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34175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国当代文学史(学习辅导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当代文学史 (学习辅导)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类型与解答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闻捷在50年代创作的反映新疆青年爱情和劳动生活的 组诗是-。 二、 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1分,共8分)(要求: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标志精神成长的“ 大写的人”是( )。 A赵慧文 B韩常新 C刘世吾 D林震 三、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 1、黑八论 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3、红色经典 4、“干预生活”小说 5、政治抒情诗 6、杨朔模式 7、样板戏 8、伤痕小说 9、反思小说 10、寻根文学 11、先锋小说

2、 12、新写实小说 13、归来诗人 14、白洋淀诗群 15、朦胧诗 16、第三代诗歌 17、文化散文 18、实验戏剧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答杨朔散文雪浪花的艺术特点。 五、分析论述题(共2题,45分) 1. 分析北岛、顾城、舒婷诗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名词解释 1、“黑八论” : 胡风:“写真实”论; 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 邵荃麟:“现实主义的深化”论; 张光年:反“题材决定”论; 邵荃麟:“中间人物”论; 林默涵:反“火药味”论: 周谷城:“时代精神汇合”论; 夏衍:“离经叛道”论 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 20世纪5070

3、年代出现的一 大批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它所描写的革命历史主要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它主 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革命的艰难曲折的过 程以及最终取得的胜利。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有 宏大的叙事倾向,史诗般的规模,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出现 。其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创作。 3、红色经典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4、“干预生活”小说 指50年代中期,在较为松动的政治气候和文化气候中 出现的对新中国文学创作中种种清规戒律一次突围的小说 创作潮流。它要求作家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阴暗面。 要研究生活,思索和解释生活,对生活有所行动。主要作 家作品有刘宾雁的 特写在桥梁工

4、地上和王蒙的 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5、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是积极对现实政治做出呼应而充分体现了时 代激情的一种诗歌潮流。它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 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政治抒情诗出现在上世纪50 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主要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等。 6、杨朔模式 杨朔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 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 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 主题。 7、样板戏 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词语,是江青等 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 赐的封号。样板戏主要包括京剧红

5、灯记、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8、伤痕小说: 伤痕文学泛指中国19771979 年间出现的一种文学创 作思想(潮流),它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政治 上的思想解放而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内容是表现“ 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 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这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 象,在当时中国社会具有广泛影响。主要作品有刘心武的 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 9、反思小说: 反思小说出现于70年代末,它以1979年人民文学第 2期发表的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 其主要内容是在一个

6、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揭示建国以来“ 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具有广阔的社会涵盖面和深厚的历史 底蕴。主要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 灵与肉、古华的芙蓉镇等。 10、寻根文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 “的热潮。 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 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的主要代表 有韩少功、阿成 等。 11、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是指新时期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 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 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 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

7、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主要代表性作家有残雪、莫言、刘索拉、徐星等 。 12、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一个创作潮 流。其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 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实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 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 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 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13. 归来诗人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 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 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的诗集归来的歌。主要代表性诗 人有艾青、

8、曾卓、牛汉、绿原、流沙河、邵燕祥等。 14、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是在1969年至1976年间,由北京赴河北白洋 淀一带插队的一批知青构成的创作群体,主要包括芒克、多 多、根子、林莽、方含、宋海泉等。他们受西方文艺思潮的 影响,创作了一批对文革专制时代叛逆、矛盾情绪的诗歌, 表现了人的觉醒和主体的回归。“白洋淀诗群”和今天刊 物为朦胧诗出现做了准备。 15、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 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诗歌艺术潮流。朦胧 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 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 隐喻、暗

9、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 想象空间。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 杨炼等。 16、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有别于朦胧诗的又一新 的诗歌写作倾向和审美思潮,他们在诗学上提倡非文化、非 崇高、非意象,主张“诗就是诗本身”,它是由语感构成的有 意味的生命形式。主要核心社团有“他们”、“非非主义”等, 主要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等。 17、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 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 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 ,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18、

10、实验戏剧: 实验戏剧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指一批具有革新精 神的作家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大胆使用象征、暗 示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荒诞情境和意味的戏剧。但是实验 戏剧经典文本的缺乏,又使其颠覆行动显露出“意义大于 成果”的缺陷。主要代表作家有高行健等。简答题 1、简答朦胧诗歌的艺术特征。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朦胧诗往往没 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这样就致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 和多义性。由于朦胧诗人们对艺术与生活、现实与真实的关 系,对诗的主题与表现的关系,在作品中往往没有明确的显 示。因此读者对它们的理解,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这 是朦胧诗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2朦胧诗人采用

11、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 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 ,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得”的隐约性 。“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简析车站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内容特点: 不要等待,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怨天尤人,要克服 自身的思想惰性。” 艺术特点: 隐喻、象征手法。借鉴了荒诞派戏剧的表现手法使 剧作成为一部具有假定形态的荒诞戏剧。 利用“多声部”的方式来描摹生活和表达特定情境。 复调戏剧。作者受“复调音乐”的启发,在剧中设置 若干条同时进行又相互关联的情节线,形成“复调戏剧”。分析论述题 1、结合诗歌远与近分析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15分) 内容特点

12、: 诗作表现了少男少女初恋时的敏感和忧郁(爱情诗, 心理情绪)。诗作反映大劫之后人际关系的隔漠疏远和对 大自然的亲近。诗作展示了人与人之间远和近的人生哲理 。 艺术特点: 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的云,既可作具体之云 ,又可解为大自然,也可认为是自由、理想之象征。物理距 离和心理距离的对比反差带来了节奏的美感。具有朦胧诗 意象朦胧和多义的特点。 2、试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长篇小说的突出成就与特色。 (25分) 在反映生活上,注重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的记录,形成了 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生活题材为主干,辅之以历史题材和 城市生活题材的基本格局。(8分) 在人物塑造上,注重描写无产阶级英雄,呈现出以英雄人 物为主体,中间人物、转变型人物相环绕,辅之以反面角色 的人物画廊。(9分) 在艺术风格的探求上,恢宏、明朗、刚健、高昂构成了这 批小说总体性的史诗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