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7566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1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庆县第一中学:常忠诚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考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 、水文、 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气候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 )A.植物、土壤、水文、动物、气候B.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C.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D.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针对性练习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C.

2、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成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 和,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物质运动能量交换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大气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 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而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推动地 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生物循环【案例分析】植物环境动物微生物意义: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3、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能量:太阳能光合作用化 学能分解、呼吸热能水循环简略模式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陆 地大 汽海 洋大 汽蒸 发蒸 发降 水降 水径流水气输送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侵入型喷出型高温重熔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能量: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

4、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地理环境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水循环生物 循环岩石圈 物质循环物质运 动能量 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 协调一致 (2)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 ” (3)不同区域之间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总体特征 牵一发而动全身相互联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洪水泛滥侵蚀沟谷,沟壑纵横表面土层流失,土壤

5、肥 力下降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干旱地貌土壤水土流失统一演化【案例分析】大气、水植被多暴雨 ,黄土 土质疏 松;植 被破坏起因过程果 结深化探究一: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 干旱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200mm 。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处内陆风蚀 地貌 为主土壤肥力较低植被 稀少涵养水源 作用较弱蒸发强烈大气湿度 低水汽来源少 流水作用弱气 候 干 旱统 一 演 化 比热容小 温差大降水稀少总体特征( )水文特征:多_河、湖地貌特征:多_地貌植被特征:_、 _植被为主土壤特征:发育差,_含量少内流风蚀、

6、风积草原 有机质干旱结论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_与环境_的 协调一致。各要素总体特征荒漠(1)按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的成因关系,将选项的字母 填入下图适当的方框内。大气中碳元素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 沿海陆地被淹 化石燃料被开采燃烧 碳元素循环 海面上升 地壳中碳元素减少 极地冰融化 排放二氧化碳EGADIBHFC(2)根据图上反映的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特点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整体性海 平 面 上 升水淹 没 沿 海 低 地大气 co2 增多 地貌大气砍伐森林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植 被

7、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海水 膨胀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常年份,由于东南信风吹拂,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水向西流动,秘 鲁沿岸海区_强烈,带来丰富的_,_繁 盛,大量鱼群来此觅食,因而形成著名的_渔场 。渔场的 形成是_、_、_等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上升流营养盐类浮游生物 秘鲁气候水文生物深化探究二:秘鲁渔场的形成深化探究三:厄尔尼诺、赤道 附近 海区 暖水 向南 入侵东 南 信 风 减 弱 东太平洋沿岸东太平洋 表层水温海水上升流营养物质鱼类、鸟 类西太平洋 表层水温西太平洋 沿岸赤 道 逆 流 增 强盛行气流盛行气

8、流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升高上升暴雨成灾 洪水泛滥死亡减少减弱干旱少雨降低下沉结论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 ,即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 “ ”。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澳大利亚干旱非洲干旱秘鲁洪灾印尼的森林大火北美的暴雨和洪水厄尔尼诺发生时,还有哪些区域发生了变化?厄尔尼诺发生时,还有哪些区域发生了变化?结论3: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_之间的 _,一个_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 _。区域 相互联系区域 区域河流 上、 中游 砍伐 森林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河流 含沙 量增 加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9、洪 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黄河为例土壤盐渍化地上悬河地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的区域从有文字记载开 始,黄土高原就属于 森林草原区,在西周 春秋时期,森林覆盖 率达53%,当时河流 众多比较清澈,枯水 季节流量也较大。但 随着人口的增加,放 牧、农垦活动等加大 ,到宋代以后“郁郁 葱葱,绿荫冉冉”的 景观就消失了。到了 明清 以后,已经达 到无地不耕的地步, 且大量陡坡被开垦, 水土流失大大加强。 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 偏僻的山区。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 垦、放牧等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恶化植被 破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10、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深化探究四: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隆升,引发并加强了 ,使东亚和南亚成为 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使 、 。亚洲季风 物种丰富生产量高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中亚青藏高原隆升,使中亚和西亚成为“ ”,沙漠戈壁连绵干旱核心青藏高原隆升形成黄土高原黄河泥沙含量大塑造华北平原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咸海 (1)该湖泊是世界有名的内陆湖 (湖泊名称)。简要分 析该湖泊所处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是。 特征: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 原因:深居内陆,离海较远,水汽难

11、以进入 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湖泊面积不断缩小(2)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 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该内陆湖蒸发强烈,湖水盐度不断增大, 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3)40多年前,图 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 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 ,也是著名的渔港, 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 ,但是从上世纪80年 代以后,整个湖区的 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 止了,试分析其主要 原因。 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

12、加重, 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 物濒临灭绝(4)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2009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 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2 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3 (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 答下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 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 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 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

13、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 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 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 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 观,分布说明其成因。(7分)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 降水少,植物稀少。3 (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 答下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 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 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 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 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 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 国西部的

14、城市和工农业的 发展。(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 原因。(9分)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 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 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 (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 答下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 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 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 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 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 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 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 发展。(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15、的人为原因。(3分)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 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 河口出现断流现象。3 (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 答下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 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 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 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 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 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 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 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 境的影响。(13分)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 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 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 长与栖息;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