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4272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姜浩(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英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主讲教师:李桂英教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 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 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 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同。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 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线索一一二二第一节第一节 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一、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特点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灵活性一一三三二二(一)原创性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首创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首

2、创资本主义责任内阁制、两党 制和文官制。英国人是近代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开拓者。英国政治制度的 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二)连续性和渐进性该国君主制是目前西方各国最古 老的,17世纪的革命虽曾使之一度中 断,但随即而来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又续上了这条长链。某些法律习惯可以追溯到千年以 前,议会的历史也有七百多年;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文官制的 历史也相当久远。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于1406年,以后实施 了四百多年,选区分布、选民人数和议员 选举程序都变得极不合理。1830-1832年 实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废除了一些小选区 ,设立了若干新选区,选民人数由40万增 加到60万,但仍不足全体成年居民的

3、5% 。1867年、1883年继续进行议会改革, 选民人数增加二百多万,仍不过全体成年 居民的8%,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依然不是 选民。直到1918年和1928年两次颁布新选举法 ,才最终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 民选举制。渐进主义的代表渐进主义的代表英国英国英国有选举权的成年人占成年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18311864188619211931年后 4.4%9%28%74%96以上表明: 英国公民的普选权已实现 看一组数字:海斯“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 但也是最后建立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西欧历史学家哈勒维则评论说:“英 国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聚 了以往岁月的陈物遗迹。”

4、地理环境原因 无外来入侵改变历史进程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形成原因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形成原因从地理环境来看不列颠是个岛国,它偏离欧洲大陆,主要居 民区地势较平缓,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发展农牧 业。相对独立舒适的自然条件有助于该国居民形 成稳健、审慎的“岛国心态”,一方面,他们在政 治上容易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 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 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 ,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群体心态, 另一方面,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还促使 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 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 点。从历史上看英国自

5、诺曼征服以来从无外来入侵者扭 转其社会发展进程,17世纪内战以来再无革 命,这都有助于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恋旧守 成。 英国上层阶级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 ,善于用某些似显“古板而又颇有道理的原 则实现强有力的统治”,又不失主动灵活。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 君主和贵族,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 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 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面对 动荡的社会形势,他们缓进慢退,兼攻兼 守,勉强而又不失时机地实行有限改革, 以避免革命冲击。社会安定时,英国政府 注意兼顾有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不动声 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偷梁换 柱”、“旧瓶装新酒”、“换

6、药不换汤” 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 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英国的中产阶级很长时期内就是政府政策 的受惠者,他们在宣传社会改革时,既对 身后的下层阶级保持警惕,又能在扩充和 行使政治权力时,兼顾各阶层的利益。他 们在追求政治目标时所倡导的自由主义、 功利主义和激进主义观点都未脱离社会进 化论的窠臼,善于采取温和方式调和阶级 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英国工人阶级资格虽老,但长期受工 联主义影响,常把实现经济利益作为主要 斗争目标,并像中产阶级那样怀着“特有的 守法观念”,若是生活过得去或有所改善, 他们宁肯不去诉诸暴力。中小资产阶级的 利益追求往往比较现实,是滋生社会进化 论观念和社会改

7、良主义的土壤。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来,西方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英 国阶级结构不断变化,福利制度迅速完善 ,社会矛盾继续缓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 阶级背景之下,英国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 渐进性特征较长期保持着。1.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英国宪法成分复杂,包括法律文件、 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 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 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三)灵活性(三)灵活性主要政治权力的分割不够清晰, 不受单一固定的成文法的限制;行政 、立法和司法之间,立法结构的上院 和下院之间,不过于强调权力的平等 均衡。所以国家高层行政权和立法权 可以由同一批人掌握。其中上院大法 官甚至拥有三种权力,中央

8、和地方的 关系也可以酌情调整。2.2.分权和权力混合现象兼蓄并存分权和权力混合现象兼蓄并存作为名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国王,渐渐蜕 变成为政治偶像;实际上领导内阁制政府、控制立法权力的首 相,却在很长时间里只拥有“财政部首席大臣 ”的名义,直到1937年才得到首相称号。名为政府高级机构的枢密院多年以来已形同 虚设,尽管其名号常常在政府文件中出现;而 名义上不是国家机构、其名号通常不见于官方 文件的政党实际上却在执掌着国家政治权力。 3.3.形式主义和名实不符,表现为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形式主义和名实不符,表现为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二、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线索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线索 牵引英国政治制度变

9、迁的动力 二二一一(一)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线索英国政治制度史涉及君主制、司法制 、议会制、内阁制、政党制、文官制和地 方政府制度等许多方面,但始终是线索分 明,有主有次。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王权 始终居于主导地位,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以来、议会则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是议会逐渐取 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是内阁对议会负 责之原则产生、发展直至确立的历史,是 政党在其内部起源、成长的历史。离开议 会制度谈不上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 两党制。而在议会发展史中、下院地位尤 其突出;它从无到有,从略有权力到权力 至高无上,然后又越过顶峰,逐步失势, 成为取得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驯

10、服工具 。2.2.英国的法治传统英国的法治传统1. 1. 民主主义则是牵动英国政治制度不断进步的主线民主主义则是牵动英国政治制度不断进步的主线3.3.是英国不同时期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结果是英国不同时期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结果(二)牵引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二)牵引英国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1. 民主主义则是牵动英国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的主线如果说君主制和议会制分别是英国古 代和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体,那么民 主主义则是牵动英国政治制度不断进步的 主线。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国封建 制度初建时期,一些残余的民主精神就被 氏族贵族和平民所保留,在司法会议和贤 人会议中隐隐约约地体现着。从诺曼王朝 到金雀花

11、王朝,由于司法陪审制和议会的 存在,“多数首肯”、“多数优先”的原 则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和维护着。凭着 这一原则,议会曾于1327年和1399年两度 废除国君。甚至在都铎王朝时期,与议会政治相关的民 主原则仍被保留着,使由亨利八世和伊丽 莎白二世所代表的君主专制无法摆脱“有 限性”的特点。近代开始后,尤其自19世 纪以来,民主主义意识迅速传播,它激励 社会进步力量呼吁改革,迫使统治阶级作 出让步,社会下层阶级的利益逐渐得到重 视,英国较早地成为福利国家。当然,我 们在揭示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主线时,又 不可夸大英国民主的发展程度。不难看到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民主精神和多数优 先原则常常是一种

12、细弱的潜流;甚至在资 本主义时代,其发展也总是被社会既得利 益者所遏制,使英国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再 显露出滞后性。2.英国的法治传统当我们审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时, 还会联想到英国法治传统的演变。长期以 来,包括在封建主义中世纪、英国王权的 获取和行使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习惯法、成 文法以及贤人会议和议会的限制;王在法 下、法律至上的宪法原则得以滋生和成长 ,由朦胧状态变得比较清晰和不可动摇。而且,在各种法律中,以议会法和普通法对王权 的限制作用最为显著。由于议会法本身就是贵族 运用传统法规同王权作斗争的产物,前后数百年 中逐渐成为制定法律的最重要机构和法律载体, 所以议会法对王权的限制和对社会秩序

13、的维护作 用明显可见。普通法也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形 成的,具有强健的生命力和可行性,被历代统治 阶级认可遵循;而且,由于普通法相对独立于王 权之外,不像国王特权法和议会法那样,可被国 王和议会修改或废除,所以也就有着更强韧的生 命力和效用。相比之下,东方专制主义国度的法 律多为申明责任以及训诫惩罚之条款,较少言及 权利;君主的一些诏令制文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 性质,还可以以言代法。由此人们可以领悟到更 多的关于各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内涵和区别。3.是英国不同时期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结果封建时代,主要是国王及其亲近与部分 贵族的对立;渐次演变为封建阶级与资 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的斗争;贵族寡头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最后是有产阶级与中下层民众的斗争。国王与贵族的对立导致议会的产生;国王、封建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导致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贵族寡头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立促成激进派 运动的兴起和议会改革的进行;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又致使政治改 革的深入;统治阶级一再调整政策,政治 制度逐步现代化。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扩张,“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联邦的建 立和英国政治文化的传播,英国政 治制度的某些机构与相关制度被不 少国家仿效和借用。甚至在社会主 义国家中我们也能看到英国议会制 度的影响。所以,英同议会被称为 世界议会之母是有道理的。 英国政治制度影响广泛英国政治制度影响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