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病害及防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3659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的病害及防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的病害及防治2007年3月13日李 宏 玉米的常见病害主要有六种l玉米黑瘤粉病l玉米丝黑穗病l玉米病毒病l玉米青枯病l玉米大斑病l玉米小斑病玉米瘤黑粉病的介绍l玉米瘤黑粉病俗称灰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 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常为害玉米叶、秆、雄 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 瘤。早期感染可引起果穗不结籽粒或植株死亡 ,大型病瘤可减产达玉米瘤黑粉病的危害原因l种植感病品种l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 大量损伤。玉米瘤黑粉病的危害规律l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 第二年的初次浸染源,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也是 初次浸染源之一。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 不能及时

2、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 抗病力变弱,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田间高 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损 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 往往发病较重。 玉米瘤黑粉病的症状表现l玉米瘤黑粉病属周身性的,能发生在玉米植株 地上部分的各幼嫩组织处病部的典型特征是 产生肿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 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 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 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 子。散落到玉米的幼嫩组织处或植株的受伤处 ,只要条件适宜,病原菌就会生长成一个新的 瘤状物,引起玉米减产,一年可侵染多次。玉米瘤黑

3、粉病危害图片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措施l种植抗病品种。l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l早春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收获后清除田 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浸染来源。l加强水肥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让植 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但不能偏施氮肥,氮肥 过多,茎叶茂盛,组织却幼嫩易感病,要适当增施磷 钾肥l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和耕作机械损伤。l药剂防治,用萎锈灵粉剂按.的用量拌种 ,苗期发病重时可用的波尔多液喷洒保护。玉米丝黑穗病的介绍l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在东北、华北 和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的山区普遍发生, 也为害高粱属和类蜀黍属的一些植物。 玉米丝黑穗

4、病的危害原因l田中有致病菌l品种不抗病l连作、耕作粗放、覆土过厚l玉米3叶期前土壤干燥偏旱。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规律l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 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浸染源,又以 土壤带菌为主。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 -28,湿度在中度偏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 4-5叶期以后的玉米受浸染少,该病也无再浸染 。当种子发芽,病菌也萌发,浸染幼苗,随植株的 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 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浸染发病 。该菌在高粱芽长15毫米前浸染高粱,则引起 高粱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表现l其症状表现在穗部,整个穗部变为一个大黑穗 包,

5、成熟后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 子。雄穗若局部受害,小穗变为黑粉包,整个 雄穗受害则全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只在果穗 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的前期表现为笋状型 、矮缩丛生型、黄条、顶叶扭曲等特异症状。 抽穗期出现典型症状。病株雌穗短小,不吐花 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 期有些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 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 区别。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的图片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l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有效的措施。l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浸 染源,重病区避免连作, 安排年轮作,因为丝黑 穗病具专化性,不侵染其他作物。l适时播种,

6、提高播种质量,覆土不要太深,促进早苗 壮苗,提高幼苗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l清毁病株残体,随时清除病果穗,发病田在秋后及时 秋翻秋灌,消灭病源。l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5%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 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 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玉米病毒病有三种l玉米矮化花叶病l玉米条纹矮缩病l玉米粗缩病玉米矮化花叶病的症状表现l玉米矮化花叶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以 苗期最重,玉米感病后先在心叶出现褪绿小点 ,发展成褪绿条纹,最后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 的花叶斑纹;苗期感病株型矮化;成株感病后 株

7、型矮化不显著。玉米矮化花叶病的传播途径l玉米矮化花叶病主要通过蚜虫带毒传播,凡对 蚜虫的繁殖、飞迁有利的气候,该病就重,不 利于蚜虫繁殖迁飞的地方,发病就轻。玉米矮化花叶病的防治措施l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并进行适时早播,可起 到避病增产作用;因为矮化花叶病毒的越冬寄 主是禾本科杂草,有是蚜虫带毒传播,所以选 用玉米的田块要尽量远离毒源和虫源植物;加 强中耕治草,消灭田边、地头的杂草,发现病 株及时拔除,埋掉,减少虫源和毒源,在苗期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玉米条纹矮缩病的症状表现l条纹矮缩病在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但6月中旬 后发病最多。其典型症状是节间缩短,植株矮 缩,沿叶脉产生褪绿条

8、纹。感病重的玉米,当 生长到7-8片真叶时,普遍为全株枯死,而感 病较晚、症状较轻的植株虽不死亡,但大多不 抽穗或抽穗而不结实或结实籽粒不饱满,秕粒 多。玉米条纹矮缩病的传播途径l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昆虫灰飞虱传播毒源。玉米条纹矮缩病的防治措施l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适当推迟播期,施足 底肥,及时灌水、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提高玉米抗病性减轻发病。l在防治灰飞虱传病时,要掌握治早、治小,治 地边、田埂杂草。早春可用40%的乐果乳油, 50%的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灭虫 。玉米地治虫,先作虫情调查,以灰飞虱迁入 玉米地初期为易,采用田边封锁或全面防治均 可。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

9、l玉米粗缩病再田间发病多在玉米6-7片叶时。 主要症状是:病株节间变短,株型矮化,一般 高度只有健株的1/2-1/3。叶片宽而短,叶色深 绿,再病叶背面叶脉附近常出现很小的白色突 起,有时叶鞘和苞叶上也可产生,用手摸有明 显的粗糙感,故称粗缩病。病株叉子增多,心 叶一般不展开,雄花常裹在叶片内或抽出一部 分,根系不发达易拔起,重兵株提前枯死,轻 病株虽可抽穗,但结实率低,对产量影响大。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l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和玉米条纹矮缩病的防 治措施相同。玉米青枯病介绍l玉米青枯病又叫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 玉米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是由几种镰刀 菌或几种腐霉菌引起的为害玉米根和茎基

10、部的 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玉米青枯病病菌均为 弱寄生菌,只有条件适宜(高温、高湿),寄 主生活力下降时,病菌才能入侵、扩展,一般 年份发病5%-20%,个别地区的个别年份可达 60%以上,严重危害时可导致绝产。玉米青枯病危害的原因l玉米灌浆中期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 阴暴睛。 玉米青枯病的危害规律l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从植株气孔或伤 口侵入。玉 米生长中期,生长迅速,组织柔嫩,玉米灌浆中期至蜡熟 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睛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 。茎基部叶鞘间雨后集水湿度大,容易发病。施氮肥过 多、过度密植、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 造成的各种损伤,都会加重

11、发病。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以 及高温多雨年份,尤其在玉米灌浆期间到蜡熟期若遇暴 雨后突然转晴时,该病可能大流行。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症状l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青枯病的显症高峰期 ,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 枯症状,也有在乳熟期整株叶片突然出现青灰 色、枯萎的早死现象为急性症状。植株茎基部 先发黄变褐,后变软,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 短,根和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果穗常下垂。茎 基髓部因病原不同可见红色粉状霉(镰刀菌)或 白色绒毛状霉(腐霉菌)。 玉米青枯病的危害的图片玉米青枯病防治措施l合理密植。l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雨季排除 积水。分期培土,及时中耕松上,避免各种

12、损伤。l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问病残植株 ,深翻深埋或集中烧毁,可避免病害传播,并减少浸染来 源。l茎基部发病时可及时将四周的土扒开,降低湿度,减少 浸染,待发病盛期过后再培好土。玉米大斑病介绍l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 ,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 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 种减少50%左右。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l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 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 秸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 雨和气流传播。l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 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

13、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 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 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 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玉米大斑病发病症状l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 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 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 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13 厘米。湿度大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 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玉米大斑病危害的图片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l种植抗病品种l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 埋病原。l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

14、意排灌,降低 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l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份剂5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份剂800倍液,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 可湿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 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玉米小斑病的发病原因l内因是田中有致病菌,选用品种不抗病。l外因是降雨日多、雨量多、湿度大 。玉米小斑病的发病规律l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 可越冬,但成活率低。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 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春玉米收获 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 播,因此在春、夏

15、玉米混种区,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 病重。华北地区78月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 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湿度大,小斑病会严 重发生 l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抱于萌发适温为2632 。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 ,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l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症状l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损失。以抽 雄、灌浆期发病。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 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 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 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 10-15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l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图片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措施l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 发生为害。l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 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l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l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OO倍液,或农抗120水剂 100120倍夜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 天喷l次,连续喷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