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3010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5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沙志援(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高淳县研训中心 沙志援相差二十倍马卡连柯: “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就 可能相差二十倍。 ” 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同一首歌,因歌手不同效果不一。境界佛曰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 还是水。 第一种境界:说真话。第二种境界:说自己 的话。第三种境界:说他人未说过的话。 第一境界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 授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 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 : “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 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 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 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 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

2、、动作 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 听。第三境界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 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 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 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 (赵恒烈著: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 版,第311页。)”一、历史教学语言历史教学语言所谓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 展的语言。它同时要满足历史学、教育学和 语言学的要求。口头表述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仍然是“ 言传身教”。运用语言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 独白语言与对话语言相结合。

3、一般教学语言指所有学科通用的教学语言,历史教学中所 用的大部分是这种语言。比如叙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描述历史人 物的形象,阐明历史概念的特征,揭示历史 的规律性现象以及组织教学等,都需要使用 一般教学语言。包括转承语、提问语、指令语、强化语和讲 解语等。历史专业语言历史专业语言是指正确运用历史术语,即历史学科 的专门用语,这些专门用语是由历史基本概念组成 的名词体系,每个词都有其特有的定义域,是不能 随意使用的。人殉和人牲、沙俄和苏联、女王和天皇等等。历史习惯用语,如指着历史地图说明方位时,不应 说在左面、右面、上面、下面,而应说在西面、东 面、北面、南面。时间分公元前、公元后,若只说数字则

4、认定是公元 后,如果是指公元前某个时间,那么“公元前”三字 不可省略。 学生能听懂、学生喜欢听历史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应当满足两个 要求,一是学生能听懂;二是学生喜欢听。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 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 ,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 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 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 节乃至细节。 二、历史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 语音吐字音量语调节奏语速语汇逻辑体态语1语音和吐字按照我国教育部在1955年发出的关于在中 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教师教学语言的发音以普通话为标准。198

5、5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委颁布 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普通话中的 一些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规范。 方言与古音问题。2语调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 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 ,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 马卡连柯为自己规定:会用15至20种声调对学生说 :“到这里来!”声调对传递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语调,是指句子音量高低强弱 的变化。 讲课时语言的重音可以突出某些内容,以引起学生 的注意和重视,叫做句子的逻辑重音。重音选择在 句子的哪一部分,根据语法、内容和感情而定。 如讲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6、割香港岛给英国”,重 音落在“岛”字上,以免误认为是整个香港地区。 3节奏语言要有节奏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情 绪的变化随时调节,不断改变,使声音跌宕起伏, 语调抑扬顿挫。要节拍分明,重音、停顿要巧作安 排。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不妨激昂慷慨 、铿锵有力;讲奸佞当道、百姓遭殃,可以音律低 沉凝重。重要的概念、千古警句,可以一字一字吐给学生, 如讲“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 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其 中的“基本结束”、“初步形成”等短语,就要应一字 不差地交代给学生。4词汇 我国的普通话词汇十分丰富,历史教师要用 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千差万别的

7、历史环境,描 述历史事实,讲清历史规律,使历史教学语 言富于情趣和文采。 成语典故方言、俚语、歇后语、流行语 方言、俚语、歇后语、流行语在不失雅趣的前提下借用方言、俚语、歇后语、学 生中精彩健康的流行语,也可产生耐人寻味的喜剧 效果。幽默是语言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曾应文艺界人士之邀作演讲 ,会后有人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 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回答:“蒋先 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 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 个反手,意思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 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5逻辑 历史教学语言表达要体

8、现逻辑性,即阐述、 议论问题严密周详、无懈可击。语言逻辑性是同语言的简洁分不开的。好的 历史教师讲课扼要而透彻,精微而又准确, 举例不多而又说明问题。三、使用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必须准确严谨表达的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言之有史,言之 有据。这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 首先,必须做到内容准确。 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 “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 ,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 、“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 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南京条约

9、“割香港岛给英国”,就绝对不能漏掉个“岛”字, 香港是整个香港地区的统称,它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 部分。“赔款2100万元”。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白银“一两”比 银元“一元”昂贵,按当时一般比价,一银元大约相当于白银七 钱多,那么,2100万银元折算成白银大约1500万两。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形成于19世 纪末20世纪初,如果在讲鸦片战争时说“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 中国大门”那就违背了历史真实。 沙俄是1547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俄国的通称,十月革命推 翻的不是沙俄,而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次,必须做到用词严谨。“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这句话不能说不对, 但

10、是不严谨。五四运动在其第一阶段是学生爱国运 动。但六三以后的第二阶段,运动已经由青年学生 参加的爱国运动发展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无产 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有的教师把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成:商鞅颁布了四条 或三条变法法令。四条或三条,这是教科书对当时 变法内容的归纳,而并非当时颁布变法令的数目。 有的教师这样讲:“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归纳起 来共有四点”就比较严谨了。最后,借用文学语言必须恰如其分。历史学科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具有质朴 平实的特点,不必过多描绘与修饰。但这并 不是说历史教学语言不必要和不可以借助语 文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只是说象具

11、有鲜 明文学夸张色彩的“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 大如席”之类的形容词是不应该采用的。而运 用比喻等也必须恰到好处。 2力求精练简洁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精练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 利落。课堂上说的话应该是加一句嫌多,减一句嫌 少。 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 ”,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 的“嗯嗯”。多遍重复,只会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的作用。在特别重要的地方,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 方,要重复一下。可以换一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 再表达一次。精练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历史课堂语言要言之有 物,言之有史。又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关于通

12、商一项时,整理为北京条约:开放天津;天津条约:开放南京;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从时间上看,这样的排序正好是倒置的 北京条约;1860年、天津条约; 1858年、南京条约:1842年。3务必生动形象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 出形象来。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 地、明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 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 同嚼蜡。有人形容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听起 来是艺术享受,而枯燥平淡的教学语言犹如 给学生上“听刑”。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不是多 种方法之一,而是历史教师的一条“基本要求 ”。 生产力和生

13、产关系讲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 生产力好比一个人的脚,生产关系就好比人脚上穿 的鞋子。脚的大小决定鞋子的尺码大小,鞋子的尺 码只有适合了脚的大小,人走起路来才能快步如飞 ,否则就会感到不舒适。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生产关系只有适 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比作人的“幼儿” 时期,工业革命后则是资本主义的“青年 ”时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则是人的“ 壮年”时期,封建势力则好比是“垂暮的 老人”。 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由于幼儿无力 打败“垂暮的老人”,所以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是艰难的曲折的,需经过长期的

14、斗 争即等资本主义这个“幼儿”长大才能打 败封建势力这个“垂暮的老人”才能取得 革命胜利。 工业革命后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资本 主义进入“青年”时期,封建势力这个“垂 暮的老人”顺应时势,自动接受资本主义 这个“青年人”,所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 代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则顺利的多,统治者都顺应时势进行 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要想使语言生动,富于变化,必须注 意如下几点: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 口语。口语化意味着通俗。深入浅出叫通俗,浅入浅出叫庸俗,深入深出犹可为,浅入深出最可恶。教学语言要幽默。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 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高水平的幽

15、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 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有利于营造温馨 、愉悦的教学氛围。要适当穿插典故。例如,讲德意志宗教改革时,为了揭露天主 教会出卖“免罪符”的欺骗性和僧侣阶层的愚 蠢,可补充罗马教皇特使和一个强盗相遇的 故事:“一天教皇的特使铁哲尔在路上和一个 强盗相遇,强盗虔诚地问他:如果抢了僧侣 ,是否可以得到原谅。铁哲尔答应他可以得 到原谅。于是他也买了一张免罪符,而把铁 哲尔本人抢得精光”。但应该注意的是要目的明确,运用适当。成语典故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有助于使历史课生动形 象。又如介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用“入木 三分”的成语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 生的文学素养和丰富学

16、生的历史知识。 大丈夫生当如此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可穿 插以下掌故:当年秦始皇出巡, 旗锣伞扇,车水马龙,威风凛凛 ,好不气派。当亭长的刘邦看到后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啊 !”而燕国旧贵族项羽看过后则说:“彼可取而 代也!”两个人骨子里都想仿效秦始皇,君临 天下,但挂在嘴上的却一个委婉斯文,一个直 率豪爽,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 4充满情感色彩 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语言的魁力,在具体形 象的基础上还要充满情感色彩,以求声情并 茂,动人心弦。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念上而且要从感 情上分清敌与友、是与非、爱与憎,所以语 言的情感色彩是很值得重视的。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著名特级教师刘宗华 说得好:“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 教师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