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923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X 页数:111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学精彩赏析课件-襄阳七中孟楚川(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七中校本课程 古典文学精彩赏析授课:襄阳七中授课:襄阳七中 刘海峰刘海峰1.沁园春雪2.清平乐六盘山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十六字令(三首)5.忆秦娥娄山关6.沁园春长沙第三讲第二节:当代领袖胸怀1.沁园春雪毛泽东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毛泽东(1893-1976)1893年12月26日,生在湖 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 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

2、, 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 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 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 亲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 人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 把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开发表,引起极大的轰动。朗诵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n) 不读 (fn)妖娆: 应读(ro) 不读 (yo)稍逊风骚: 应读(xn) 不读(sn)成吉思汗: 应读(hn) 不读(hn)数风流人物: 应读(sh ) 不读(sh)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走进沁园春雪的世界上阕(想一想) 1、你认为,上阕的关键词是

3、什么? 写景 2、描绘了何地何时之景?北国雪景 3、总领上阕的句子是哪些?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做一做)、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三层:前三句 概写 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 具体写 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 想象之景 红白交映、艳丽多姿议一议如何理解“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此句包含了作者的浪漫想象,运用比喻,赋予 雪境以生命感。山跟山绵延起伏,被雪掩盖着,登高望去象银 白色的蛇在舞动。高而上平的山丘,在漫天飞舞的 衬托下,象白蜡色的象群在奔跑,练一练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 化的语言描绘“须晴日,看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 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 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

4、白云,映红了 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 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 交相辉映,祖国就象一位红装素裹的 少女,格外妖艳多姿。下阕(思考)、全词一气呵成,浑然天 成,这有赖于上下阕的自 然过渡,请找出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 总结上阕写景,“娇”字 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 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 应“引”字引出下面 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 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 无数英雄为之倾倒、作者评论了哪几位英 雄人物?包含了作者什 么感情?为何要评论他 们?秦始皇、汉武帝、唐 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可看出包含 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输文 采”、“稍逊风骚”、“只 识”一一做了贬谪。作者以

5、”往昔“与” 今朝“对比,”英雄“与 ”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今 朝英雄主宰江山的历史作 用。“风流人物”指谁?最后三句意义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 响的英雄人物。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 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 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 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 ,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沁园春雪绘北国雪景概写(极目万里) 分写 实景(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 虚景 (晴日当空、分外妖娆)评历代英雄,抒个人抱负过渡 评古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宋太祖、成吉思汗) 论今 (天下大任,舍我其

6、谁)2.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六盘山,指六盘山脉,在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 处。六盘山主峰在固原县西南,隆德县东北,海拔3500 米。山路曲折险窄,盘旋六道,才达顶峰,故名“六盘山” 。写作背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 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 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 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 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 怀之作。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 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 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壮志豪情。 词牌名“清平乐”的由来 清平乐

7、。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 府府“清乐清乐”、“平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这两个乐调而 命名。又名命名。又名清平乐令清平乐令、醉东风醉东风 、忆萝月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一说李白曾作清清 平月平月,恐后人伪托。,恐后人伪托。通常以李煜词通常以李煜词 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 仄韵,后片三平韵。仄韵,后片三平韵。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望断: 望得久,望得远 弯着手指头计算 长缨:漫卷:缚住: 苍龙:屈指:长

8、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遍卷、席卷本指长绳,这里 指革命武装 擒住 指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队 作品译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 边。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 的路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 一天才能打倒蒋介石呢? 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 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 仿仿 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佛带走了诗人对

9、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 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不 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 旗飘飘,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旗飘飘,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 旋向前。说明了革命正迅速发展,长旋向前。说明了革命正迅速发展,长 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 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 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夺得最后的

10、胜利。夺得最后的胜利。 长城绵亘万里,长城绵亘万里, 雄冠天下雄冠天下 ,不到长,不到长 城非好汉是句俗语,城非好汉是句俗语, 意思说意思说 :“没没 见过长城雄伟的面貌,见过长城雄伟的面貌, 怎么可能有阔怎么可能有阔 达豪迈的胸襟呢?达豪迈的胸襟呢? 这句话其实不是讨这句话其实不是讨 论什么是好汉论什么是好汉 ,而是对长城的赞美之,而是对长城的赞美之 辞辞 。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 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 毛泽东用高妙的手法轻松毛泽东用高妙的手法轻松 写出了自己悠闲中又有些沉重、写出了自己悠闲中又有些沉重、 自信中又有些悲凉的复杂情绪

11、。自信中又有些悲凉的复杂情绪。 屈指:屈指计算。从爽朗、屈指:屈指计算。从爽朗、 舒畅之秋舒畅之秋 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 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 , 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 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这首诗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这首诗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 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 的情景,抒发了彻底打垮日本侵略者的的情景,抒发了彻底打垮日本侵略者的 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12、的壮志豪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 情。情。3.七律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赏析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 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 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 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 三野战军占领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三野战军占

13、领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 日子,毛泽东挥笔写成此篇。日子,毛泽东挥笔写成此篇。【鉴赏】【整体把握 】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这是一 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 ,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 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 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 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鉴赏】【逐句分析】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 【首联】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都城南京 ,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介石 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此联描绘 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

14、伟场面,总结全诗。 【颔联】雄奇险峻的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这 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令人慷慨高歌。进一步赞 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 放的革命豪情。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 羽失败的典故为教训,不能像项羽那样,不能放松警惕 ,要善始善终。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 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 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 贺的“天亦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 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 事件,揭示了它

15、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 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 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表现出诗人的 才、胆、识、力。毛泽东这三首十六字令创 作于长征路上,时间范 围就是1934年10月到 1935年10月之间,肯定 是反复推敲,改来改去 的。他所指的没有哪一 座具体的山,而是云 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 山给他的整体印象。创作背景顾名思义,十六字令只有十六 个字。在这短短的十六字里,要填 充出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来是非 常困难的,而毛泽东做到了。这三 首小令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 气韵天成,句句是神来之笔,尽山 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 的胸襟和抱负,足令鬼神动容。即 使仅凭这三首小令,毛泽东的名字 也可以千古流芳。赏 析 十六字令三首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毛泽东山,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万马战犹酣。 山,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赖以拄其间。山,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离天三尺三。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 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译文词语注释十六字令:词牌名,每首小令有十六 字组成。这三首词是毛泽东1934 1935年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