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1842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监护(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心电 监护、除颤仪使用周婷 一、心电图产生机制 二、正常心电图识别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四、心电监护监测指标 五、除颤仪的使用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左、右束支、浦野氏纤维作用:发放电冲动和传导电冲动特点: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为次/分房室结自律性为次/分心室的自律性为次/分 正常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结间束(前/中/后 ) 房室结 左、右束支 浦野氏纤维心电图产生机制 由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电流 (可以被安置在身体表面的电极探 测到) 心电图记录的是电活动,不是机械 活动正常心电图导联 导联:将电极放在身体表面任何两点 ,再将导联线连接到心电图描记点上 ,构

2、成电路,称为导联。分为三种:1标准导联2单极导联3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 身体两个部位的电位差 I 导联:右手左手 II 导联:右手脚 III导联:左手脚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F aVL单极导联 探查电极与电流计正极连接,中心端(0电位)与电 流计负极连接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 锁骨中线与第五肋 间隙交界处 V3 V2与V4连成中点 V5 腋前线与V4同一水 平成交点 V6 腋中线与V4同一水 平成交点正常心电图心电图正常值1. P波:心房除极时产生的电波时间0.11秒 P直立 PaVR倒立 P高0.25mV 2. P-R间期 0.120.20秒,为P波

3、起点到QRS波起点 相隔的时间 3. QRS波:心室除极时产生的电波时间0.11秒振幅RV5+SV14.0mv(男) 或3.5mv(女) (左)RV11.0mv, RavR0.5mv (右) 4. QT时限: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的终点,时限 0.320.44S .T波:心室复极时产生的电波, T波方向一般正立 ,是同一导联R波的/心律失常概念 心脏自律性或 传导性发生变 化心脏活动的 规律变化房早 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正常室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P波,即P波在, aVF导

4、联直 立; aVR导联倒置2. 心率超过100次/min 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350-600次/min ) 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室颤 正常的P-QRS-T波群消失; 呈形态、振幅与间距均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高钾P波变小或消失, QRS波增宽, ST段变短或消失, T波基底部变窄,T波高尖帐篷状低钾T波变小或消失,U波增高突出 ST段轻微压低心电监护仪操作 产生基础: 计算机技术诊断技术 功能: 1.心电图型实时分析 2.扫描 3.屏幕回放 4.形态图形和条图编辑 监护系统组成:病人电缆监护仪记录仪监测指标心率(HR)、脉搏(P) 呼吸(R)、经皮

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无创血压、有创血压ECG电极放置电极标记 RA LA LL RL C位置 右锁骨中线 左锁骨中线 左锁骨中线 右锁骨中线 胸骨左缘第一肋间 第一肋间 剑突水平 剑突水平 第四肋间美国产标记 白 黑 红 绿 棕 颜色中/日/西欧产 红 黄 绿 黑 白 标记 ECG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心率报警限 若为报警设置不当,应重 设。若为病人心率出现异常,在设置报警 限范围外,应针对原因处理原发疾病。 2、QRS波、T波 心电图QRS波波幅太低 ,不能触发心率计数,心率显示小于正常 值,可利用Size调整ECG波幅显示比例, 若仍不能触发,应更改电极的位置,改变 显示导联或可

6、加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3、电极和导线 电极脱落、导线折断、导 线接触不良,监护仪显示“Leads off ”。可 更换电极或导线。 4、干扰 交流电、肌电干扰或电极接触不 良,ECG示波幅宽或看不清波形。处理上 可采取电极置于肌肉少的部位;重新固定 ,消毒皮肤,更换电极片,打开监测仪滤 波功能,更换监测导联。 5、病人活动 病人活动或电极固定不良引 起基线漂移。应限制病人活动,重新固定 电极。 6、出现异常心率 如房早、室早、高钾等 ,应积极处理原发病。 7、S-T段报警无创血压监测N-BP 监测原理 采用震荡测压法,即用微型电动 机向袖带内自动充气,使袖带内压力升高 。当动脉搏动的震荡信号

7、消失时,在充气 使袖带内压力上升(20-30mmHg),然后自 动放气。在放气过程中,第一次感知到的 动脉搏动震荡信号经传递放大处理后即得 收缩压,震荡幅度达到峰值时处理得到的 压力为平均动脉压,袖带内压力突然降低 ,动脉搏动的震荡信号消失的压力为舒张 压。测压方式 常见的测压方式有自动监测、手动监测和 持续监测,根据病人情况灵活选择。自动 监测开关打开后,需调节间隔时间,最短 为1分钟,最长为1小时。手动监测是需要 操作者随时启动测量血压。持续监测为机 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监测病人血压,一般 为5分钟。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1、病人病情、体位、活动情况。 2、袖带松紧度 过松结果偏低,过紧结果

8、偏高。 3、袖带宽窄 一般为上臂周径的1/2,过宽 结果偏低,过窄结果偏高。 4、被测肢体抖动 结果偏低或测不出。 5、袖带位置为肘窝上2cm,充气管位于肱 动脉处。报警常见的原因 1、病人本身血压值在报警限范围之外。 2、报警限设置不当。 3、袖带大小、测压部位、体位等不合适, 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4、袖带漏气致血压测不出。 5、测压管道扭曲、折叠致袖带充气受限而 测不出血压。 6、监测仪测压对象选择不当。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利用探头监测 病人指(趾)端、耳垂等部位微小动脉搏 动时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 百分数。同时还可以显示出脉搏。Sp02监测的意义 1

9、、监测氧和功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 2、评估呼吸功能。 3、反映微循环状态。常用的Sp02探头 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粘贴式,有两个薄片 组成(一片发射光,另一片吸收光),贴 于病人指(趾)两侧。常用于新生儿、早 产儿、婴幼儿、烦躁不合作病人及指(趾 )端水肿病人。优点是便于固定,不容易 发生压伤。另一种式指夹式,夹子的一面 发出红光及红外光,另一边吸收。常用于 成人或儿童,优点是使用方便,可反复使 用。影响Sp02监测的常见因素( 1、探头放置部位 进行指端监测时,连接 导线的探头片应置于手指背侧,并且光发 生器发出的光应通过甲床;探头片应紧贴 手指。其它任何不当的放置方法都会影响 Sp02数值

10、和波形。 2、肢端循环 常见于休克病人,由于肢端 微循环障碍,肢端冰冷,因此Sp02监测的 值较低,甚至无有节律的脉搏波及Sp02显 示。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及适当的保暖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关闭问题 必须首先根据病人情况设置各报警限 不能关闭报警总开关 不能关闭QRS和Sp02声音 不能关闭HR报警 不能关闭BP报警 不能关闭Sp02报警 不能关闭心律失常分析报警 可关闭RR报警 可关闭ST-T报警3、病人通气、换气功能改变 多表现为 Sp02监测值较低,脉搏波幅较小。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改善病人呼吸功能。4、探头部位皮肤染色、有色光、CO中毒、肌红蛋白增多等。仪器保养 原则:定人保管,定位

11、放置,定期检查 新购入仪器须制定操作步骤后方可投入使用 室温30不可开机 充电电池要充足电 使用期间要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开关仪器 用后仪器及配件用清水擦拭,晾干,导线应平放 仪器停用须盖防尘罩常见心律失常(英文) SVPB 室上性早搏 Irregular HR 心率不齐 VENT Trigeminy 室性三联律 VENT Bigeminy 室性二联律 Tachy 心动过 速 Brady 严重心动过缓 VENT Flutter 室性扑动 VENTFIB 心室纤颤 Asystole 停搏除颤仪 一、历史回顾 二、基本概念 三、影响成功率的因素 四、除颤的技术要求和进展历史回顾 1947年,交流

12、电电击 1952年,第一台交流电除颤器 1962年,直流电除颤基本概念 除颤就是让足够的外加瞬间电流使所有心 肌细胞在同一时间除极,然后同时复极。 由于窦房结兴奋点最高,它首先发动激动 ,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 影响除颤成功率的因素 1、时间 2、电极位置 3、经胸阻抗除颤技术要求及进展 1、 除颤器的工作原理 使除颤器的高压电容器充电至选定的能量 ,按住电击开关的瞬间,将储存在高压电 容器的能量,通过机内阻抗和人体胸廓放 电,产生足够的电流,达到除颤的目的 。 2、 除颤技术要求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00年心肺复 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指出:“除颤是依 靠成功地选择适当的能量,产生

13、有效的电 流通过心脏来获得除颤效果,同时对心脏 产生最小的电损伤。 第一代除颤技术 单相衰减正弦波(Mono Phasic Damped Sine Waveform,MDS)是最经典的、最常 见的单相除颤技术 。缺点是: 电流峰值较大 ,心肌功能损伤比较严重; 对房颤的转复能 力较差。 第二代除颤技术 近年来开发和研制成功的双相除颤技术成功应用 于临床。 双相除颤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低能量双相切角指 数波(Biphasic Truncated Exponential,BTE), 即Philips公司开发的SMART双相除颤技术; (b)低 能量双相方波(Rectilinear Biphasic

14、Waveform, RBW),即美国ZOLL医学仪器公司1999年开发的 新一代双相除颤技术。 电除颤的种类 1、非同步电除颤 适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 2、同步电除颤 适用于心房颤动、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心 动过速。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高级生命支持 (ACLS)方案双相方波同步转 复75J 120J 150J 200J非同步 转复120J 150J 200J 200J儿童体 外除颤2J/Kg体内除 颤5J 10J 20J 30J 50J使用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有 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至少10厘米。 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 者接触。 3、操作者身体不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 类物品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