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57416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258 大小:25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58页
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58页
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58页
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58页
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李晓明(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的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南华工商学院 李晓明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我们自己(个人)怎样和谐、怎样科 学发展?今天,我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背景,从个人的科学发展、个人的和谐行为的角度,将自己近几年的思考向大家作一个汇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和谐的工作。而和谐的工作,就需要掌握和谐的方法。什么方法是和谐的?这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本人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归纳为三个结合:一、个人与组织的结合我们可以作一个思考:在我们的意识深处,组织(我们所处的单位)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干了活有工资领的地方?是一个能够施展个人能力的地方?是一个有困难能够得到照顾的

2、地方?我的认识是,年轻的时候,我把组织当作显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过了四十岁,认识就发生了转变,觉得我有资格有能力向组织索取了。结果,无论是我年轻时显示自己的能力,还是中年时向组织索取,我都吃尽了苦头。我本人参加工作有36年了,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觉得我一直都陷在一个陷阱里,这就是,我把组织当成了 “交易对象”。在意识深处,不知不觉老是在和组织做交易。做交易有一个最基本的法则:收获一定要比投入大。所以我把聪明和才华都用到“斤斤计较”上面去了。当一个人热衷于斤斤计较的时候,看起来,人变得越来越精明,却不知不觉误入歧途了。有一天我在将组织和家庭作比较的时候,我恍然大悟:组织不应该是交易

3、对象,而应该是我们的“生存方式”。试问,我们有没有将自己的家庭当作交易对象?看看当今社会,任何单个人已经变得越来越渺小。一个人不管多么伟大,一旦离开组织,很快便销声匿迹。一个人背叛了组织,很快就众叛亲离。只有学会了个人与组织的结合,被组织接纳,并能够掌握和利用组织资源,才会使个人变得伟大起来。因此,当我们觉得自己有能耐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是组织在支撑着我们。组织在我们的头脑里是一个什么“具象”?组织看起来是一个“单位”,一个院子、一栋楼房、一些办公设施等等。我们很容易“见物不见人”,实际上,组织的本质是“人”。是各种有智慧的人的聚合体。要学会并养成一种习惯:尊重组织里的每一个人,尊重所有的人。

4、这对自己只有好处。我们不要老是用能力来检验一个人。其实,个人的能耐不是最关键的。很多人看起来是能力问题,其实是态度问题。有的人积极,而有的人消极。你小看他,他就消极。你尊重他,他就积极。因此,从我们自己来讲,一定要警醒自己:态度决定一切。从对待他人来看,一定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我的体会是:不管我们个人有没有能耐,单位即可以帮我们,也可以毁我们。因此,一个追求工作快乐,追求和谐生活的人,首先应该是善待单位,会处理工作关系的人。我们好好回想以下,当我们上下班的时候,我们是一种什么感觉?是上班的时候希望早到,下班的时候舍不得离开?还是上班的时候迫于无奈,下班的时候赶快逃离?这些深层次的感觉,其实已

5、经不知不觉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工作是生存的基础单位是发展的舞台人一生主要在两个地方度过: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单位。家庭是一个人情感寄托的地方,单位是一个人创造价值的地方。我们依恋情感,但是必须为创造价值而打拼。所以,当我们想谋求自我发展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懂得尊重单位,重视和保护单位的所有资源,处理好与单位的关系。要想成功与组织结合的人,就必须有真心实意的、长期的投入和付出。只有能够满足组织需要的人,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人。那种将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只知道向组织索取的人,最终只会被组织抛弃。那种没有责任心、成就感,应付单位的工作,忽视在单位建立良好关系的人,很容易使自己成为“边缘人”。成功的人往往是善待

6、组织、注重工作、谦虚谨慎、与单位和谐相处的人。注意:往往一个人有了资历,有了资格,有了贡献,有了威信的时候,就容易头脑发热,凌驾于组织之上,对组织就没有了分寸。这就叫登峰造极,接下来就走下坡路了。二、做事与做人的结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比较晚的。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把做事和做人对立起来了。我血气方刚的时候,总是瞧不起那些搞人际关系的人。我认为一个人有真本事就不需要搞什么人际关系。凭本事吃饭堂堂正正。我带着这种观念到了四十岁,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人到中年后,我慢慢悟出了做人的道理。我们每天都面临大量的事务 性工作。我们必须倾注精力学会 做事。 因此,许多人往往成为做 事认真的人。请注意,在这

7、个简单的事实的背后,也许隐藏着一个陷阱。做事的背后,往往又牵扯到人与人的利害关系。表面上是“事”,实质上是“人”,是人的关系,这 些关系的本质是“利害”。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事的 同时,还要注意调整这些背 后的关系。这就是做事与做 人的关系。其实我们手头上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因人的“利害”产生的。看不到利害这个本质,我们就掉到陷阱里去了。由于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注重做事的人;一种是注重做人的人。只注重做事的人,典型特征是:注意力集中在事务上,注重“效率和业绩”。他们不做则已,做就一定要出色。他们每一次取得成功后都有一种高峰体验,同时也很在乎周围的人的反应。他们希望获得赞扬。出

8、于意外的是,周围的人并没有象他期待的那样。更多的人不是赞扬而是挑毛病。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种肯定真的很难,令人痛苦:肯定你,就意味着否定我自己。当一个人得不到别人肯定时,往往只能够孤芳自赏了。慢慢地,由于得不到就不在乎人际关系了。这就是一个人能力越强,越难以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人吃了亏戏又不好看”。相反,只注重做人的人,注意力集中在人际关系上,对事“粗”对人“细”。在做事上投入不多,对人倒是很敏感。这种人不在乎做事的真本事,结果在关键时刻用不上、靠不住。虽然平时讨人喜欢,但给人不踏实的感觉。只有将做事与做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的行为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使人的素质上一个台阶。三、做工作与谋发展

9、的结合 做工作与谋发展又叫“公私兼顾”。或者说,从个人角度讲,做工作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做工作的目的,还是为了谋求人自身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做工作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和谐工作方法的核心是:谋求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发展空间发展过程发展基础发展手段上述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实现方式。一、人的发展空间一是认识空间,二是拓展空间,只有认识空间才能拓展空间。人的发展空间可以设定长度、宽度、高度三个指标。长 度:长度指标由人的“年龄”构成。根据联合国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目前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是72岁。根据2004年中科院的数据,中

10、国人的平均年龄是:男性71岁;女性74岁。我们不知不觉,年龄在规范着我们,制约着我们。我们有时无意识地越过年龄的圈子,我们立刻就会尝到苦头。每一个人都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年轻人需要吸收,中年人需要释放,老年人需要保养。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行为特征:青年人:积累经验中年人:承担责任老年人: 享受人生宽 度:宽度指标由人的“经历”构成。即所谓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又指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人的经历是通过人的“流动”表现出来的。人的流动性越大,人的适应能力就越强。人的流动,当然也会受到自身发展条件的制约。人的流动是有规律的。一般而言,越年轻越需要流动,积累经验必须流动,否则只能是“井

11、底之蛙”。该动不动,到想动就动不了了。随着年龄增大,人的稳定性也增大。到了中年,流动要讲“实力”,而且越是有实力,越是要“谨慎”。到了晚年,就不是流动的问题,而是稳定的问题。老年人在乎巩固和修补过去的关系。再看看流动的方式。流动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1、勤快、主动主动工作,自找苦吃。勤快、主动,就是创造机会。2、争取轮岗单位内部岗位变动也是很有意义的流动。3、热心兼职人的兼职是一种更普遍更有实际意义的流动方式。4、兴趣和爱好的多样化人的兴趣、爱好的变化也是一种流动的方式。兴趣单一,往往潜在着心态危机。5、出外旅游出外旅游往往是最普通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流动方式。高 度:高度指标是由人的“素质”

12、构成的。表现为人对生命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人要追求生命的高度,就必须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一个人参加工作以后如果停止学习,那么,前五年用完知识,后五年用完经验,十年以后将一无所有。这一点中国人和外国人正好相反,外国人小时侯好玩,认真学习的时间很迟,年纪越大学得越认真,到了五六十岁,学习进入佳境。中国人呢,三岁就开始做作业,又是写字,又是画画,读学前班,文武双全,初中高中做不完的作业,高考全力冲刺,考得好进天堂,考不好下地狱。高考一过,基本船到码头车到站。我国的国企职工下岗,出现了“4050现象”:女的四十,男的五十,基本没法重新上岗。要知道,联合国把四十五岁界定为“青年人

13、”,而我们好多四五十岁的人就开始穿着睡衣上大街,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过一天算一天了。我们反思一下,既然学习对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如此重要,为什么许多人却不能坚持学习呢?我认为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心智模式上对学习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有三点需要说明:1、学习其实是包括“学”和“习”两项工作。“学”是把不知道的学会,是“知新”。“习”字的象形意义就是鸟不断重复振动翅膀,是将学会的不断重复,是“温故”。所以,学习包含“知新”然后“温故”的两个动作 。我认为“学”是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的。而“习”是与“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知识是“外来”的,而经验是“内生”的。“知识”是与人的“素质”联系在一起的。而“经验”是

14、与人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学习观普遍偏重于知识、原理获得的“学”,而忽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习”。当学与习分离,学习可能就成 了有压力的事,使人痛苦的事。2、“学”与“习”应当平衡。学习应该动起来,导致行为的改变。学习不应只是获得一些新的信息,或者产生一些新的构想而已。换句话说,学习就是劳动,将是劳动的新形式。人们往往对“学习”这个概念早以产生了偏见。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可能是学校:学习等于学校。可是学校几乎与学习没有什么关系。学校是关于教的,而不是关于学的。不少老师们都是夸夸其谈,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的人。只教不学,不仅仅是提不高能力,也许会毁掉一个人的。学习往

15、往不是在学校里进行的,而更多地是在行动当中,在生活当中进行的。我们学习走路,学习骑自行车,都不是通过听关于走路和自行车的课去学习的。而且学习者都是学习那些他们打心底里想要学习的东西。美国有研究发现,在学校成绩出类拔萃的人,在社会获得成功的人并不多。素质和能力有不同的来源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能力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来自于学校学习,而是来自于社会实践,来自于:1、长期的观察,2、仔细的分析,3、果断的动手。所以,学习的概念看上去很简单。但是一旦我们把学习理解为学校里的教课上课,就会带来根本的混淆。我们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显得知识分子气,显得肤浅、幼稚,结果吃

16、了大亏,走了许多弯路。3、学习是反思自身,发现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学习方式。“桑特亚那回顾”:忘记过去的人必定会受到惩罚,他将重蹈失败的覆辙。必须不断回顾过去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二、人的发展过程人的今天是自己的过去造成的:追溯自己的过去,可以认识自己的现在,并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所有的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两个门槛: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做事,是青年人必须跨过的第一道门槛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做人有做人的道理。什么叫懂事?懂事就是懂得做事的道理。要高度重视“第一次”要正确把握“第一次”要反复练习“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具有定型效应。必须对第一次进行反思。第一次做对了就是经验,但经验必须是总结过的实践,要总结必须反思,一个人反思自己的行为很重要,从反思到总结才能上升为经验。第一次做错了就叫教训。做错了也要反思、总结然后才能上升到教训。人不怕犯错,人的成熟就在于会及时纠错。做事需要有能力、精力、毅力。要训练集中精力训练对细节的把握。要经历反复失败的体验。做事有年龄段的要求: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必须清楚回答三个问题: 1、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