族国家观的叙述,据材料逐条概括、归纳即可。对其评论要结合其内容和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分析说明,肯定其爱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