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7195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我”人物形象具体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祝 福福彷徨彷徨 鲁 迅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故事的空间 空间“我” 是全文的线索人物,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 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 展现的;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 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 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 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 和无能的一面。P59 第2段最后第一行“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Q:“我”农历二十三回到鲁镇,大概是准备过 年 的,但农历二十五又“决计要走了”, 为什么?“要走”表现出“我”是个什么样的 人物?原因是和四叔“谈话是总不投机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表现出“我”是个有反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 鲁镇的社会环境比较压抑,“我”看到四叔的东西就很不

2、舒服的 。 表现出“我”是个不满于现状的人。 “我”碰到祥林嫂和她提的问题后,“不能安住。”表现出“我”是个在现实面前软弱逃避的人。P59 第8段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Q:“我”遇到祥林嫂后,被她发问时 为什么 “诧异的站着”?因为祥林嫂问“一个人死了,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因为“我”都“对于魂灵的有无,是向来毫不在 意的。”而祥林嫂却问了,“我”没料到。魂灵的有无是哲学层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一 个看似“活物”的人口里问出来,真让“我”这个“识字的 ,出门人,见识得多”的但却放弃主动思考此问题的人感到 不可思议。P60 第11-15段“也许有罢,-我想。”“那是,

3、实在,我说不清” Q:在回答祥林嫂关于灵魂地狱有无的问题时,“我”的回答 是“也许有罢”、“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实在, 我也说不清”,这些答语对吗? 对,因为“我”对于魂灵的有无,是向来毫不在意的。不对,因为“我”没有自己主动思考,得出结论,而是认为 “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随口而答的。 既对又不对。“我”的回答充满了矛盾,实际上没有解决任 何问题。 在这里,这样的言语蕴涵着怎样的思维逻辑和情感态度呢 ?很显然,作为有反封建思想意识的人,“我”却选择了模 棱两可的中庸之道,以搪塞和逃避问题的尖锐性,表明“我”是一个多么思想不坚定立场不鲜明斗争意识薄 弱的人。P60 第16-18段

4、 “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说不清是一句极有 用的话”Q:“我”在未回答完祥林嫂的问题而逃走后, 为什么“心里很觉得不安逸”、又觉得“说不清是一句 极有用的话”而“事事逍遥自在了”时“总觉得不安” 且“不安愈加强烈了”? “不安逸”是因为“我”对自己刚才几乎不负责任的答话有一点不 安和愧疚,内心泛起谴责自己的意思。 觉得“说不清是。”是因为“我”深受中庸思想的毒 害,又为自己开脱应负的责任,想从现实问题面前走开,只求自我的“逍遥自 在”吧。 “不安”是因为“我”毕竟是受过新思想熏陶的人,内心的良知和 责任感并没有完全泯灭。虽然“过了一夜”,却不能彻底摆脱前一天的事件带 来的负担,内心依然受着折磨。

5、P61 第18段最后第一行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Q:在不安带来的折磨中,“我”“明天进 城去” 且“无论如何,决计要走了。”,是什么意思?一个人呆着,无聊,闷得慌吧 不想再见到祥林嫂吧。 城里有清炖鱼翅,书上明写的“我”把精神上无法处理的问题和危机用物质的享受来冲淡,这 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应该有的正常表现吗?肯定不是。很显然,鲁迅先生用极简练的语言在隐晦地揭露 和批判五四高潮过后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现实生存。P61 第21段第一句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 Q:听到四叔的话,“我”为什么“先 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我”担心四叔是在说自己。 “我”怀疑四叔说祥林嫂出事了,这事

6、和“我”有关系。 “我”到底还是放不下对祥林嫂的关心和牵挂的,自己一直 对敷衍她的言语深感不安,惟恐出事,因为出事了的话和自己不负责任 的答案是有关系的。没有帮忙,反而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这是不仁义 不道德的。 听说祥林嫂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 脸上大约也变了色。”,就说明“我”先前的不安是对的。“我”的没 有完全 麻木不仁的心受到了强烈刺激。 “我”意识到了自己 的罪过。P62 第32段最后第一句 “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Q:不安和惊惶之后,“我”“反而 已经渐渐的舒畅 起来”,这正常吗?正常?不正常? “我”“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说明“我”的内心还是有

7、点责任意识的,并不像鲁 镇的人们完全麻木不仁。只是“我”面对现实无力改变,只 能自寻解脱罢了。从这个角度说,“我”的“渐渐放松”又是正常的 ,鲁迅这样写非常符合“我”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不 这样写,就是败笔了。这就是鲁迅先生的高明啊。P70 第三行 小说结尾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闲适” “我”不是要走吗,为什么却“懒散而 闲适”起来了呢?“我”在现实生活面前失去了 锐气,得过且过。 “我”已经向现实低头妥协 了,没有了热血和激情。 “我”已经变的圆滑和世故起来,和现实几乎要融为一体了,没有了挣扎和抗争的勇气。Q: “我”既是祥林嫂悲剧的叙述者、亲历者、 见证者,又是悲剧的参与者

8、那么祥林嫂的死和“我”有关吗?如果有,表现在哪里?有,“我”回答她的问题时的“说不清”对她的死有影响。 没有,“我”并没有漠视她,而且我“对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 来毫不介意的”,我当然无法回答她了,只好用“说不清”来搪塞了, 这是可以理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Q:鲁迅塑造的“我”这个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在祥林嫂的形象之外,“我”的存在表达了 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在总结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投影上的文 字:彷徨集中了鲁迅1924和1925年间的小说,作者自 己曾经这样诠释他结集彷徨的原因:“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 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阵战中的伙伴还是

9、会这么变化 ,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 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 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要 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冲得不少。新的战 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 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并且,鲁迅在小说集的扉页上引用了屈原的“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鲁迅经历了五四运动高潮 后的种种变故和打击,心情是很沉痛很颓唐很困惑的,尤其是对知 识分子的失望。这种情绪不能不在他的笔下流露出来,而且是以深刻

10、的 批判和反省出现的。“我”我很悚然 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 我即刻胆怯起来 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我的惊惶却不过是暂时的事 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内疚 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 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 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这个“我”,就是代表着想启蒙人民的所谓现代知 识分子。但是当他遇到劳动人民真正问题的时候,他不能给她 解决,他只有逃跑,但是好在这个“我”,是有自我反省能力的 。他知道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知道了自己解决不了祥林嫂的问题,所以

11、他苦闷了,彷徨彷徨了。 在这里表现了鲁迅对启蒙者的自我审视。鲁迅提出问题,你要启蒙人民,你凭什么启蒙, 你怎么启蒙?到底怎么才能救祥林嫂,科学能救祥林嫂吗?迷信 能救祥林嫂吗?所以这是一个祝福中的重大问题。从鲁迅创作祝福这篇小说当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社会现 实的思考。祥林嫂还在遭受着不幸,中国社会的缩影鲁 镇,还处于黑暗之中,而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只有妥协,逃避妥协,逃避。 little总结:介个就是鲁迅笔下的“我” 啦说他普通,是个千千万万百姓中的青年说他文艺,倒是个读过书,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青年, 说他二B ,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有反封建的想倾向,有 其善良的一 面,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是个进步青年,又无法 冲破自己封 建桎梏的一种矛盾。麻木而又苦逼的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