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4210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风景苏州寒山寺(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蘇蘇 州州 寒寒 山山 寺寺唐 張繼2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 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 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 (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 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 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 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 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 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 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 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 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 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 )、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 等。345 寒山寺正殿

2、,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 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 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 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 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 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 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 音。”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 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 精铁鎏金罗汉

3、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 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 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披头散发 ,憨态可掏。678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 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 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 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 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样和吉庆的象 征。寒山

4、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 于其后。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 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 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 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 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退还的 钟楼。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 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

5、。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 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 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 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 首,无复松窗半夜钟。”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91011 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 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 ”,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人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 ,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 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

6、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 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l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 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121314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 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

7、亲。 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 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 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 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 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 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 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 很难受。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

8、身前往苏州寻觅 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 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 ,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 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 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 视而笑。151617 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 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 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

9、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 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的模样。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寒山寺(图4) 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 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 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 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 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 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 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 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

10、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 了“拾得寺”。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 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 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 后,你且看他!”181920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 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 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 寒山寺中的一绝。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 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

11、山寺志载, 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 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 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 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 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 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 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征明所书残 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212223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 ,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 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 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 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 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寒山寺的第四块枫

12、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 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据文史专家郑逸 梅老人记述,这位现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 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诗后有 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 末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 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 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 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 话。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 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 寺内。24張繼雕像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The end傳說 拾得 為普 賢菩 薩的 化身寒山 為文 殊菩 薩的 化身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